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史·王拱辰傳》史源考

        2023-04-07 01:38:27王勝斌
        嘉興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長編慶歷節(jié)度使

        王勝斌

        (上海師范大學 古籍所,上海 200234)

        《宋史》卷三一八《王拱辰傳》是今人研究王拱辰(1012—1085)以及宋遼關系的重要史料,由于其史源較為復雜,故存疑較多。為此,本文根據第一手材料《王開府行狀》和《王公墓志銘》以及第二手材料《東都事略》《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名臣碑傳琬琰集》等,對《宋史·王拱辰傳》所據史料來源等情況作一考辨。不當之處,祈請方家斧正。

        一、《王開府行狀》《王公墓志銘》與《宋史·王拱辰傳》的比勘

        關于《宋史·王拱辰傳》的史源,現(xiàn)存史料沒有明文記載。但在元修《宋史》時,史臣應有《王公墓志銘》(以下簡稱《墓志》)和《王開府行狀》(以下簡稱《行狀》)等材料可參閱。為探究《宋史·王拱辰傳》是否繼承了《墓志》和《行狀》的傳記文本,需將三者的內容進行比勘。

        為方便、清楚地甄別材料的取舍情況,現(xiàn)把《宋史·王拱辰傳》所載內容大致分為“初及第與仁宗賜名” “通判懷州與翰林學士” “對答契丹使劉六符” “權知開封府” “彈劾夏竦、滕宗諒、蘇舜欽” “僧紹宗” “兩次拜三司使” “出使契丹于混同江” “被王安石排擠出京” “北判大名府” “去世”和“撰者評論”12個部分。筆者將《宋史》的相關文字與《行狀》《墓志》進行仔細比勘后發(fā)現(xiàn),《宋史·王拱辰傳》所載內容,除僧紹宗等個別事例外,大都可在《行狀》與《墓志》中找到相關記載?!端问贰ね豕俺絺鳌放c《墓志》《行狀》對王拱辰的籍貫及仁宗賜名記載基本一致,《宋史》僅略去“少有大志”與“鄉(xiāng)書之薦”?!端问贰肺摧d《墓志》《行狀》所云丁憂一事,另增“慶歷元年為翰林學士”一條。關于王拱辰對答契丹使劉六符對宋太宗伐遼的責問一事,三者記載基本一致。對“權知開封府,拜御史中丞”一事,除《墓志》未載“權知開封府”外,三者記載一致。對于王拱辰接連彈劾夏竦、滕宗諒和蘇舜欽等人之事,《宋史》與《墓志》《行狀》的記載基本相同。對僧紹宗鑄佛像惑眾一事,《宋史》與《行狀》記載基本一致,獨《墓志》未載,故《宋史》此條當抄自《行狀》。王拱辰兩次拜三司使一事,《行狀》與《墓志》記載相近,《宋史》略詳,增加“出知鄭州,徙澶、瀛、并三州”與“任學士承旨兼侍讀”二事。

        王拱辰出使契丹于混同江、出任吏部尚書及反對王安石變法之事,三者記載基本一致,獨《行狀》對王安石排擠王拱辰出京至應天府的過程記載較詳。王拱辰晚年為官大名府一事,三者記載基本一致,但對于王拱辰所拜安武軍節(jié)度使之名稱記載有異,《行狀》與《墓志》皆作“安武軍節(jié)度使”,獨《宋史》誤作“武安軍節(jié)度使”。最后,《行狀》與《墓志》對王拱辰去世一事記載較詳而《宋史》略。至于撰者對王拱辰的評價,《宋史》載:

        論曰:方平、拱辰之才,皆較然有過人者,而不免司馬光、趙抃之論。豈其英發(fā)之氣,勇于見得,一時趨鄉(xiāng)未能盡適于正與?及新法行,方平痛陳其弊,拱辰爭保甲,言尤剴切,皆諤諤不少貶,為國老成,望始重矣。若方平識王安石于辟校貢舉之時,而知其后必亂政,其先見之明,無忝呂誨云。[1]10361-10362

        《宋史》與《行狀》《墓志》皆為肯定評價,《行狀》與《墓志》記載詳細且大體一致而《宋史》稍略。

        整體上,關于王拱辰的12項內容,《宋史》《墓志》《行狀》三者所載內容基本一致的有10項,分別為:“初及第與仁宗賜名” “通判懷州與翰林學士” “對答契丹使劉六符” “權知開封府” “彈劾夏竦、滕宗諒、蘇舜欽” “兩次拜三司使” “出使契丹于混同江” “被王安石排擠出京” “北判大名府”和“去世”,占全文的83.3 %?!端问贰放c《墓志》《行狀》所載內容不一致的有兩處,分別為 “僧紹宗”與“撰者評論”。其中,《宋史》與《行狀》皆對“僧紹宗”有記載且基本一致,而《墓志》對此未予記載,可見《宋史》中此條內容采自《行狀》。最后,《宋史》《墓志》《行狀》的撰者對王拱辰皆為肯定評價,《行狀》與《墓志》所載詳細且大體一致,而《宋史》較為簡略。《墓志》與《行狀》分別由王拱辰的友人安燾、劉摯所撰,溢美之詞較多且篇幅較長,而《宋史》列傳則受制于篇幅,未能如《墓志》《行狀》般多加著墨。但實際上,《宋史》評價之高不遜于《行狀》《墓志》所言。

        據此,可以看出,王拱辰的《行狀》與《墓志》當為元修《宋史·王拱辰傳》的主要史料來源。在此基礎上,我們仍有必要將南宋王稱在《東都事略》中所撰寫的《王拱辰傳》與《宋史·王拱辰傳》進行對比研究,以考察清楚《宋史·王拱辰傳》是否與《東都事略·王拱辰傳》有承襲關系。

        經考察,二者有三處內容一致,分別為王拱辰名號與及第情況、回應遼使太宗伐燕師出有名和僧紹宗鑄佛像惑眾聚財三事,此三處除個別字詞外,文辭的記載基本一致?!赌怪尽泛汀缎袪睢穬H記載前兩事,對第三件事未予記載,且《宋史》與《墓志》《行狀》所用詞句并不相同,故《宋史·王拱辰傳》以上三處的記載并非抄自《墓志》與《行狀》,而是徑直抄自《東都事略·王拱辰傳》。對于廢后郭氏、益廣南五管、安撫益梓路、遼索關南地、李用和除宣徽使五事,《東都事略》有載而《宋史》無,當是元人有意為之。而滕宗諒貶至岳州、奏請免北京第五等戶保甲二事,《東都事略》未載而《宋史》有載,則《宋史》應是根據其他史料所記。

        盡管二者記載雖互有詳略,部分內容此有彼無,《東都事略》的內容較《宋史》更為豐贍,但兩者大部分內容以及整體的敘事結構是一樣的,且《宋史》成書于元代,晚于南宋的《東都事略》。由此,可認為《宋史·王拱辰傳》重點參考了《東都事略》所作傳記敘事的框架結構。但畢竟兩者之間存在一些此有彼無的史料,所以《宋史·王拱辰傳》的史源并非僅限于《行狀》《墓志》以及《東都事略》,應該還有其他史料。

        二、《宋史·王拱辰傳》的史料來源

        慶歷二年(1042),契丹使臣劉六符指責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伐遼之事,王拱辰出面得以化解。此條乃《宋史》引自《東都事略》,而《東都事略》又引自劉摯所作的《行狀》,僅有個別字之異,當不誤。十二月,王拱辰權知開封府。《王公墓志銘》與《宋史·王拱辰傳》云拱辰“權知開封府”[1]10359,[2]307,而《東都事略》與《行狀》云“知開封府”[3]473。北宋時期,開封府尹屬于非常設職位,僅親王有資格擔任開封府尹,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太宗以晉王的身份擔任府尹。而對于非親王之官員,若擔任開封府知府,則稱為“權知開封府”。因此,劉摯所作《行狀》所言“知開封府”則實為“權知開封府”。

        慶歷三年(1043),王拱辰諫止夏竦除樞密使一事,《宋史·王拱辰傳》載:

        拱辰言:“竦經略西師,無功稱而歸。今置諸二府,何以厲世?”因對,極論之。帝未省,遽起,拱辰前引裾,乃納其說,竦遂罷。[1]10359-10360

        《行狀》載:

        夏文莊公經略西師久無功,移疾歸淮西。未幾,召為樞密使。公言竦無忠諒之節(jié),專為身謀,當要重之任,不深惟報效,而以疾為辭。近遽擢起,是避事為得計也,無以厲世。又入對極論之,而仁宗未省,遽起,公因帝裾畢其說,遂罷竦。[4]473

        《東都事略》未提及“仁宗未省,遽起,公因帝裾畢其說”之事,而《宋史》與《行狀》所載細節(jié)相同,僅有字之別,故《宋史·王拱辰傳》此條當引自《行狀》。

        慶歷四年(1044)二月戊申,滕宗諒遭到王拱辰彈劾被貶一事,《行狀》載:

        天章閣待制滕宗諒帥慶州,以邊事用度無藝,軍費幾屈,公累疏之,逐宗諒岳州。[4]474

        此事僅見于《宋史·王拱辰傳》和《行狀》,《東都事略》無載,故《行狀》為《宋史》此條的史源之一無疑。然《宋史》所言較《行狀》略有不同,可見另有出處,但考現(xiàn)存文獻皆未載,故存疑待考。

        慶歷六年(1046)冬,王拱辰除翰林侍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知亳州,不久改知鄭州。而關于他除職的時間,《行狀》《墓志》與《長編》記載互有不同。《行狀》僅云“是冬請補外”,未提年份?!赌怪尽酚洖閼c歷六年(1046)十月,而《長編》載:

        (慶歷六年十一月)戊子,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王拱辰為侍讀學士、兼龍圖閣學士、知亳州。翌日,內降指揮,留拱辰侍經筵,而中書執(zhí)奏不行,拱辰因請改知鄭州,從之。[5]3851-3852

        《行狀》雖未提及具體年份,但是其下文云 “明年三月,轉給事中”[4]475。根據《墓志》記載,拱辰遷給事中的時間為慶歷七年(1047),《行狀》云“明年”,即慶歷七年(1047),則本年應為慶歷六年(1046)?!缎袪睢贰肮浴倍种?,漏記慶歷六年(1046)之年份。由此可知,王拱辰知亳州、鄭州的年份應該是在慶歷六年(1046)冬天無疑。至于是在十月還是十一月,存疑待考。由此得知,拱辰遷給事中當在慶歷七年(1047)三月。七月,到澶州任職。

        《宋史·王拱辰傳》中關于僧紹宗的記載,獨見于《包拯集》?!栋Wⅰ肪硪弧墩埌仓寐蛊さ勒摺份d:

        竊見興國寺僧鹿皮道者紹宗,自殘支體,稔懷奸詐,煽誘聾俗,聚集兇黨,創(chuàng)修寺宇,熔鑄佛像,糜費貨寶,不知紀極。方國家多事,財用窘急,豈容此輩恣行掊刻![6]

        關于此事,現(xiàn)存史料可考者僅此一處,故元代史臣所依據的材料很可能是包拯所記此條。但由于王拱辰的文集材料早已亡佚,無法得知王拱辰是否在文集中記載了此事,也不能確定元人是否采自王氏文集。因此,姑且認為此條材料的史料來源是包拯文集。

        關于《東都事略》與《宋史》所載不同之處,如王拱辰因舉薦富民鄭旭受到連坐而出知鄭州一事,《長編》載:

        拱辰自三司使出知亳州及中書執(zhí)奏,史皆不詳。至和二年七月,趙抃劾拱辰舊掌計司,以舉豪民鄭旭得罪被黜,當考。改知鄭州乃十二月己酉,今并書。[5]3851

        此事僅有《長編》一處記載,且至李燾之時,已屬于孤證,難以考證。至元修《宋史》之時,所引此條亦當更無其他記載,其所引之源頭當于此處。但仍存在問題,李燾明言 “以舉豪民鄭旭得罪被黜,當考”,纂修官仍不加考證而因之,可見其修史之草率。關于王拱辰遭貶黜的原因是不是舉薦豪民鄭旭,不是本文的討論范圍,姑且不做論述??梢悦鞔_的是,《宋史》所引此條,當出于《長編》。

        皇祐元年(1049)十一月,拱辰轉戶部侍郎、河東安撫使、知并州。關于此次貶黜的原因,《長編》卷一八〇載 “拱辰舊掌計司,以舉豪民鄭旭被黜。前知并州……”[5]4358但僅以此不能將“舉豪民鄭旭”作為此次貶謫的原因,因為王拱辰曾于皇祐元年(1049)與至和二年(1055)兩次在并州做官。但據《長編》言“知并州”的“知”字,我們可以斷定王拱辰“舉豪民鄭旭被黜”一事發(fā)生在皇祐元年(1049)而不是至和二年(1055),因為在皇祐元年(1049)王拱辰是“知并州”,而至和二年(1055)是“判并州”[5]4353。由此可知,王拱辰在皇祐元年(1049)因“舉豪民鄭旭”被貶官知并州。

        皇祐四年(1052),仁宗于邇英閣置《太玄經》、蓍草一事,《東都事略》未載,《行狀》載:

        仁宗于邇英閣置《太玄經》、蓍草,顧曰:“宮中每閱此。卿亦知其說乎?”公具對本末,因曰:“愿垂意《六經》、正史,此非帝王所宜學。”翌日已徹去。[4]475

        《宋史》與《行狀》所載字句近乎相同,實乃《宋史》因之于《行狀》。

        至和元年(1054),王拱辰任回謝北朝國信使出使契丹一事,《宋史》與《東都事略》皆有記載,然二者所記互異。《行狀》載:

        (王拱辰)見敵主于混同江,敵每歲春帳于水上,置宴釣魚,惟貴族近臣預,一歲盛禮在此。每得魚,必親酌勸公,又親鼓琵琶以侑之。謂其相劉六符曰:“南朝少年狀元,入翰林十五年矣,吾故厚之?!笔惯€,除宣徽北院使。[4]475

        《宋史》除將契丹每年春帳于水上置宴釣魚之習俗刪去外,基本照抄《行狀》此條所載。而湖南轉運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顓市死商真珠之事,《宋史》乃抄自《東都事略》,但有抄錯的情況,如《東都事略》云:“罷為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帥秦、定二州?!倍端问贰穼ⅰ皻v秦、定二州”誤抄成“歷泰定二州”。[1]10361考《宋史·地理志》,泰州屬淮南東路[1]2180,而王拱辰一生并無赴泰州做官的經歷,又“秦” “泰”二字形似易混,故乃元人抄寫之誤。又《行狀》載 “嘉祐二年,移秦州……知河南府,知定州”[4]476,王拱辰曾到秦州和定州任官,故《宋史·王拱辰傳》中的“歷泰定二州”宜改為“歷秦、定二州”。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關于此次出使契丹的時間問題,《宋史·王拱辰傳》記為“至和三年”[1]10361,與《長編》所記遼重熙二十三年(1054,即宋至和元年)不同。但《長編》的史料價值頗高,其準確性亦然。而在二十四史中,《宋史》歷來為史家譏為蕪雜,成書過程極為潦草,錯誤之處可謂連篇累牘。

        考《宋史·仁宗本紀》載:

        (至和元年)九月乙亥,契丹遣使來告夏國平。辛巳,遣三司使王拱辰報使契丹。[1]237

        《長編》卷一八〇載:

        (至和二年秋七月戊辰)近充契丹使,多言生事,既當契丹主彈琴送酒之禮,又有兄弟傳位之語,乃云用間夷狄,飾非矯詐,無所不至。[5]4358

        《墓志》載:

        至和元年,拜三司使,累遷尚書左丞。時北虜汛遣貴使來聘,以重講好之義。上選公持禮報之,至則授館于混同江。[2]308

        據此,《墓志》與《長編》記載一致,皆為至和元年(1054)。再者,趙抃彈劾王拱辰出使契丹失儀之事發(fā)生在至和二年(1055)七月,即王拱辰于至和元年(1054)年末出使契丹歸來。另外,《墓志》為時人安燾所撰,其史料的準確性大于近三百年后元人所纂的《宋史·王拱辰傳》。綜上可斷定,《宋史·王拱辰傳》所載的“至和三年”應為“至和元年”。

        關于王拱辰在神宗登極至熙寧八年(1068—1075)之事,《宋史》據《行狀》與其他史料抄之。然熙寧八年(1075),王拱辰還朝后到底任“西太一宮使”還是“中太一宮使”,《宋史》與《東都事略》所載各不同?!端问贰吩疲骸鞍四辏氤?,為中太一宮使?!盵1]10361《東都事略》云: “召還,為西太一宮使?!盵3]481考《行狀》云 “八年,還朝,兼中太一宮使” “元豐元年,檢校太尉,南院宣徽、西太一宮使”,[4]477王拱辰任“西太一宮使”的時間為元豐元年(1078)而不是熙寧八年(1075),因此《宋史》所載“中太一宮使”不誤。

        王拱辰之元豐年間(1078—1085)事,《東都事略》記載粗略而《宋史》尤詳,考《行狀》載:

        秋大享明堂,詔入陪祠。既畢事,詔對曰:“北門常須舊德,而卿故治也,當再勞臥鎮(zhèn)之?!庇智笖?shù)曰:“某年召卿歸矣?!睍r三路籍民為保甲,下戶皆不免,日聚教之,提舉官禁令苛急,河北保甲往往為盜賊,百十為群,州縣不敢以聞。公極論其弊,謂非止困其財力,害其農業(yè),所以使為不良者,法驅之也。將恐浸淫為大盜可憂,愿蠲裁下戶。于是主者指公沮法異國論。公曰:“此老臣所以報國也?!闭氯氩灰?,天子始悟保甲之為盜也。六年三月,拜安武軍節(jié)度使再任。[4]477

        將《東都事略》《宋史》以及《行狀》三者進行比對可知,《宋史》所載王拱辰元豐年間之事皆抄自《東都事略》與《行狀》。由于《行狀》為最早的原始材料,所以《宋史》記載此事所依據的原始材料當為《行狀》。然王拱辰所拜之官,《東都事略》作“安武軍節(jié)度使”[3]481,而《宋史》作“武安軍節(jié)度使”[1]10361,孰是孰非?據上所引《行狀》,王拱辰于元豐六年(1083)再拜“安武軍節(jié)度使”。單純依據《行狀》就否定《宋史》之“武安軍節(jié)度使”之說還不夠充分??肌端问贰さ乩碇尽吩疲骸凹街?,上,信都郡,舊團練。慶歷八年升安武軍節(jié)度。”[1]2123,[7]65《宋史·地理志》:“潭州,上,長沙郡,武安軍節(jié)度。唐武安軍節(jié)度?;食略杲捣烙?,端拱元年復節(jié)度?!盵1]2198可見,宋代既有武安軍節(jié)度使,也有安武軍節(jié)度使?!端问贰ぢ毠僦尽吩啤拔浒曹姽?jié)度使”[1]3806而《宋會要輯稿》與《文獻通考》皆作“安武軍節(jié)度使”[8]3178 ,[9]1723。《墓志》與《行狀》記載相同,皆為“安武軍節(jié)度使”[2]309。即便如此,仍不能肯定王拱辰為“安武軍節(jié)度使”,因為《行狀》與《墓志》有記載失誤的情況,仝建平之說論據不足。[10]58綜觀王拱辰一生的任職經歷,他與潭州并無瓜葛,朝廷沒必要將遠在荊湖南路的“武安軍節(jié)度使”強加給他。恰恰相反,王拱辰的任職經歷皆在北方,在河北路的定州與大名府做官時間為最長,直到病逝在任上。結合《墓志》和《行狀》的記載,再從王拱辰晚年治理朝廷北面的門戶大名府的功勞來推斷,朝廷賜予其為河北路的“安武軍節(jié)度使”較荊湖南路的“武安軍節(jié)度使”更為合乎情理。從哲宗即位當年,封王拱辰為彰德軍節(jié)度使也可看出此種推斷的合理性,因為彰德軍亦為河北西路的節(jié)鎮(zhèn)。此外,哲宗即位,為示以對老臣的禮遇,將王拱辰由安武軍節(jié)度使升至彰德軍節(jié)度使,相州的級別為望,較冀州“上”的級別為高。

        綜上所述,《墓志》《行狀》《宋會要輯稿》《文獻通考》以及《東都事略》的記載無誤,為“安武軍節(jié)度使”。而《宋史·王拱辰傳》《宋史·職官志》記載有誤,宜改為“安武軍節(jié)度使”。

        此外,關于此三路保甲的來源,《行狀》中僅云“下戶”,并無“于是第五等戶得免”之句。考《長編》載:

        是日,詔:不候造簿,免第五等戶保甲事狀,限令詔到三日內聞奏。[5]8242

        據此可知,李燾在《長編》中明確記載了第五等戶,且小字注云此條抄自《御集》,而《宋史》應當參考了《長編》而來。因難以考證元人纂修《宋史》時《御集》存否,故無法知道是否直接摘自《御集》,此處姑且認為《宋史》此條參考了《長編》。

        三、結語

        根據現(xiàn)存史料來看,《宋史·王拱辰傳》有三大史料來源,即《東都事略·王拱辰傳》《行狀》和《長編》?!端问贰ね豕俺絺鳌返拇蟛糠质妨蟻碜缘谝皇植牧稀缎袪睢泛汀赌怪尽?,其余部分則是從《東都事略·王拱辰傳》和《長編》等其他史料中篩選、增補而來的,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宋史·王拱辰傳》的全貌。

        但是由于《宋史》倉促成書,纂修官多不暇查考,許多地方沿襲了前代的舛誤,致使《宋史·王拱辰傳》存在一些錯誤之處。實際上,《宋史·王拱辰傳》的成書過程還是較為合理的。由于官修正史對傳主生平事跡的完整性敘述要求,元代纂修官必須在《東都事略·王拱辰傳》框架結構的基礎上,從《行狀》《墓志》出發(fā),兼采《長編》等諸家史料的記載,進行篩選、對照而補上《東都事略》漏載的內容。傳記的完整性與史料的多源性成正比,這些有著不同記載的史料,經過考證編排,最終組合成了完整性較高的總括王拱辰一生的《宋史·王拱辰傳》。

        概言之,《宋史·王拱辰傳》是元代纂修官將有關王拱辰的多源史料依照時序拼湊而成的,其史料多源性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第一,正史人物傳記的完整性要求。對于王拱辰一生事跡的記載,史官在選取材料時勢必要考慮時間的重要程度和時間跨度的完整性,二者缺一不可。第二,《墓志》《行狀》以及官方史料存在局限性?!端问贰ね豕俺絺鳌纷鳛椤端问贰妨袀髦?,其史料來源與其他列傳的一個共通性就是主要依據于傳主的墓志、行狀,但這并不能將傳主的生平事跡全部囊括在內,仍然需要從同時期相關人物的記載中尋找蛛絲馬跡。實際上,《宋史·王拱辰傳》如此,整部《宋史》的列傳亦是如此,《宋史·王拱辰傳》的史料來源情況正是整部史書史源的一個縮影,對于系統(tǒng)研究《宋史》的史源問題提供了一個范例。盡管王拱辰的文集材料多亡佚,但由于其行狀、墓志皆流傳于世,所以《宋史·王拱辰傳》對其一生重要事跡的記載是較為完整的。本文對《宋史·王拱辰傳》的史料來源和舛誤之處做了梳理和考辨,更系統(tǒng)的研究有待于將來的深入考察。

        猜你喜歡
        長編慶歷節(jié)度使
        論慶歷貶謫詩風
        畢昇(節(jié)選)
        趙振鐸先生學術年表長編
        讀《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幾點思考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58
        略談《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價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54
        唐末五代宋初定難軍節(jié)度使王爵研究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1:02
        敦煌歸義軍節(jié)度使承襲制度研究(上)——張氏歸義軍節(jié)度使的承襲引發(fā)的有關問題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2:11
        唐末至宋初定難軍節(jié)度使及其僚屬的兼官與帶職
        西夏研究(2016年4期)2016-07-10 12:08:14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日本a级一级淫片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黄色电影|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 无码人妻AⅤ一区 二区 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二区| 少妇人妻中文久久综合|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av偷偷| 日本护士口爆吞精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av| 国产精品27页|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牲猛交xxxxbbbb| 国产女奸网站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综合| 91桃色在线播放国产|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av资源吧首页在线观看| 女优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92| 亚洲处破女av一区二区|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中出内射颜射骚妇| 传媒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性色av|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性猛交ⅹxxx富婆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成年女性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