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
2023年3月16日,訪日的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會談結束后,偕夫人共進晚餐。
2023年3月16~17日,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應日方邀請訪問日本,并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了會談。這是尹錫悅力推對日和解的直接成效之一。20日,岸田正式宣布將邀請尹錫悅出席5月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
長期以來,歷史問題一直橫亙在韓日之間,猶如一道難以抹去的濃重陰影。繼之前的慰安婦問題爭議后,近年來強征勞工問題爭端又起,并且日益惡化。但今年3月6日尹錫悅政府卻順應日方的態(tài)度,公布了意欲正面突破強征勞工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一方案放棄了對被告日企的“求償權”,強征勞工受害者的兩項核心訴求也由此變了味:“明確道歉”變成了“繼承道歉”,也就是不再要求日方道歉;“直接賠償”變成了“代位賠償”,也就是從韓國私人領域籌措資金向受害者支付賠償。方案公布后,韓國在野黨和國內(nèi)輿論的批評聲一浪高過一浪,斥其為“反民族、反歷史”的“對日投降的屈辱外交”。
尹錫悅政府不惜傷害國民感情、如此急于解決強征勞工爭端以盡早修復韓日關系,是因為以下三重因素的驅動。
尹錫悅政府上臺后,韓國時隔六年重新將朝鮮定位為“主要敵人”,朝鮮也將韓方界定為“明確的敵人”。處于敵意螺旋下的朝韓雙方都在固守“以牙還牙”的對敵斗爭原則,敵對行為不斷升級。朝鮮接連“射彈”、韓美則多次舉行聯(lián)合軍演,這些都導致朝鮮半島的安全困境與緊張局勢不斷加劇。
從去年以來,朝鮮以前所未有的高頻度和高強度發(fā)射了70多枚彈道導彈,包括八枚洲際彈道導彈,還通過核武裝立法,確立“先發(fā)制人”核攻擊戰(zhàn)略,將軍事活動力度提升到歷史最高水平。面對朝鮮方面不斷提高的核導能力,尹錫悅政府與美國密切合作,除進一步加強對朝的監(jiān)視和警戒外,還力邀美國派出戰(zhàn)略武器到朝鮮半島參加美韓聯(lián)合軍演。而朝鮮反過來又釋放更強硬的反制信號,派無人機南下深入首爾上空、在半島東部和西部海域進行炮兵射擊。
另外,關于朝鮮將進行第七次核試驗的傳言也不絕于耳。韓方研判,朝鮮核試驗已經(jīng)準備就緒,只待政治決斷,朝方有可能根據(jù)天氣條件、內(nèi)部政局以及國際局勢選擇最有利的時機進行核試驗。朝鮮核試驗具體時點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讓韓國安全神經(jīng)時刻緊繃,朝鮮豐溪里核試驗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令韓國心驚肉跳。朝鮮的洲際彈道導彈已經(jīng)能夠打到美國本土,這使韓國輿論開始質(zhì)疑美國的“核保護傘”能否及時打開來保護韓國。韓國希望能夠盡早重啟韓美“延伸威懾戰(zhàn)略磋商”(EDSCG),積極開展對朝延伸威懾政策。
除了求助于美國,近鄰日本的反導能力和情報能力不容小覷,韓國也想借助日本的軍事力量來共同遏制朝鮮。但是,強征勞工爭端導致兩國2016年簽訂的《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GSOMIA)幾乎被廢棄。當時的文在寅政府通知日方“中止”這一協(xié)定,后又撤回這一通知,使協(xié)定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這也導致韓國無法獲取日本的涉朝情報,無法在反導方面獲得日本的軍事支持。為增強韓國的安全感和爭取外部的支持,尹錫悅認為有必要打通強征勞工爭端這個韓日關系中的最大堵點,提升韓日與韓美日安全合作的水平。
尹錫悅政府在外交方面呈現(xiàn)出極強的“價值觀掛帥”色彩,在某些領域,價值觀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國家利益。這與尹錫悅的檢察官出身有密切關系,西方價值觀塑造了他的對外政策認知。尹錫悅政府認為,韓日是共享民主主義、市場經(jīng)濟等“普世價值”的鄰國,在當前嚴峻的國際局勢中,為了克服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兩國是需要凝聚智慧的伙伴國家。
但是,韓日關系梗阻由來已久。自2011年以來,韓日之間就沒有過國事訪問。文在寅政府時期,強征勞工索賠問題、原慰安婦問題、日本加強出口管制問題等導致雙邊關系嚴重惡化,雙方通過實施貿(mào)易限制和抵制來相互報復。尹錫悅上臺后把韓日關系僵化的責任推到了前任文在寅政府身上,他表示將改善兩國關系視為外交優(yōu)先事項,“希望韓日關系盡早重返最佳時期”。
尹錫悅曾表示,今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將力推兩國關系恢復正常。他曾于去年6月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9月在紐約舉行的聯(lián)合國大會、11月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3(中日韓)峰會上,三次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反復表示“需要盡快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并就恢復穿梭外交達成一致。在尹錫悅看來,韓日關系長期處于低位還導致韓美關系難以更上一層樓,韓美日三邊安全合作也躑躅不前。只有打通對日外交堵點,才能盤活整個外交棋局。日本此前一直拒斥韓國參與“七國集團+”(G7+)機制和美日印澳四方機制(QUAD),尹錫悅認為,如果韓國向日本示好,日本便不會再多加阻撓,韓國國際空間就會由此得以拓展。
為打破韓日關系僵局、營造重啟兩國穿梭外交的條件,尹錫悅在涉及日本殖民統(tǒng)治朝鮮半島的兩大紀念日——去年8月的“光復節(jié)”和今年3月的“三一節(jié)”演講中,都沒有提及具體的歷史問題,只表示要“面向未來”。尹錫悅還拒絕了韓國外交部“調(diào)整速度”的建議,強調(diào)要打“速度戰(zhàn)”,敦促外交部長官樸振盡快“大膽地公布”強征勞工問題的解決方案。尹錫悅主動降低談判條件,將談判主導權拱手讓給日本,招致了“屈辱外交”的批評。
在韓方公布第三方賠償方案后一個小時,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表態(tài),日本“贊賞”韓國的提議。三天后,日本宣布邀請尹錫悅于3月16日訪日。其后岸田文雄或將于下半年訪韓,韓日便會重啟兩國首腦每年互訪一次的“穿梭外交”。韓國將在此過程中呼吁日本盡早化解數(shù)年來的僵局,從多方面謀求面向未來的合作,將韓日之間懸而未決的所有問題都放在臺面上一攬子解決,努力解決索賠矛盾衍生的日本對韓出口限制、《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日本巡邏機被雷達照射等一系列問題。韓國政府已停止向世貿(mào)組織訴求解決韓日貿(mào)易爭端,兩國開始討論取消日本在2019年實施的對韓出口管制。
尹錫悅政府這一方案公布后,美國白宮、國務院、駐韓大使館先后發(fā)表聲明表示歡迎。
拜登曾自詡在擔任副總統(tǒng)時就是“幫助(韓日)雙方彌合裂痕的婚姻咨詢師”。拜登上臺后美國主導的美日韓三邊合作的恢復速度正在加快,進行了一系列高級別面對面會議,然而韓日關系仍無明顯改善跡象,成為推進美日韓攜手合作的瓶頸。
美國對韓日對立的長期持續(xù)感到焦躁,一直在敦促其在亞洲的這兩個最堅定的盟友更緊密地合作,以幫助其應對中國和朝鮮。拜登政府尋求的美日韓合作,除了將朝鮮作為潛在目標之外,主要還是為了針對中國。以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為基礎推動美日韓三國合作,是美國對華遏制政策的一個支柱。文在寅政府對華比較友好,力求在中美之間保持戰(zhàn)略模糊,與推進對華強硬的美日兩國保持一定距離。而尹錫悅政府則廢除了“安美經(jīng)中”(安全仰仗美國、經(jīng)濟倚重中國)的外交路線,毫無顧忌地親美倚美,堅持以韓美同盟為基礎、維護所謂“自由主義價值”的外交基調(diào),力爭與美國在安全、經(jīng)濟、技術等所有領域進一步鞏固全球全面戰(zhàn)略同盟關系。近些年,日本一直積極地走在美國主導的對華打壓戰(zhàn)略的最前沿,使韓國有作為美國盟友地位下降的擔憂。為取悅美國,韓國迅速改善韓日關系,并在對華立場上嚴重倒退。
不難看出,尹錫悅的親日外交從屬于親美外交。韓國有明顯的動機要解決與日本的政治緊張關系,韓日修好是韓美同盟關系升級的踏板。如果韓日關系進入新時代,韓美日安全合作便能更上一層樓。因此,為加強韓美同盟和韓美日合作而改善韓日關系,是尹錫悅外交政策的首要課題。今年恰逢韓美同盟關系建立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署70周年,尹錫悅將于4月下旬訪美,這是韓國總統(tǒng)時隔12年首次對美進行國事訪問。為給訪美做好政治上的鋪墊并獲得更多的外交籌碼,解決美國提出的韓日破冰吁求、使韓日關系重歸于好,就是尹錫悅送上的大禮。
但是,韓國在親美媚日的道路上一路狂飆、在對美對日外交上自我矮化、對美國惟命是從、對日本軟弱退讓,不僅無法贏得美日的尊重,反而會讓美日更加得寸進尺。美國會認為可以從韓國那里予取予求,日本則覺得尹錫悅不善于外交談判,只要對韓國表現(xiàn)得足夠強硬,韓國必會示弱求和。
尹錫悅也未能汲取2015年韓日慰安婦協(xié)議在國內(nèi)遭到反對的教訓,在未能取得受害者和在野黨的理解以及“國民共鳴”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執(zhí)政者優(yōu)勢強行推出這一解決方案。強征勞工問題的受害者中只有四人表示支持政府的新解決方案,其他數(shù)百名受害者及其家屬仍在起訴,要求獲得相關日企賠償。近六成韓國民眾反對政府的這一方案,首爾、釜山、光州、浦項等地多次爆發(fā)抗議集會。韓日關系的這一“雷管”隨時可能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