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勤
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減法和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出示題目:有6 顆草莓,平均分給3 個人。每人可以分到多少顆呢?讓學生讀題,幫助他們通過條件與問題的關系理解題意。
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圓片(代表草莓),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圈一圈。教師提問:你是怎么分的?預設學生可能1顆1 顆地分,要分兩次;也可能2顆2顆地分,分一次正好分完。
教師提問:這兩種分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預設學生發(fā)現(xiàn)的相同點:都是平均分,每人分到的同樣多;不同點:第一種是1 顆1 顆地分,分兩次,第二種是2顆2顆地分,分一次。
先啟發(fā)學生思考:你能把第一種分法用算式表示嗎?預設學生的算式:6-3-3=0。接著教師追問:說一說6-3-3=0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像6-3-3=0這樣的算式可以用除法6÷3=2 來表示。最后讓學生結合題意和減法算式說一說除法的含義。
教師出示題目:有6顆草莓,每人分2顆??梢苑纸o幾個人呢?讓學生讀題,幫助他們通過條件與問題的關系理解題意。
先讓學生圈一圈,再用減法算式表示,最后改寫成除法算式。預設學生的算式:6-2-2-2=0,6÷2=3。教師提問:說一說6÷2=3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結合題意和減法算式說一說除法算式的含義。
引導學生思考:上面這樣的減法算式我們可以改寫成除法算式。那你能說一說,什么樣的減法算式能改寫成除法算式嗎?讓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減法算式的特征,理解減數(shù)相同的減法算式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師提問:這些題目都可以用減法解決,為什么還要發(fā)明除法呢?結合具體算式,讓學生理解“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幾個數(shù),且減數(shù)相同時,用除法算式比較簡便”。
通過以上教學,讓學生感悟同數(shù)連減可以改寫成除法算式,建立起減法和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感悟運算本質的整體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