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靜
(南京市金陵中學 江蘇南京 210005)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必修階段“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nèi)容要求為: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這些物質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1]
Na2CO3、NaHCO3是鈉的兩種重要化合物。兩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普遍,兩者的主要性質也能充分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對兩者性質的認識也可以回歸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借助家中廚房的常見材料,探索兩者的性質,讓學生不僅能認識兩者的性質,也能體會物質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拉近學生與化學、學生與生活、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若實驗材料簡單易得,實驗更貼近日常生活,才更加“接地氣”。本文把所有實驗器材和試劑都替換為家用廚房中常用的材料,學生在家中便能獨立完成實驗。
(1)實驗試劑的生活化(見表1)
表1 實驗試劑的生活化
(2)實驗器材的生活化(見表2)
表2 實驗器材的生活化
通過實驗室器材的生活化替換,將“生活中的化學”落實。讓學生感受到,只要開動腦筋、積極嘗試,很多科學探索可以用最普通、最常見的材料實現(xiàn)。
借助以上實驗材料,通過下列操作,可以驗證Na2CO3、NaHCO3的物理、化學性質(見表3)。
表3 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分析
高中化學教育不能過分重視學術性知識的拔高和延伸,有意無意地忽視科學與社會的廣泛聯(lián)系。[3]化學本身就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高中化學課程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熟悉又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化學的存在,深刻體會到生活與科學的聯(lián)系。[4]尤其是必修階段的化學教學應能帶領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自然和生活,引導學生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環(huán)境和社會,啟發(fā)學生用科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文的所有材料都是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廚房材料,實驗操作簡單、安全無污染、重復性好。學生在家中能夠獨立完成實驗。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辦公、網(wǎng)上授課時期,離開了學校實驗室的支持,教師可以利用此方案在家中完成演示實驗,學生也可以在家中自己操作。通過生活化的實驗,學生認識到Na2CO3、NaHCO3不是“冷冰冰”的“與自己無關”的化學物質,而是常見的、實用的日常用品。學生認識到了它的性質,就能在生活中更科學有效地利用它們。這種在生活中學習化學,進一步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是有實際意義的“活知識”。
本文實驗方案有效地聯(lián)系科學與生活,啟發(fā)學生:只要做有心人,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經(jīng)歷了生活中的實驗探索,學生能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問題等待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主動設計實驗方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嘗試利用身邊材料探索、解決問題。通過真實的、有意義的實驗探索,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動手能力,也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科學精神,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方法和觀念,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