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江 _ 北京市昌平區(qū)回龍觀中心小學
兒童哲學的核心是要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關懷性思維、協(xié)作性思維。在作業(yè)設計中對學生進行兒童哲學思維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習過程中,知識的遺忘在所難免,教師可根據遺忘規(guī)律設計鞏固性作業(yè)。針對單元知識鞏固梳理,可設計如下兩項作業(yè)。一是學起來——智慧樹上智慧果,將本單元學過的詞匯按類型寫在相應的快樂樹上,讓每棵快樂樹變成智慧樹,并根據詞類將智慧樹涂上相應的顏色。二是寫起來——智慧樹下做游戲,請你選擇智慧樹上的一顆智慧果(一個詞),用它來寫一句話。過程中,學生主動回憶、提取、判斷、建構所學語言并進行表達,有效培養(yǎng)了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作業(yè)設計應注重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在情境中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與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學完“Lost and Found”主題課后,教師設計了以下作業(yè):同學們,這是咱們的失物招領處,這些物品在等待著它們的小主人,看看你身邊的物品是不是齊全,快把它們領回家吧!學生課后紛紛到班級和學校的失物招領處,運用課上所學語言將自己的物品領回去。展開對話時,教師安排幾位學生扮演負責失物招領的教師,練習課上學到的功能句型“Is this your…? ”“Yes,it is./No, it isn’t.”實現了很好的交際性操練。
教師課后還可以設計哲思型作業(yè),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尋找素材,課上開展微辯論。例如,“Where can I fly the kite”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與他人分析發(fā)生不安全和危險事件的原因,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關愛他人,樹立安全、文明意識。課后,教師設計了一個與當今社會現實關系非常緊密的話題作業(yè)——老人摔倒了,扶還是不扶?請說出你的理由。作業(yè)單中學生給出的觀點非常豐富且富有哲理。這類微辯論作業(yè)不僅有效培養(yǎng)并促進了學生的思辯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正向引導的作用。
作業(yè)設計中,教師應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同伴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質疑、研討、提出建議、重新認識。例如,在“How do seeds travel”單元,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從四個場景去研究現實生活中如何實現低碳環(huán)保。學生從網上尋找缺水地區(qū)的圖片,了解缺水的危害,再尋找身邊浪費水的實例,然后依據課上所學知識點進行有效遷移,就如何為環(huán)保作貢獻分享觀點。學生在思考、研討、概括、分析、設計等過程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逐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