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湖之州。小小太湖跨三州,湖州常州蘇州。走出蘇州,常州之后當湖州。
對湖州,蘇軾有著與其他州不一樣的感情。1072-1074年間,蘇軾多次前往;1079年4-7月,蘇軾由徐州改知湖州,時長三月?!皯μK夫子,僥幸得湖州?!?/p>
蘇州往杭州,湖州是高速途經(jīng)地。長興銀杏、安吉竹海、德清富裕,對湖州,我們印象深。湖州城區(qū),至今我還尚未至。
熙寧四年(1071)十一月,蘇軾通判杭州,赴任途中,路過湖州,他也沒到?!皡桥d自東晉為善地,號為山水清遠。其民足于魚稻蒲蓮之利,寡求而不爭。賓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眳桥d即湖州。
夫人將導航目的地設置在湖州城內(nèi)飛英公園,她是我的賢內(nèi)助。她說:“此處有你要尋找蘇東坡的足跡。”全程一小時,蘇州湖州,兩城距離近。進城入公園,這里有飛英塔,此處見墨妙亭。
熙寧五年(1072)十二月,奉命至湖州考察堤岸利害,蘇軾第一次到湖州,時任太守孫覺全程陪同。堤岸完好,太湖平靜,湖水滋潤著這片土地。利用間歇,兩人同游飛英塔。
塔有特色,塔中有塔。外觀猶如蘇州報恩寺塔,內(nèi)藏石塔。
石塔始建唐中和四年,青白色太湖石壘疊而成,八面五層,仿木構樓閣式,通體雕精美佛教圖案,千佛在身。外塔為磚身木檐樓閣式,八面七層,始建于北宋開寶年間。低首彎腰,鉆進貓出,登高遠望。“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蔽蚁胂笾麄儍扇水斈昵榫啊?/p>
塔東有一片樹林,立春不久,亭前幽香撲鼻,紅梅、蠟梅,雙色靚麗。冬去春來紫髯翁,亭前窗外赤黃濃。有建筑掩映于中,想必是墨妙亭。
入口處見一塊巨石,上書“墨妙”兩字。體行帶草,色墨呈綠,字修且長。不為蘇軾,會否黃庭堅?仔細觀察,左下角有紅色落款,是“費新我”。費老本自湖州南潯,左手執(zhí)筆,一代書法大家。雖然僅兩字,卻具強烈節(jié)奏感,似韻律在跳動。
墨妙亭門兩旁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我又見到當代著名書畫家啟功之筆力,“遺跡龍騰思墨妙,名篇獅吼答泉聲?!饼堯v獅吼,飄灑俊逸,內(nèi)容出自蘇軾“世間遺跡猶龍騰”。
墨妙亭原建在孫覺府洽內(nèi),現(xiàn)移建于此。
“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當年雙絲所織細絹貴勝黃金。酷愛收藏,自漢以來古文碑帖,孫覺都有所藏。其中,更有名垂書壇東漢之《三費碑》。應孫覺邀,蘇軾寫下了《墨妙亭記》。
“熙寧四年十一月,高郵孫莘老自廣德移守吳興。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遙堂之東,取凡境內(nèi)自漢以來古文遺刻以實之?!碧K軾喜寫實,開篇即交代清楚了孫覺莘老和墨妙亭來歷。
收集石刻,孫莘老欲傳世?!半m金石之堅,俄而變壞,至于功名文章,其傳世垂后,乃為差久?!薄爸?,必盡人事,然后理足而無憾。物之有成必有壞……”小題引出大議論,立意高遠,富于哲理。
墨妙亭碑廊現(xiàn)存蘇軾、曾鞏墨妙亭記、詩及其他石刻多件,墨妙古馨。孫莘老當時所集均被毀于元兵入住時,盡數(shù)遺失,而蘇軾《墨妙亭記》卻是千年傳唱至今。
更為傳唱乃蘇湖兩地情。循走蘇東坡,我尋找到了雙城諸多共同點。
君在太湖南,我在太湖北,同名度假區(qū),共飲太湖水;“蘇湖熟,天下足”,這里稻米同時熟,足以養(yǎng)天下;明長老,出生在湖州,修行在蘇州靈巖寺,滄浪霅溪曾同濯,靈巖弁山后共明;蘇E、浙E,更為有趣是兩地汽車牌照前綴均為E。絲綢、茶葉;蘇學、湖學等,我相信:隨著更多朋友一起追尋,兩城還能夠被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相似處。
朝雨晝霧見天晴,在湖之州攜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