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張媛媛
(1.肥東縣第一中學 安徽合肥 231600)(2.合肥市第八中學 安徽合肥 230071)
紅色黨史是寶貴的資源,能夠讓我們在德育工作中更好地提高思想認識,充分運用黨史的深刻內(nèi)涵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感悟,進而形成切實的行動,更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德育工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認識到學習黨史對于中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具有深遠意義。但如何教?如何學?如何更好地利用紅色黨史推進中學生德育工作的持續(xù)優(yōu)化?筆者結(jié)合近年來的工作實際,以及中學生德育工作新特點,從黨史學習,尤其是地方紅色黨史的角度,探討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中學德育工作。
新時代,德育工作者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在實際工作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相當一部分教師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有的學校甚至一度將德育與文化知識、美育、體育等課程對立,依然錯誤地緊扣“教學”中學論,過分、甚至單一地強調(diào)學業(yè)成績和考試分數(shù)。對于德育工作有的還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形式上,認為幾次形式上的班會、比賽,以及文字總結(jié)就能完成德育任務。事實上,這種思想上的認知滯后,也造成了學生對德育教育自身的忽視,削弱了德育自身的重要地位。
新時代,中學生的認知范圍、認知渠道更加多樣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德育問題更多地表現(xiàn)出多樣性。但由于我們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沒有及時更新,造成了一定的脫節(jié)。由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單調(diào)、單一,導致德育工作的教育形式大多還停留在學習文件、撰寫相關體會的初級階段。在實際教學中,過度地注重德育理論的邏輯性,而忽視了與實踐、社會需求相結(jié)合,這種呈現(xiàn)出來的枯燥性與乏味性,自然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在實際運用中形成自覺的主觀性,進而影響學生德育的進步與發(fā)展。
我國德育發(fā)展還不完備,教師德育綜合素質(zhì)和教學理論尚不不完善,教師無法結(jié)合社會現(xiàn)狀對學生進行引導,甚至還片面地認為中學生的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課程,在教學中把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發(fā)展講清楚就足夠了,這對于新時代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是不夠的。不能幫助他們提高辨別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無法找到明確價值觀、人生觀方法,在實際中,有的教師脫離實際,對許多社會現(xiàn)象的解釋太過牽強,難以很好地說服學生,德育效果可想而知。
從德育本質(zhì)來說,就是運用教育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影響和規(guī)范的過程,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自覺地強化對于社會行為的指導和幫助。新時代,面對中學生德育工作呈現(xiàn)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尋求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其實早已給我們指明了方向。2021年國際兒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少先隊員的回信中,就提到了要結(jié)合少先隊員成長實際學好黨史,學習英雄模范人物。這其實就是給我們中學生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作為教師而言,面對深厚的黨史知識,在實際德育工作中如何取舍,看似很難,而習近平總書記早已給出了答案,主要學習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筆者結(jié)合紅色黨史和當下學生德育工作的特點,提出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缺少道德教育是不符合教育的長遠發(fā)展目標的。同樣,沒有地方色彩的德育也是不完整的。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特別是具有深厚底蘊的紅色地方黨史,是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廣大中小學校要將地方紅色文化與學校自身的教育目標相結(jié)合,營造出濃郁的紅色氛圍。作為合肥的學校而言,要緊扣渡江精神這個紅色主題,充分利用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紅色遺址,突出“渡江”主題。通過實地參觀總前委舊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渡江戰(zhàn)役乃至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不畏犧牲、奮勇向前的精神。同時,通過瑤崗村民的回憶,感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獨具的人格魅力。一件件細小的故事,卻能打動學生,引發(fā)思考,這也是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教學樓走廊張貼相關圖畫和紅色名言,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啟迪,堅持將愛國主題與教學工作相結(jié)合,利用鮮活素材,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和歷史教育,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不屈斗爭的歷史、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奮斗的歷史,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學校還可以開設黨史、校史展覽室,陳列歷史資料,介紹黨的發(fā)展進程、紅色地域文化,定期安排專業(yè)的優(yōu)秀教師為學生現(xiàn)場講解。
比如合肥市第八中學開展了尋找紅色地標活動,組織一個年級的學生分批到達延喬路,在活動中講解延喬路的得名由來,讓他們熟悉革命先輩陳延年和陳喬年的革命事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還可以找出1949年到2021年合肥的圖片,讓學生在觀看時能感受到強烈的對比。在具體介紹時,還可以將黨在不同時期實施的政策融入其中,讓學生明白,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我們走向新時代,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合肥人民譜寫了合肥發(fā)展的詩篇,讓每一位同學過上如今的幸福生活,從而加深同學們對中國共產(chǎn)黨一切為了人民的感知,激發(fā)對黨的熱愛,進而內(nèi)化為學習動力。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要強化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在教學中讓學生自然產(chǎn)生感觸,激發(fā)其自身的心理意識。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德育要“跳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
1.以“聽”“看”強化感知
聽,首先是讓地域紅色黨史走進課堂,學校增加對于黨史課程課時的安排,引導學生從了解合肥地方紅色黨史入手,激發(fā)學生學好黨史的興趣。學校可以邀請駐合肥的部隊官兵、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開展德育專題講座,通過充分挖掘紅色黨史資源,形成系列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黨史中的感人事跡???,主動結(jié)合合肥地方紅色黨史編寫相應的教材,引導學生在外出游覽時主動到相關的紀念館、烈士陵園、舊址去參觀,組織學生在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向革命烈士獻花等。
2.以“講”“唱”為載體,激發(fā)情感
講,啟發(fā)學生將聽到的、看到的,通過感悟的方式講出來,可以舉辦演講、話劇等多種多樣符合中學生特點的活動,讓學生表達自己在德育學習中的感悟。唱,就是利用校園廣播播放紅色歌曲,引導學生自覺地傳承經(jīng)典,使得情感感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心靈的啟迪。筆者所在學校近年來在德育工作中,一直注重多樣的紅色教育,將校園文化與紅色文化熏陶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以“做”“樹”為導向,規(guī)范行為
做,更多的是強調(diào)學生的行為自覺性,這其中涉及面比較廣,方式也比較多。其中包括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中的發(fā)型、著裝、行為習慣等,還可以通過班委會、學生會之間的評比,來強化相應的效果,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更多地形成自覺意識,由被動轉(zhuǎn)變?yōu)橹鲃?,由被迫轉(zhuǎn)變?yōu)樽栽?,將德育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在實踐中,有的同學還主動到紅色紀念館去擔任志愿者,這就是“做”的自覺與落實。
當然,還可以利用紅色黨史自身特點,與體育活動相結(jié)合。強化學生德育中對意志力的要求,通過體育的方式激發(fā)和鍛煉出來。可以創(chuàng)設“紅色小兵”“突擊隊”等相應的紅色黨史的項目,促使學生在跑步、跳躍等環(huán)節(jié)中,凝聚意志,強化德育效果。
德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它不僅是學校、老師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社會的廣泛重視、參與。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注重堅持不懈地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是我們實施有效德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父母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是陪伴他們時間最長、影響也最深遠的人,我們要通過與家長及時的溝通,進一步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另外,通過家校合作,讓家長了解到中學生德育的要求和重要性,能夠積極主動地協(xié)助學校開展相關工作??梢宰尲议L直接參與到學校的德育管理之中,家長可以就自身好的經(jīng)驗、好的傳統(tǒng)到學校進行講授,與學生、教師面對面的交流。例如,肥東縣第一中學推出了“黨員爸媽講兩會”等系列活動,邀請人大代表、行業(yè)杰出代表就德育工作以及一些黨史熱點問題開展相應講座。合肥市第八中學開展了尋訪老紅軍——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活動,老紅軍帶領學生們重溫歷史,進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歷史、銘記歷史。
面對當下的疫情,我們通過網(wǎng)絡讓參加過援助武漢或其他城市的家長醫(yī)護工作者,尤其是黨員同志,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講述抗擊疫情中的感受和故事,讓學生們真實地去感受他們的付出,這項活動的開展對于家校共育將是強有力的支撐。不斷提高德育教育的半徑,也是家長與老師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升的過程,為德育工作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
德育工作要落到實處,離不開學生的感悟,更離不開我們每一位教師的默默奉獻和無私付出。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師是教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義的人物?!彼裕處煹穆氊煵粌H是知識的傳授,還有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于學生自覺的影響和感化。
作為教師,首先要保持清醒的思想政治意識,只有我們自己樹立了堅定黨的領導的信念,才能有自信、有底氣地教育學生,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傳統(tǒng)的班級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學科教學時,每一位授課老師除了思考如何更好地傳授學科知識和技能外,還承擔著引導學生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任務。
德育要求教師在編寫教案之初,就要首先想到如何通過教學內(nèi)容促進學生的德育工作,將這一目標真正地融入教學之中,結(jié)合授課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語文學科每周為學生推薦紅色詩歌,定期組織紅色征文、演講比賽,排練紅色話??;音樂學科可以組織紅色歌曲會演等。道德與法治課加強歷史教育、品德教育等,擴展學生的知識理論,啟發(fā)其思考和感悟;數(shù)理化等學科老師更多的工作是對于人生德育的引導,要從德育思維的品性、科學的嚴謹性,以及完善的科學態(tài)度入手,讓學生從中感悟?qū)τ诳茖W與人生的意義。
還可以建立德育工作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每一位教師。以“紅色黨史”為主題展開德育工作,努力營造“人人講德育,人人抓德育”的良好氛圍,真正地發(fā)揮集體德育智慧,將紅色黨史精髓真正融入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和行動。
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又極其重要的工作。教育工作者應強化德育教育實效,緊緊把握住紅色黨史,把愛國主義、民族情懷等優(yōu)秀時代精神、時代思想不斷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有切實體會和感悟,真正地樹立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