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恩國 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學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 版)》明確指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边\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是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三個構成部分。作為體育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體育品德,包括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是培養(yǎng)人的教育活動。因此,加強體育品格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品格,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文明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愈來愈快,人與人之間反而愈發(fā)陌生起來,生活中,許多不文明的行為有增無減,甚至因為某些文明禮貌的缺失,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文明禮儀的范圍涉及比較廣泛,但體育運動中文明禮儀的范圍相對狹窄,主要是指在做人的基本禮儀基礎上,參與體育運動的個體關注體育運動中的禮儀,表現(xiàn)出文明禮貌的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注重儀表著裝 我們都知道,到學校上學,學生要穿校服;體育教師上課,要穿運動服;參加體育比賽,通常穿比賽服;對于一些集體項目比賽,參賽選手需要統(tǒng)一著裝。但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旦運動過后,有些同學將上衣脫下系在腰間,有的同學穿著背心,甚至還有赤裸上身的,這些現(xiàn)象有礙觀瞻。因此,在平時的體育課和體育運動中,要求學生著裝得當,安全整潔,以免有傷大雅。
注意語言文明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在課間的體育運動中,許多學生口無遮攔,言語隨意,這樣很不禮貌,體育品格嚴重缺失。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言談舉止,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必須及時糾正。教師要做到獎懲分明,對于那些愛說臟話的學生,要給予懲罰,促使學生養(yǎng)成文明用語的好習慣。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注意語言得當,切忌挖苦諷刺,張口辱罵學生,時刻記住,要做學生的榜樣。
注意行為舉止 每當大課間過后,操場上一片狼藉,礦泉水瓶、食品袋、面巾紙……遇到這種情況,教師通常都會提醒大家,注意收拾好各自的物品,順手帶走身邊的垃圾,保持操場的整潔。當然絕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配合。因此,在平時的體育課上,教師要時常提醒學生,及時處理自己產(chǎn)生的垃圾,隨時帶走身邊的垃圾。不管是不是你丟的,養(yǎng)成隨手撿起身邊垃圾的習慣。從小處著手,從運動場延伸到校園各處,以致擴展到家庭,擴展到社會,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注意比賽禮儀 在比賽場上,我們要講文明,講禮貌,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懂得感恩,體現(xiàn)文明禮儀的素養(yǎng)。如在體育比賽的開始,雙方隊員握手致意;在體育比賽過程中,不和場外人搭話、聊天,不和裁判員爭論等;比賽結束時,雙方隊員握手或擊掌,以示友好。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常常組織學生比賽,教師要把這些常規(guī)落實在課堂。此外,教師要常把“謝謝同學們對我的支持”“感謝同學們的參與”等掛在嘴邊,這樣同學們也會致以“謝謝老師”的回應等,一來一往,師生關系更融洽了,也為學生體育品格養(yǎng)成做好示范。
《圣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痹S多西方人把這句話視為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尊重別人是一種涵養(yǎng),更是一種品格,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相互尊重是學校教育不容忽視的品行培養(yǎng)目標?!皠淙櫭]”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禮讓三分,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yè)上才能獲得成功。做到相互尊重,通常要做到以下幾點。
尊重隊友 體育比賽是最公平的,它是參賽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比賽過程中,雙方都會竭盡全力去拼搏,都想戰(zhàn)勝對手成為獲勝的一方。但比賽必定有勝負,當對手戰(zhàn)勝自己時,不能心生不快,做一些有失去穩(wěn)妥的做法。要保持冷靜,盡量能夠做到理解對方,尊重對手,這是一個運動員必須具備的良好的體育品格。人們常說,賽場是對手,賽后是朋友。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比賽是要靠實力,遵守比賽規(guī)則。我們可以利用比賽規(guī)則,通過正當?shù)姆椒ê褪侄蝸砣?,切不可采取不正當?shù)母偁幨侄我垣@取勝利。比如,在平時的課堂競賽中,引導學生賽前雙方握手,彼此祝賀;賽中,對手取得好成績,要表示祝賀;對手發(fā)揮欠佳時,學會安撫;比賽結束時,引導學生彼此握手,以此祝賀。這些都是尊重對手的具體體現(xiàn)。
尊重裁判 裁判是比賽場上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沒有裁判,就無法保證比賽正常順利地進行。作為運動員,必須尊重裁判,無條件地服從裁判的判定。尊重裁判,就是尊重對手,尊重比賽,尊重自己,是一個比賽選手具有文明禮貌素質(zhì)的集中體現(xiàn)。每當參加比賽時,要組織選手學習比賽規(guī)則,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要教育選手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裁判的角度去思考。哪個裁判員想犯錯誤呢,但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裁判員判罰有失誤之處,作為運動員,也要予以尊重、理解,冷靜處理。對于存在的異議,在規(guī)則允許的情況下,向有關人員提出申訴。切忌辱罵裁判,毆打裁判,或其他有損人格的行為。
尊重觀眾 觀眾是體育賽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賽事氛圍營造的核心力量,有了觀眾,體育賽事才變得有血有肉,沒有觀眾的比賽,體育賽事就失去了應有的魅力。作為運動員,賽前,向觀眾招手致意;賽中,感謝觀眾為自己鼓掌加油;賽后,向觀眾鞠躬致謝。在比賽中充分展現(xiàn)自身的實力,頑強拼搏,絕不弄虛作假,愚弄觀眾,這就是對觀眾最好的尊重。當然,比賽中難免遇到有些觀眾喜歡起哄,甚至鼓倒掌,去挑釁選手等行為。作為選手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保持冷靜,勇于拼搏,以自身的實力來贏得觀眾的喝彩,絕不能放縱自己而采用過激的行為,做出有損于體育道德的錯誤行為。
尊重工作人員 體育賽事,離不開一些默默無聞的工作人員,他們在比賽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付出了許多的辛苦。學生往往對這些工作人員產(chǎn)生忽視,甚至無視、輕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他們表示尊重,感謝他們對賽事的辛苦付出。
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能夠使別人樂意和你合作,不論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無往不勝?!彼自捳f“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凝聚產(chǎn)生力量,團結產(chǎn)生希望”,可見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體育比賽充滿著激烈的對抗,特別是一些團隊項目,沒有彼此的合作,根本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別說獲勝了。比如說4*100 米接力賽,四名隊員要通力合作,方能取勝,教師要因人定棒,擅長起跑的,安排他跑頭棒;交接棒能力強,又擅長跑彎道的,就安排他跑第2 棒、第3 棒;擅長沖刺的,安排他跑最后一棒,這樣把最合適的同學派到最合適的位置,讓他們明白,這是集體項目,要相信隊友,相信團隊的力量,人人會為集體榮譽去努力、去拼搏。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要多創(chuàng)造學生團隊合作的氛圍,激發(fā)團隊合作的意愿,真正做到個人融入集體,個人與團隊共同成長。比如籃球比賽,這是5個人的運動項目,每個人位置不同,其作用、功能、價值和承擔的責任也就不同,但在比賽中,既需要集體的配合,又需要每個人各司其職,才能獲得勝利,同時也離不開場外學生的加油,場下教練員的指揮。比賽中,通過對競爭和防守策略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競爭和合作的意識。所以中國奧運第一人、中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說:“體育場上最能培養(yǎng)團結合作和公平競爭等體育道德和精神。”
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要經(jīng)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體育活動,活動中強化他們的角色意識,要按照團隊分工,完成自己應該分擔的任務,團隊成員出現(xiàn)失誤,不可指責挖苦。在平時的教學中,播放一些籃球、足球、拔河、接力賽等視頻資料,還可以播放NBA 比賽團隊合作的精彩鏡頭,從中發(fā)現(xiàn)團隊合作的價值,樹立團隊意識。比如說在籃球比賽中,無論你個人能力多強,沒有5 個人的通力合作,不可能贏得比賽的勝利的。
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體育活動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其特殊性,通常在活動中要不斷轉(zhuǎn)化心態(tài)角色,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合作中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在所難免的,教師要及時做好引導,做好自我突破,培養(yǎng)合作能力。教師還要針對學生體育能力的不同,按照同組異質(zhì)的原則,合理分配小組成員,發(fā)揮“先會教后會”的幫帶作用。教師還應經(jīng)常改變小組分組,改變成員在小組中的角色,引導學生參與不同的團隊開展合作,以不同的角色開展小組合作,培養(yǎng)成員在合作中的契約精神,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泵鎸Ξ斚?,許多青少年出現(xiàn)社會責任感缺失、錯位和斷裂的現(xiàn)象。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關注與實施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把體育運動和育人結合起來。我們所說的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基于兩個方面,一是在體育學習中,學生應該具備的良好責任感;二是將體育學習中具備的責任感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對于前者,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具備奉獻和犧牲精神;對于后者,從某種程度上講,超出了體育學科的范疇,但卻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目的。社會責任感是做人之根本,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有互助精神 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多溝通、多交流,要把團隊學習任務放在核心位置,與同學密切配合,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有同學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積極協(xié)助教師,整理體育器材,布置體育場地,做好服務于大家的行為。
有負責任的行為 在團隊運動項目中,每個人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都分配有特定的任務,一旦有人失誤,就會影響團隊,發(fā)生失誤時,要勇于承擔責任,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要始終把團隊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爭功,不搶功,不搞個人英雄主義,要學會奉獻,要有犧牲精神,積極協(xié)助同伴,創(chuàng)造進攻機會,表現(xiàn)出敢于擔當、善于擔當?shù)纳鐣袨椤?/p>
有規(guī)則意識 自覺遵守課堂常規(guī),平時體育課上,正確著裝,集合整隊時,和隊友協(xié)調(diào)一致,保護體育設施,愛護體育器材,保持體育場地的環(huán)境衛(wèi)生,自覺遵守體育游戲規(guī)則,勇于指出體育游戲中不遵守比賽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向“假球”“假摔”現(xiàn)象作斗爭。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標準(2017 版)》明確提出:“正確的勝負觀是體育品格所涵蓋的重要的一個方面,體育課程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勝負觀。”然而,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好勝心過強”“只想贏”“輸不起”。殊不知,勝負是體育比賽的必然結果,只有正確對待勝負,分析勝負,體驗勝負,才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這也是發(fā)揮體育學科德育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正確的勝負觀,應具有以下基層含義。
具有競爭意識 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當前有些中小學生對游戲競賽表現(xiàn)出一種超然的淡定,一種無所謂的樣子,這種“佛系”心態(tài)的學生,對競爭、對勝利沒有絲毫渴求。還有一些學生,面對競爭,心生恐懼,他們害怕失敗,常常放棄應有的競爭。筆者認為,正確的勝負觀必須要有一顆競爭之心,有了競爭之心,才能勇敢面對體育競賽,面對學習生活中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
具有永不言棄的精神 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說過,一個人可以接受失敗,但絕不能接受放棄。體育比賽,不能大小,對于參賽者來說,都有殘酷性的一面,這些殘酷性是對學生身心的一個考驗,學生面對這些考驗時,要有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這種精神外顯在運動場上,通過生活的不斷磨煉,也會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具有“勝不驕,敗不餒”的態(tài)度 體育比賽必然有勝有負,這正是體育的魅力所在,我們要坦然接受。面對成功,我們抱著一顆平常心,享受成功的喜悅。面對失敗,我們不要氣餒,因為伴隨著體育比賽的過程,我們會收獲友誼,會贏得尊重。在比賽中,我們磨煉了頑強拼搏的意志,培養(yǎng)了勇攀高峰的精神等。要時刻教育學生,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不要將勝負看得太重,重在分析勝負背后的原因,為未來的比賽做準備。當然,正確勝負觀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磨煉捶打才能慢慢形成。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體育課程育人價值有其特殊性,它更加注重情品雙育、能習相隨??傊鳛榻處?,在平時的體育教育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捕捉機會,加強體育品格的培養(yǎng),適時開展育人教育,真正落實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