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中,40多歲的砂帆子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去東京上野動物園看“香香”,“雖然沒有仔細算過,和香香見面次數(shù)一定超過300次,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熊貓上了”。
2017年6月,旅日大熊貓“真真”和“力力”通過自然交配,在東京上野動物園誕下雌性大熊貓“香香”。按照協(xié)議,“香香”原定于2019年6月歸還中國,由于許多日本人希望它多留一段時間,日方申請延期一年半歸還,之后,因疫情四度推遲回國,終于在今年2月21日踏上回國之旅。
“香香”離開日本前的一周,上野動物園為控制客流,采用預約抽簽制,每天僅限2600人進入大熊貓館看“香香”。2月19日是最后參觀日,平均每70組預約中只有1組中簽。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游客從上午6點開始就在入園處排隊,最長等待時間達到4小時。
自1972年第一對中國大熊貓“康康”和“蘭蘭”旅居日本,日本便掀起了“大熊貓熱”。長久以來,這些“萌獸”和日本的男女老少建立起了一種似近又遠的聯(lián)結。
“香香”效應
從“香香”出生起,上野動物園每隔10天或20天就會在網(wǎng)站上公布它的照片,并在它6個月大的時候進行了首場直播節(jié)目,砂帆子看完直播后便迫不及待地去上野動物園一睹真容?!跋阆阆裉焓挂粯?,我愛上她了?!?/p>
2017年12月19日,“香香”首次對外開放參觀,這也是上野動物園時隔29年再次展出熊貓寶寶。參觀采取抽簽制,首個周末的入場券抽選倍率達到144倍。在大阪讀大學的悠史因好友中簽兩張票,被拉去上野動物園看大熊貓?!八恐鴦偹?,懶洋洋的,可愛到令人窒息?!?/p>
自那以后,自稱“宅男”的悠史,幾乎每隔一個月都從關西乘坐新干線專程去上野動物園看大熊貓。為了記錄下大熊貓成長的過程,他購入單反相機學習攝影,“香香睡覺的樣子、啃竹子的樣子,眼睛、腳底、指甲等細節(jié)都拍下來了”。
悠史笑稱,看熊貓和看明星開演唱會有點類似,粉絲們會快速處理拍攝的大量影像,然后選取精華上傳到社交平臺,因為會帶標簽發(fā)布,自發(fā)形成了在線熊貓攝影圈,互相交流心得和獨家資源?!昂妥沸遣煌氖?,我們不會通過照片獲利,而是希望以此吸引更多人關注大熊貓?!?/p>
關西大學理論經(jīng)濟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估算,“香香”一年可創(chuàng)造約267億日元的經(jīng)濟效益,而雙胞胎“曉曉”“蕾蕾”則可達到308億日元。日本民間研究機構Nissei基礎研究所研究員佐間誠指出,大熊貓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效益包括“直接效益”“第一次波及效益”和“第二次波及效益”,涉及旅游、餐飲、交通、周邊商品及其原材料產業(yè),還將影響相關企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收入。
守護“香香”
幼崽“香香”打動了萬千日本民眾的心,而對于熊貓飼育員而言,則是懷著另一種心情。2010年,福田豐初次到上野動物園工作,作為飼養(yǎng)展示課課長參與了大熊貓“力力”和“真真”的繁育工作,之后短暫調職至其他動物園,2017年回到上野動物園擔任園長,見證“香香”“曉曉”和“蕾蕾”相繼誕生。相比遠距離的“熊貓粉”,福田豐和他的同事們對熊貓又愛又憂。
“在園方來看,每只熊貓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备L镓S說?!跋阆恪痹趧游飯@誕生和長大,作為大熊貓的各種體驗或許還不充分,但是通過它對食物的嗜好,可以看出細膩的一面,比如對竹子的品種和部位都有自己的偏好。大熊貓“吃素”,看似好養(yǎng)活,但從飼養(yǎng)員的角度來看,喂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新鮮的竹子是上野動物園最基本的常備食材,不過,竹子也要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選取不同種類,而且各個熊貓的喜好不一。除竹子之外,上野動物園還會給大熊貓準備一些蘋果、胡蘿卜和特制的丸子等。
上野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香香”對吃“講究”,但是很少生病,照顧起來沒有遇到太多麻煩。相比之下,神戶王子動物園的大熊貓“旦旦”年老體弱,飼育工作難度更高。今年已經(jīng)27歲的“旦旦”,按人類的年齡計算相當于80歲左右,2021年3月被診斷出患有心臟疾病,仍在治療中,歸國日期推遲至2023年12月底。2022年春季起,神戶王子動物園考慮到“旦旦”的身體狀況,停止了公開展示。
“旦旦”閉關休養(yǎng)后,許多粉絲非常擔憂,在社交平臺上詢問“旦旦”的病情。日本獸醫(yī)師里恵作為科普博客“熊貓的天天”的博主,會寫一些小篇幅的科普文,為大家答疑解惑。作為一名熊貓粉絲,里惠告訴記者:“過去,我們關注熊貓的可愛模樣,而現(xiàn)在的熊貓粉越來越專業(yè),會討論熊貓飼養(yǎng)、繁殖和疾病預防的問題,甚至為此翻閱書籍和論文。”
美國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在他所寫的《最后的熊貓》中說,熊貓“跳脫出它高山上的家園,成為世界公民,它是我們?yōu)楸Wo環(huán)境所付出努力的象征”,“能跟熊貓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演化歷程發(fā)生交錯,是我們的運氣”。
(應受訪者要求,砂帆子、悠史為化名)
(摘自《澎湃新聞》陳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