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蒙,李長青,* ,鞠輝,孫淑偉
1.中國人民解放軍32178 部隊,北京 100012
2.湖南納菲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電鍍Ni–W 合金是非常有潛力的代鉻電鍍技術之一[1-2]。Ni–W 合金鍍層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蝕及結合力高的優(yōu)點,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車輛、電子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3-4]。W 是熔點最高的金屬,鍍層鎢含量對Ni–W 合金在高溫抗氧化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電沉積工藝影響鍍層鎢含量和鍍速,進而影響鍍層內應力和抗氧化性。本文分析了主要工藝參數(shù)對Ni–W 合金鍍層性能的影響,得到了較優(yōu)的工藝,為實際生產(chǎn)中的工藝制定和鍍層性能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
采用20 mm × 20 mm × 5 mm 的低碳鋼作為基體。在電沉積前,先用砂紙打磨基體;然后在40 g/L NaOH溶液中電化學除油10 min,對電極采用不銹鋼,陽極電流密度控制在5 A/dm2左右;沖洗后在20%(體積分數(shù))硫酸中活化20 s。
采用工業(yè)純試劑和去離子水配制鍍液,鍍液組成和工藝條件為:NiSO4?6H2O 20 g/L,Na2WO4?2H2O 5 ~ 60 g/L,C6H8O7?2H2O 45 g/L,H3PO410 g/L,pH 6.0 ~ 7.5(采用氨水調節(jié)),溫度55 ~ 85 °C,電流密度5 ~ 20 A/dm2,電鍍2 ~ 3 h 得到厚度約45 μm 的鍍層。
未特別說明之處,鍍液pH、鎢酸鈉質量濃度、溫度和陰極電流密度分別為7.0、40 g/L、75 °C 和10 A/dm2。
采用FEI Nova450 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Ni–W 合金鍍層的顯微形貌;采用島津EDX-8000 能量色散X 射線光譜儀和納優(yōu)科技NDA210 X 射線熒光分析儀分析Ni–W 合金鍍層中W 的質量分數(shù)。
采用薄片陰極彎曲法[5],按式(1)計算鍍層內應力(P)。
式中:E為薄片陰極彈性模量,單位Pa;T為薄片陰極厚度,單位mm;Z′為陰極下端偏移量,單位mm;δ為鍍層厚度,單位mm;L為陰極長度,單位mm。
將試樣置于800 ℃的箱式電阻爐中氧化5 h,出爐后空冷至室溫,稱量,按式(2)計算氧化速率[v(氧化)]。
式中:m0、m1為試樣高溫氧化前、后的質量,單位mg;A為試樣氧化面積,單位cm2;t為氧化時間,單位h。
從圖1 可知,隨鎢酸鈉質量濃度從5 g/L 增大到10 g/L,鍍速明顯降低;增大鎢酸鈉質量濃度到20 g/L 時,鍍速變化不大;繼續(xù)增大鎢酸鈉質量濃度,鍍速先增大后減小,鎢酸鈉質量濃度為40 g/L 時鍍速最低。隨著鍍液pH 升高,鍍速明顯增大,pH 為7.5 時鍍速達到24 μm/h。隨鍍液pH 升高,H+濃度降低,析氫反應減輕[6,電流效率提高,同時pH 升高能夠促使檸檬酸電離而得到更多檸檬酸根離子,進而形成更多活性中間體,鍍速隨之增大。鍍液溫度在55 ~ 85 °C 范圍內變化對鍍速的影響較小,鍍速保持在17 μm/h 左右。隨電流密度從5 A/dm2增大到20 A/dm2,鍍速從11 μm/h 快速升高到35 μm/h。這是因為隨電流密度升高,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陰極的電量增大,根據(jù)法拉第定律,放電的金屬離子會因此而增加,鍍速便增大。適當提高鍍液pH 和電流密度都能夠顯著提高鍍速。
圖1 鎢酸鈉質量濃度(a)、pH(b)、溫度(c)和電流密度(d)對鍍速的影響Figure 1 Effects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tungstate (a), pH (b), temperature (c), and current density (d) on deposition rate
從圖2 可知,隨著鎢酸鈉質量濃度的增大,Ni–W 合金鍍層的W 質量分數(shù)升高,在鎢酸鈉質量濃度大于20 g/L 后,鍍層的W 質量分數(shù)穩(wěn)定在37%左右。鍍液pH 在6.0 ~ 7.5 之間變化對Ni–W 合金鍍層W 質量分數(shù)的影響很小,穩(wěn)定在36%附近。隨溫度從45 ℃升高到85 ℃或者電流密度從5 A/dm2升高到20 A/dm2,Ni–W合金鍍層的W 質量分數(shù)從32%升至37%。
圖2 鎢酸鈉質量濃度(a)、pH(b)、溫度(c)和電流密度(d)對Ni–W 合金鍍層W 質量分數(shù)的影響Figure 2 Effects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tungstate (a), pH (b), temperature (c), and current density (d) on mass fraction of W in Ni–W alloy coating
在研究的4 個因素中,鍍液中鎢酸鈉質量濃度對鍍層W 質量分數(shù)的影響最大。這是因為鍍液中鎢酸鈉濃度較低時,增大鎢酸鈉濃度可使鍍液中的鎢酸根離子增多,形成更多的[Ni(HWO4)C6H5O7]2?活性中間體[7-10],增加了被誘導沉積的W 元素,最終使Ni–W 合金鍍層中的W 含量升高;但因鍍液中的配位劑──檸檬酸有限,因此當鎢酸鈉濃度達到一定值之后活性中間體不再增加,Ni–W 合金鍍層的W 含量基本穩(wěn)定。
從圖3 可知,隨鎢酸鈉質量濃度增大,Ni–W 合金鍍層的內應力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略升,在40 g/L 時Ni–W 合金鍍層內應力最低。隨鍍液pH 升高,Ni–W 合金鍍層的內應力先降低后稍微升高,在pH 為7.0 時最低。溫度為55 ℃時所得Ni–W 合金鍍層的內應力為337 MPa,隨鍍液溫度升高,Ni–W 合金鍍層的內應力減小,在85 ℃時已降到81 MPa。電流密度對鍍層內應力的影響較小,隨電流密度升高,所得Ni–W 合金鍍層的內應力保持在130 MPa 左右。可見影響鍍層內應力的主要因素是鎢酸鈉質量濃度和溫度。隨著鎢酸鈉質量濃度升高,鍍液中的鎳鎢合金中間體增加,陰極表面形核點增多,晶粒得以細化,于是鍍層內應力降低[11]。升溫可以加快原子擴散,有利于原子的重新排布,鍍層內應力因此而明顯降低。
圖3 鎢酸鈉質量濃度(a)、pH(b)、溫度(c)和電流密度(d)對Ni–W 合金鍍層內應力的影響Figure 3 Effects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tungstate (a), pH (b), temperature (c), and current density (d) on internal stress of Ni–W alloy coating
從圖4 可知,隨著鎢酸鈉質量濃度的增大,Ni–W 合金鍍層的氧化速率呈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的變化趨勢,在鎢酸鈉質量濃度為40 g/L 時,Ni–W 合金鍍層的氧化速率出現(xiàn)極小值。鍍液pH 對Ni–W 合金鍍層氧化速率的影響不大,隨pH 升高,氧化速率維持在0.34 mg/(cm2?h)附近。隨溫度升高,Ni–W 合金鍍層的氧化速率 先減小后略微增大,在75 ℃時氧化速率最低,為0.31 mg/(cm2?h)。隨電流密度增大,Ni–W 合金鍍層的氧化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梢奛i–W 合金鍍層的抗氧化性主要受鎢酸鈉質量濃度和電流密度的影響。
圖4 鎢酸鈉質量濃度(a)、pH(b)、溫度(c)和電流密度(d)對Ni–W 合金鍍層抗高溫氧化性的影響Figure 4 Effects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tungstate (a), pH (b), temperature (c), and current density (d) 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Ni–W alloy coating
綜上可知,電沉積Ni–W 合金鍍層的較優(yōu)的工藝條件為:鎢酸鈉質量濃度40 g/L,pH 7.0,溫度75 °C,電流密度10 A/dm2。在該條件下的鍍速為17 μm/h,所得Ni–Co 合金鍍層的W 質量分數(shù)為37%,內應力為84 MPa,氧化速率為0.31 mg/(cm2?h)。從圖5 可看出該鍍層表面平整致密,厚度均勻,與基材結合緊密,無裂紋等缺陷。
圖5 鎳鎢合金鍍層的表面(a)和截面(b)形貌Figure 5 Morphologies of surface (a) and cross-section (b) of Ni–W alloy coating
電沉積Ni–W 合金鍍層的較佳工藝條件為:NiSO4?6H2O 20 g/L,Na2WO4?2H2O 40 g/L,C6H8O7?2H2O 45 g/L,H3PO410 g/L,pH 7.0,溫度75 ℃,電流密度10 A/dm2。在該條件下鍍速為17 μm/h,所得的Ni–W合金鍍層平整致密,綜合性能優(yōu)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