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艷
“雙減”政策的推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卻讓家長焦慮和煩惱起來。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家就沒有學習,如果成績有些風吹草動,更是牽動著家長的心,這種舉動影響了親子關系。其實人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會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在內驅力的牽引下主動提高。內驅力會喚醒學生,使學生處于緊張狀態(tài),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班主任教師要通過積極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價值觀,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內驅力。下面談一下“雙減”政策下班主任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促進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
一、培養(yǎng)學習動機
1. 有清晰的目標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清晰的目標,鼓勵學生在目標的引導下不斷提高和進步。目標就是學生自己的愿景,如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通過愿景的引導,學生會發(fā)現“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他們會仰望自己的目標,主動地尋找遠方,產生學習動力。在引導學生制定目標時,切實可行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目標要小、要具體,難度要適應。如下一次考試總分我要進步10分,語文2分,數學5分,英語3分,這就是非常具體而明確的目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當完成目標后會給學生帶來成功感受,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2. 恰當鼓勵表揚
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和表現給予恰當地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自信,增加成就感。教師的鼓勵會讓學生明確該如何做、怎樣做,促進學生產生內驅力。教師的鼓勵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喚醒,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充滿生命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會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切實落實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展示出生命活力。
3. 利用心理暗示
教師要利用好積極心理暗示的方式來帶領學生主動學習,產生內驅力。教師要暗示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但是要相信自己,大膽奮斗,通過努力拼搏的方式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通過教師積極地暗示,學生會帶著更大的動力來制定學習計劃,在努力奮斗中完成學習目標。學生接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會全力以赴,為了夢想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努力奮斗中前進,在不斷進步中提高。
4. 營造良好氛圍
教師要通過班級文化氛圍來培養(yǎng)學生的內驅力,促進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濃濃的班級文化會促進學生覺醒,督促學生奮進,產生動力。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設計班級目標、班級誓詞,總結學生在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一些常犯的錯誤,以及人生感悟,并把它們張貼在班級的名言警句中,提醒著學生,激勵著學生,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不斷進取。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內建立擂臺榜,讓學生制定挑戰(zhàn)宣言和每一次考試自己要超越的同學。張貼在教室內的紅榜會讓學生一目了然自己的成績走向和發(fā)展趨勢,促進學生帶著更大的動力完成自己的目標。
二、組織豐富活動
1. 成長故事專題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在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搭建平臺,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成長經歷,促進學生產生內驅力。學生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學會用獨立的眼光來審視世界,用睿智的頭腦來規(guī)劃人生,用堅決的行動來實現自我。通過傾聽他人的成長故事,學生會感受到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就像一場長途越野賽,在路途中充滿泥濘和艱難險阻,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關鍵在于積極調動內驅力。學生會明白所有成功的人都經歷了鍥而不舍的堅持,忍受了高強度和高難度的訓練,在不斷實踐中懂得了自律,學會了堅強。在分享成長故事中,學生會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也會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主動改變的方式來學會自我管理和進步,激發(fā)內驅力。
2. 你追我趕活動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內驅力,促進主動提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你追我趕活動,引導學生共同進步。在你追我趕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尋找追趕目標,通過積極努力的方式來提高自己,奮勇爭先。在你追我趕活動中,學生內心中都會有一個奮斗目標,都會朝著自己追求的目標奮進,通過同伴影響的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的提高和進步。學生會通過比學趕幫超的方式在你追我趕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讓學生明確自己該干什么、能干什么、在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學生通過比賽和競爭的方式會給他們帶來積極暗示,這是一種推動學生進步的無形力量,會促進學生主動比較和競爭,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產生內驅力。
3. 階段誓師活動
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的激勵和動員。在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誓師的方式來增加儀式感,主動迎接學習上的挑戰(zhàn),產生學習動力。誓師是學生對教師的一種承諾和保證,會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力以赴,以飽滿的熱情沖刺,產生積極學習態(tài)度,用樂觀精神向夢想前行。通過誓師活動,學生會用昂揚的斗志來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再大的風浪也不能阻止他們堅定的步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實現自我魅力,自主成長,更加主動地學習和思考,通過自覺反思提升的方式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產生強大內驅力。有了誓師活動就像是給學生吹響了沖鋒的號角,他們會自我磨礪,堅持練習,通過反思和探究的方式來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增加內驅力,調整學習狀態(tài)。
4. 親子互動活動
家長在激發(fā)學生內驅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師要引導家長參與到學生內驅力激發(fā)的過程中,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不斷提高。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情況,通過多角度了解學生的方式來更好地指導學生,形成統(tǒng)一教育理念,尋找突破口。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會減少矛盾,幫助學生消除負面影響,促進學生帶著積極情緒,產生學習內驅力。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了解學生一天的生活,增強家長對學生的了解,促進家長更理解學生,體會到學生學習的不易。家長和學生有了深層次了解,會營造出良好的親子關系,減少學生的心煩、焦慮、畏懼心理,使學生帶著動力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家長可以每天為學生寫一張激勵的便條,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緩解學生心理上的壓力,給學生帶來積極情緒,促進學生產生動力。
三、分析成績突破瓶頸
1. 積極溝通了解學情
班主任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內驅力時要主動地與學生溝通,通過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心理,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困惑,為學生指明前進道路和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溝通中,班主任教師要站到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主動表達,明確該如何做,體會到班主任教師的良苦用心。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受到鼓舞,產生學習動力。溝通中,教師要對全面地了解學生,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還有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等,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關愛,進而“信其師,親其道”,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改掉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班主任經常與學生溝通,會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在教育過程中有時只需一個眼神就可以起到督促作用,讓學生改變,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教師通過積極正向思想的引導,會促進學生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產生內驅力。
2. 獎罰分明激勵前進
面對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獎罰效應”來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促進學生在“獎罰效應”的影響下不斷提高。學生都有自尊心和上進心,教師看到學生的進步和落后通過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來督促學生會刺激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和思考。教師可以和全體學生一起制定獎勵和懲罰的規(guī)定。例如獎勵每次考試的前10名、班級進步最多的前10名學生,還有獎勵課堂聽課最認真的學生,獎勵關心班級衛(wèi)生的學生,獎勵最優(yōu)禮貌的學生……同時也會有懲罰,例如懲罰沒有完成自己設定目標的學生,懲罰成績退步最多的5名學生,懲罰上課遲到的學生,懲罰上課看課外書的學生,懲罰上課睡覺的或不完成作業(yè)的學生……通過獎勵和懲罰,學生會明確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產生內驅力。教師對學生的獎勵要抓住時機,掌握分寸,適時的獎勵會激勵同學們上進。當然有獎就有罰,“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必要的懲罰是控制學生行為的有效信號。
3. 信任放手自主發(fā)揮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和指導者,要通過積極引導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教師的教育思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表現和一舉一動,因為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師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活動都是一次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實踐,教師要精心設計,同時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鼓勵學生發(fā)揮個性。教師做的太多,會呈現出包辦式教育,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形成行為思維惰性的習慣,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潛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舞臺,為學生搭建平臺,之后把機會和舞臺交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自由發(fā)揮,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充分放手,會促進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產生內驅力。教師給學生充分的信任,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會更加尊重教師,給教師帶來奇跡。
4. 培養(yǎng)優(yōu)勢督促劣勢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對有些學科非常擅長,對有些學科卻不感興趣。面對學生的學習,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勢學科,并督促學生進一步提高劣勢學科,促進學生的均衡和全面發(fā)展。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勢和督促劣勢學科方面要改變傳統(tǒng)方式,不能給學生太大強度和太大題量,改變機械訓練的方式和提高速度的陳舊做法。要通過精講精練的方式把學生的思考實踐還給學生,把學生的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努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要精講、少講,誘導學生去發(fā)現思路,發(fā)現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思考的方式來主動鞏固和強化知識,促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教師積極地指導會促進學生發(fā)展個性,增加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產生強大內驅力。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需要強有力的牽引力,同伴的競爭、老師的要求、家長的管教是牽引力的三大支柱。通過多角度共同努力的方式,學生會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不斷奮進,積極提高,產生學習動力,形成強大內驅力。學生會在主動參與和體驗中積極感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樂趣,在“雙減”背景下通過依靠內驅力的方式來不斷提高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