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珈寧
煙火輕慢處,時光從容度。
每當(dāng)閑來無事,總愛去那通小巷轉(zhuǎn)轉(zhuǎn),或是清晨光霧交錯,或是余暉初降山頭。在巷子中的綠意掩映下,人們用咖啡干杯,以書頁相佐。這樣忙里偷閑的時光,總能撫慰在快節(jié)奏中忙碌的年輕人。在雅致簡約的咖啡屋旁,一把舊藤椅,一間老院子,還有那位守著舊書鋪的老人成了更多人的牽掛。常來做客的我也總會搬把小木凳,坐在跟前,聽他和他“病人”們的故事。
他的書被稱為苦口的“良藥”,而他的笑容與話語又被稱為輔佐“良藥”的“蜜糖”。在良醫(yī)的“藥鋪”里,有太多的詩酒年華被訴說,也有太多疲憊的身體換取了安定而豐盈的靈魂。他們同我一樣被這樣的良藥醫(yī)治,沉溺在詩書的熱烈之中。
她說她是被生活拋棄的女孩,在歷經(jīng)了千百次跌倒與現(xiàn)實(shí)的“千刀萬剮”后,對生活的一腔炙熱已全部散盡。后來,她推開了這扇木門。門口的風(fēng)鈴聲也喚醒了熟睡的小院。老人又在躺椅上搖晃著等待。她撫摸著陳舊的書架,讓陽光灑進(jìn)窗內(nèi)。那是她期待已久的溫暖。她開始講述她的故事——那些深埋了心的坎坷與迷茫。老人聽罷,開了“藥方”,是那本包含了悲喜嗔怒的《云雀叫了一整天》,是木心在同樣迷茫中找出的詩意生活。她念著那些孤獨(dú)滋味,念著那些被他戲稱的坎坷經(jīng)歷。沉郁的靈魂被這份“良藥”喚醒,像與老友對話般暖人心窩。她似乎也感受到那些與善惡周旋的困惑日子,或是寂寞時可愛的抱怨,再后來合上書本,看封面上的那句《從前慢》,是變慢的日色,是漸緩安穩(wěn)的生活。她看向這位“良醫(yī)”,用以同樣溫柔的微笑,攜著“藥方”離開時又是一位嶄新而陽光的女孩。
他說他是天生平庸的人,沒有天才的聰慧頭腦,也沒有富人子弟的優(yōu)越條件。他總是用這些不確定的因素來掩飾自己的懶惰,以“天生普通”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他推開了門,為的是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他漫不經(jīng)心而又急于求成地走向書架,渴求“答案”的眼神透出“懶惰病”的模樣。老人緩步起身,遞來一套《平凡的世界》。這是路遙筆下生而平凡又活成不平凡的樣子的年輕人。他們沒有身世的加持,也沒有過人的智力,但他們教會我們的是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斗!”最深刻的話印入他的腦海——反復(fù)地努力才是最好的答案。他帶走了整套書本,在之后空閑的時光里都會向老人講述他的治愈成果。他還是那個平凡的人,只是改變懶惰,變成不再平庸的人。
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往往開在無人矚目的角落,兀自盛開,不言悲喜,笑看風(fēng)云,歲月日暖。陋巷,小鋪,他每遞出去一本有溫度的書,就如同醫(yī)生處方里的一粒藥落在那些焦灼的掌心,從此,悲喜淡然,春風(fēng)十里。
(指導(dǎo)老師:馬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