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贊慧 陳永典
(黃岡師范學院 湖北 黃岡 43800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教育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當今社會已經步入到了互聯(lián)網時代,新媒體通過信息化與數字化逐步進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鄉(xiāng)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接觸到新媒體,因此,通過新媒體提高鄉(xiāng)村中小學課堂的教學是一個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手段。
新媒體是一種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技術,新媒體的發(fā)展已經成熟,使用面也越來越廣,在共享資源、社會交往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開放性。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社會存在的一些資源與其他資源進行緊密聯(lián)系,具有開放性。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隔閡減輕,各種信息之間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信息不僅僅是在本地區(qū)傳播,還擴散到了其他地區(qū)甚至是其他國家。新媒體將人們所生活的社區(qū)、工作單位、學習單位等社會組織連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局面。這種開放的環(huán)境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通道更加便捷,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在工作與生活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便利。尤其是在學校,學生們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就可以利用新媒體去查詢信息,能夠通過更多的信息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完善自己的不足,以此提高學習成績。
1.2 多樣性。新媒體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從出現那一刻開始就不斷地在內容與形式方面進行完善。使得新媒體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新媒體不僅包含著數學、文學知識,還涵蓋了生物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利用載體可以查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相關知識,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同時還可以瀏覽他人對事件的看法與觀點,獲得更加全面、多樣的結論。新媒體不僅在內容上非常豐富,形式上也多種多樣,現今出現的抖音、微博、小紅書等都是屬于新媒體的一種,尤其是抖音,從兒童到老年人,包攬了一大群忠實的用戶,形成了“無抖音,不生活”的現象。人們利用這些形式了解社會動態(tài),進行社會間的交往,這些都便利了人民的生活,拓寬了人們信息來源的渠道。
1.3 交互性。新媒體的交互性為鄉(xiāng)村中小學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新媒體進行資料的搜集與生活的娛樂,尤其是新媒體的一些評論功能更是反饋了人們對一些信息的看法,同時人們的評論更是對信息做了補充,使得信息更加全面,增強了新媒體傳播的互動性。人們可以觀看自己喜歡的信息,也可以隨時去搜尋自己想要了解的資料,還可以將自己喜歡的視頻及文字向他人進行分享,特別是可以向別人制定自己想要擁有的信息,最大可能的實現了信息的互動與交流的主動性,增強了人們對新媒體的熱愛度及體驗感,促進了新媒體的發(fā)展。
現今步入到了信息化時代,鄉(xiāng)村的中小學接觸到的新媒體種類也繁多,新媒體的運用豐富了鄉(xiāng)村中小學的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也擴寬了鄉(xiāng)村中小學信息的獲取渠道,新媒體在鄉(xiāng)村中小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2.1 豐富教學內容。鄉(xiāng)村因自身地理原因所接觸的信息比城市要閉塞一些,新媒體的出現增添了鄉(xiāng)村中小學課堂中所運用的內容。新媒體時代,鄉(xiāng)村中小學課程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新媒體中包含了許多和社會實際相關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娛樂等多方面,因此新媒體豐富了教育內容與資源。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所生活的環(huán)境閉塞,因此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與信息,從多角度多方面使得信息更加準確。但是由于中小學學生容易被不良信息影響,因此在獲取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強化中小學學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杜絕發(fā)表錯誤觀點或是不當言論的行為,使鄉(xiāng)村中小學能夠在使用新媒體時更加符合社會要求,通過正確信息去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2 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的提高是鄉(xiāng)村中小學開展教學的目標,將新媒體應用在鄉(xiāng)村中小學的課堂中,為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可能。課堂教學對于鄉(xiāng)村中小學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首先鄉(xiāng)村學生大部分是與老一輩人生活在一起,難以看到外邊的世界,在年少時期開闊眼界存在困難,一部分鄉(xiāng)村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不夠,在課堂中就容易去做自己的事情,難以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老師的課堂講授中。而新媒體的出現,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料,有視頻、圖文及更多能夠引起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注意力的信息,讓他們的目光集中于課堂上,尤其是在運用視頻資料的時候,生動的畫面使視頻所要表達的知識更直觀,學生更容易接受。其次,學生在放學回家之后,一部分家境好的學生會使用移動設備放松自己,他們在對信息有意無意的瀏覽中多多少少都會了解到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被他們運用到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中,亦或是運用到其他科目中。通過這些信息,他們會形成自己的理解,完善自己某些方面的看法。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鄉(xiāng)村優(yōu)秀人才。
2.3 拓寬信息獲取渠道。鄉(xiāng)村學生在生活的各個地方,各個階段都能夠獲得不一樣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想法,新媒體的出現使得鄉(xiāng)村中小學生在獲得信息時又多了一條便捷的方式。知識具有階段性與連續(xù)性,每一個人都會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將新媒體運用到鄉(xiāng)村中小學課堂中,使得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信息的獲取渠道更加便捷,了解到的信息更全面。以前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家長的教導及電視、廣播的播報來了解一些信息。而新媒體的使用,學生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平臺了解到信息,出行、時事政治、娛樂新聞都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搜索,學習中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設備進行查詢、答疑解惑,使得學生在離開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也能夠進行各種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突發(fā)狀況也可以使用設備及時解開自己的疑問,使得思維更加敏銳,從而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不只是在課堂,在田野、在河邊、在各個地方,只要你想就可以學習,不拘于某個固定地方或某個方式,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
新媒體時代為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機遇,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與廣闊的渠道,但是新媒體在鄉(xiāng)村中小學校的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現象,因此,要對這些現象進行探索,以便促進新媒體在鄉(xiāng)村中小學各種課堂的運用與發(fā)展。
3.1 教育吸引力的弱化。新媒體為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提供信息的過程中弱化了鄉(xiāng)村中小學課堂的吸引力,為教育的進行帶來了不便與挑戰(zhàn)。首先,鄉(xiāng)村因位置的原因娛樂項目較少,新媒體的出現為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娛樂活動,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學生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因新媒體的便捷性,用戶在各種平臺都可以發(fā)表言論,影響到中小學學生三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其次,學校是一個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或者是無法說出口的想法,會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傾訴,因知識的豐富,他們發(fā)表的想法更容易說服他人得到人們的附和,在某些方面使得校園輿論更加不確定。最后,學生利用網絡可以了解到多樣的內容,接受其他人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有時會使中小學學生在課堂上與教育者所教授的內容產生沖突,對教育者在課堂中的權威性產生影響,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性有所降低,難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需求,這些問題對鄉(xiāng)村中小學的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挑戰(zhàn)。
3.2 教育者技術使用的挑戰(zhàn)。新媒體運用到鄉(xiāng)村中小學的課堂中需要教師的完美呈現,但是由于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的年齡偏大,將新媒體與鄉(xiāng)村中小學的課程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就存在一些困難。新媒體的發(fā)展對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對于知識的理解比較透徹,但是由于課程的實時性,學生在遇到理論難題與現實困惑時通常會選擇繞過理論課堂,在網絡平臺中尋找答案。學生具有嘗試新事物的想法,但是并不是每一個鄉(xiāng)村中小學的教師都能夠熟練的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鄉(xiāng)村的一些年長教師他們在教學時大都是根據教科書進行,與學生交流也都是采用傳統(tǒng)方式,很難跟得上學生在網絡上所習得的更新的思想,在教學中,這些教師更是很少選擇新媒體進行授課,使得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在面對一些網絡語言或網絡新平臺時手足無措。鄉(xiāng)村的一些中小學資金匱乏,在選擇設備上就存在缺錢的情況,很難在每一個教室都安裝新媒體,在需要用到新媒體設備進行上課時就需要預約排隊,使得一些知識的傳授不深入、不生動;鄉(xiāng)村教師大部分年齡比較大,他們在新媒體方面有時不熟練,學校也無力聘請專業(yè)指導老師,使得新媒體應用技術存在漏洞,這些都屬于鄉(xiāng)村中小學在運用新媒體時存在的問題,對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的技術提出了挑戰(zhàn)。
3.3 媒體對信息監(jiān)管的不足。新媒體獨具的開放性、即時性、匿名性使得不同的言論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引發(fā)了一些非主流、從眾的輿論影響,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對不良信息進行監(jiān)管。新媒體的發(fā)展在一些比較富裕的鄉(xiāng)鎮(zhèn)中得到了全面應用。各個科目的教學內容也不再局限于課堂中教師的傳授,學生在家中就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知識,但是網絡中的言論自由,信息良莠不齊,使得一部分學生無法辨別真假,影響鄉(xiāng)村中小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與發(fā)展。在新媒體平臺中各種正確或不正確的言論與方法都可以搜尋到,鄉(xiāng)村許多學生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老年人精力不夠,對孩子監(jiān)管不嚴,這時就需要媒體對這些信息進行監(jiān)管。雖然也出現了青少年模式,但是這個模式并不是強制的,可以隨時取消,因此,網絡中小學學生的良好心理發(fā)展就需要相關媒體對這些信息進行監(jiān)管控制。
新媒體的交互性、實時性可以為鄉(xiāng)村中小學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他們了解外邊世界提供保障,因此,要不斷探索新媒體在鄉(xiāng)村中小學中的運用情況并加以優(yōu)化,使得鄉(xiāng)村中小學的教學得到有效提高。
4.1 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教育是一類和人一生都有關的活動,具有階段性與連續(xù)性,只有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吸引人們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正確的意識。鄉(xiāng)村學校對教育的重視不夠,枯燥的知識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傳統(tǒng)教育開展方式通常為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極易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無法使教師隨時了解、深入掌握學生實際情況,阻礙教師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2],這時就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首先,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一些知識變得生動,具有畫面感,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式,在進行授課時可以通過設備查找與本課有關的知識進行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也可以進行改變,可以通過微信群或者是其他平臺進行,學生在做作業(yè)時可以通過查找資料來完成,在查找資料的時候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相關知識,也可以聽到名師講課。最后,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對新媒體的使用技能,學習慕課、微格教學等新穎的授課方式,通過新媒體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4.2 提高媒體使用技能。在新媒體時代,建設高水平與高素質的教育團隊,是推動教育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首先,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與技能訓練,為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學的提高不斷努力。其次,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新媒體本就對學生有一定吸引力,教師將新媒體和教學融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看到不一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將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資金的投入使得鄉(xiāng)村學校有足夠的資金購買新媒體設備,為學習提供傳媒載體,爭取讓每一個學校里的每一個班級在需要用到新媒體時不需排隊等候。最后,要聘請專職的技術教師,讓懂得新媒體使用技能的教師把使用方法教給鄉(xiāng)村中小學的其他教師,保證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在進行講授過程中能夠順利操作新媒體,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把新媒體與教育充分融合,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實時交互功能,針對某些熱點問題與學生群體進行平等對話,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
4.3 加強媒體監(jiān)管力度。建立信息化管理辦公室、網絡信息技術中心等專業(yè)化信息監(jiān)管部門及嚴格且完善的信息處理機制,對新媒體信息內容進行甄別監(jiān)管,以保障學生們能在安全與健康的信息環(huán)境當中使用新媒體。鄉(xiāng)村中小學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一些原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充滿好奇,他們的自我控制力與約束力也相對較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未完全形成,都需要通過教育的方式不斷進行完善。因此,教師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要避免使學生受到更多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門發(fā)揮帶頭作用,與相關的職能部門制定管理條例,為營造良好的新媒體網絡環(huán)境提供制度保障。其次,鄉(xiāng)村中小學學校要做好安全用網、文明用網的宣傳工作,向學生普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道德標準,在遇到不文明、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或者事件時,能夠保護自己不受侵害,并及時向學?;蛴嘘P部門舉報。最后,制定健全的家校共育機制,通過微信、QQ等與學生家長進行實時溝通和交流,及時將學生的情況反饋給家長,獲得家長的支持,為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營造健康良好的新媒體網絡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