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平
1月5日,農(nóng)歷小寒。
“我去趟圖書室把燈先開起!”古稀之年的王治倫三步并作兩步,抬腳出了門。
讓王治倫掛心的“守一”圖書室——面積不過60余平方米,藏書萬余冊,就是這樣一間小小的圖書室,20年間一直敞開大門,成為周邊村民獲取知識的“加油站”,同時也是他們茶余飯后的休閑場所。因為這間圖書室,不久前,王治倫被中宣部等三部門授予2022年全國“鄉(xiāng)村閱讀榜樣”稱號。
從重慶市合川區(qū)龍鳳場鎮(zhèn)出發(fā),駕駛小汽車行駛不過兩三分鐘,就到了米蘭村六組16號,這是一座一樓一底的普通農(nóng)房,大門正上方掛著“守一圖書室”的木質(zhì)牌匾。
推開圖書室大門,潮濕的空氣里夾雜著一股濃濃的油墨香,三面墻壁靠著幾列老舊的書架,整齊擺放著各類報刊、書籍,大廳擺放著4張長條桌子。
“條件不怎么樣哈,平時人不多,但是到了周末、節(jié)假日,來看書、寫作業(yè)的人還是不少。”王治倫解釋。
眼前的老人兩鬢早已斑白,講起“守一”圖書室的過往歲月,他的嗓門不自覺地提高了不少。
王治倫的祖父王守一酷愛讀書,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書籍。王治倫從小與書相伴,哪怕是到坡上種地,兜里也總是裝著一兩本書。農(nóng)閑時,村民們聚在一起打牌娛樂,有時為了幾塊錢爭得面紅耳赤?!拔耶敃r就在想,要不把家里的書拿出來給大家看,總比打牌好,有些書是專門教農(nóng)民科學種田的,說不定還能幫大家增加收入?!?/p>
直到2000年堂兄王明倫回來探親,王治倫建圖書室的夢想終于付諸實踐。
王明倫早年間通過讀書跳出了“農(nóng)門”,改變了命運。得知王治倫想建圖書室的想法,王明倫當即拿出一萬元錢買了些桌子板凳,還答應另買800余冊農(nóng)技知識類圖書,鼓勵王治倫大膽去干。
王治倫又說動老伴趙依秀,一起搬到了隔壁老房子,把新房騰出來當閱讀大廳。
為了添置物件和書籍,王治倫瞞著家人找親戚朋友借錢,磨破嘴皮,借到了3萬元錢,全部“砸”進了圖書室。他還背著老伴,拿著房產(chǎn)證請在鎮(zhèn)上工作的朋友一起到銀行擔保,貸了6萬元款。
沒點鞭炮,沒掛橫幅,2002年3月13日,“守一”圖書室正式向村民開放。
每天天一亮,“守一”圖書室就敞開大門,王治倫燒好熱水泡好茶,搬一把老藤椅坐在門口。
來來往往的村民看到王治倫家變成了圖書室,有些停下了腳步進來看看,有些坐下來喝口水擺空龍門陣,放學回家的娃兒看到有桌椅板凳,也放下書包寫起作業(yè)……“守一”圖書室漸漸成了村里人最多的地方。為給村民提供更多實用的圖書,王治倫省吃儉用,存錢訂閱了不少書籍報刊,積攢起科技、文學、時政等各類書籍萬余冊。
他還為不識字的村民讀報紙、講政策,圖書室成了村里的“新聞發(fā)布廳”,大家有事沒事都喜歡朝這里走。
但沒多久,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年前有個親戚找我還錢,從圖書室追到了家里,連銀行貸款的事也一起給抖了出來?!被貞浧鹉翘斓那樾?,王治倫歷歷在目。老伴知道后大哭一場,氣王治倫不顧家,也擔心日后的生活。
“圖書室建好了,總不能把它拆了吧,大不了以后吃差點穿差點,把欠的錢還清嘛,況且大家都說圖書室修得好,這也算是為子孫后代做了一件好事。”王治倫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老伴最后也原諒了他。
老兩口把親戚閑置的地都拿來種上了莊稼,買來雞苗、鴨苗,又喂了好幾頭豬,兩個兒子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出去打零工。經(jīng)過一家人十多年的努力,2016年,辦圖書室欠的債才全部還清。
錢還清了,一個新問題隨之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農(nóng)村人口的減少,來看書、借書的人越來越少,圖書室還有沒有辦下去的必要。
艱難抉擇時,王治倫在一本泛黃的借書登記簿中找到了答案。
登記簿第一頁第一行:時間2002年3月13日,借書人:王良英。
2002年,米蘭村六組的王良英正在念高三,是圖書室的“常客”,周末基本都在這里坐一整天,埋頭做作業(yè)看書。
“農(nóng)村娃娃家里沒有好的讀書環(huán)境,我這里清靜,還有些輔導書籍,為了這些娃娃,只要還有人來看書,我就絕不關門!”王治倫暗下決心。
王良英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重慶教育學院(現(xiàn)重慶市第二師范學院),成了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如今她已在合川區(qū)龍市鎮(zhèn)當老師。談起“守一”圖書室,她感慨萬千:“多虧王老師給我提供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地方。王老師把圖書室堅持辦到今天,讓人欽佩?!泵磕晔罴倩卮?,她都會拎一提書,先到圖書室里坐一坐,擺下龍門陣。
20年來,到“守一”圖書室看書、做作業(yè)的學生娃娃有好幾百人,不少人成了材,當上了律師、教師、種養(yǎng)能手等,有些人還經(jīng)常回來看看,親切地喊一聲“王老師”?!拔乙蔡依顫M天下了呢!”王治倫十分自豪。
在米蘭村,被“守一”圖書室改變生活的不乏其人:
村民王云金、王云成經(jīng)常到“守一”圖書室看書,慢慢戒掉了打牌的不良嗜好;“90”后王典,借閱了不少銷售類的書,2016年他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開起了酒莊……龍鳳鎮(zhèn)文化服務中心主任李云說:“過去一些村民喜歡打牌,娃娃寫作業(yè)都沒地方,多虧‘守一圖書室給這些娃娃提供了看書、寫作業(yè)的清靜環(huán)境。在王老師影響下,一些村民也愛上了看書。”
讓王治倫欣慰的是,現(xiàn)在不少周邊村鎮(zhèn)的人也會不時來“守一”圖書室。由于王治倫上了年齡,在外打工的大兒子王勇前年也回來接班了,他向父親做出承諾——圖書室的大門會永遠敞開!
(源自《重慶日報》,標題有改動,內(nèi)容有刪節(jié))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