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文陽 熠
(1.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88;2.四川省天府第七中學,成都,610218)
實踐智慧是對某種特定實踐情境所具有的本質屬性的敏銳意識,它塑造了我們對該情境的理解和感知,并幫助我們找到可能的操作方式和行動路徑[1]。實踐智慧利用了實踐知識,但已超出實踐知識的范疇和界限,它是個體對情境本質的感知。實踐智慧不僅僅是儲存在我們頭腦中的內容,而且與當時發(fā)生的特定現(xiàn)象有著緊密聯(lián)系,并在與這些現(xiàn)象相關的情景下發(fā)揮重大作用。
教師實踐智慧是教師對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對當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別與頓悟,以及對教育道德品性的彰顯[2]。進一步而言,教師實踐智慧是對教育生命的理解和提煉。在我國,無論縣城、地市或省域,很多地方都存在一批卓越教師。他們是當?shù)亟逃ぷ鞯膸ь^人,是地方上著名的教育家[3],深得同行敬佩,引領地區(qū)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這些教師的教育智慧來源于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實踐,來源于三尺講臺任勞任怨的點滴積累,來源于他們奉獻一生的教育事業(yè),是我國教育行業(yè)的寶貴財富。
縱觀我國教育研究領域,關于卓越教師實踐智慧的研究非常有限。曾有學者利用敘事研究的方法,通過對教師教學故事的挖掘,得到教育觀點、教師素質、教學要求等若干結論[4]。另有研究者依照歷史研究的思路,挖掘小學科學教育專家的成長路徑[5]。但該類研究未能深入到教育理念層面,未能提煉出典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本文以卓越教師典型代表為研究對象,基于扎根理論進行質性分析,探索卓越教師在教學經(jīng)歷中所沉淀的實踐智慧,提煉其教育理念,從而為教師實踐智慧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基于扎根理論進行質性研究,凝練卓越教師的實踐智慧。
扎根理論以生成理論為目的,強調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在社會互動、思維交互和情景交融中形成結論[6-8]。扎根理論的顯著優(yōu)勢在于其沒有預設理論,通過材料分析提取本土概念,基于本土概念建構生成理論。具體而言,在進行訪談、搜集實物資料基礎上,通過“資料說話”提取本土概念,通過“研究者說話”構建理論[9-10]?!百Y料說話”指拋開研究者的主觀傾向,通過觀察、分析訪談資料和實物資料中哪部分詞語和概念最為重要,如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作為多部分內容的聯(lián)結核心等,以提取本土概念?!把芯空哒f話”指在若干本土概念基礎上,研究者尋找它們的規(guī)律,建構它們的聯(lián)系,從而建立理論框架。教師從一線教學中凝練的實踐智慧難以用固有理論進行直接描述,扎根理論可以克服該特點,進行理論生成。
本研究依據(jù)典型個案抽樣標準,選取聶影梅老師為卓越教師的典型代表作為研究對象。聶影梅老師已近90歲高齡,是北京二中優(yōu)秀物理教師,是高中物理特級教師、全國教學名師,是卓越教師的典型代表。她完整經(jīng)歷了70多年新中國教育歷程,能給以豐富的信息密度和信息強度,有助于挖掘其實踐智慧。
資料是催生本土概念和理論框架的基礎,本研究收集對研究對象的訪談以及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專著兩類資料。首先,對研究對象進行了兩次訪談。第一次是非結構化訪談,互動充分,研究對象全程很認真地講述自己的教學觀點和教學過程。第二次是半結構化訪談。在第一次訪談基礎上,主要圍繞研究對象的教學知識、教學思想、教學行為三個方面進行交互對話,并及時進行切合情景的追問。其次,收集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兩本專著。第一本是研究對象于1999年出版的著作《師生同行,學教共進》,第二本是由其學生、同事于2011年編著而成的《為人為師聶影梅》。這兩本書分別從主體與客體的角度描述了研究對象的教育生活,可以從中挖掘出核心思想與方法。
同文化亞群對扎根理論研究會有一定不利影響[9]。本研究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都屬于物理教育行業(yè)人員,屬于同一文化亞群。研究者潛意識里具有自我認可的教學理念,可能與研究對象中的相同成分產生共鳴,而對不同成分產生懷疑甚至拒絕接受。研究者在訪談中所提問題的方式與順序也可能對研究對象的教育理念表達產生導向效果。
為減小同文化亞群的影響,研究者需盡力平衡文化主位與文化客位之間的關系,盡量以“文化主位”的方式去理解研究對象的教學思想,站在研究對象的視角來感悟和思考對方的想法;同時又以“文化客位”的方式接納、分析研究對象的理念和思想,盡量不影響研究對象的表達過程,堅持理性立場對訪談內容進行分析[11]。同時,由于研究對象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教學經(jīng)歷,這使其擁有完整獨立表達心中所想的能力,從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同文化亞群對研究結果的不利影響。
通過“資料說話”的過程,基于訪談和專著,分析所收集資料中詞語出現(xiàn)的頻率及重要程度,提取與卓越教師實踐智慧相關的本土概念。
通過對訪談進行分析,以詞語出現(xiàn)的頻率、是否作為多部分內容的聯(lián)結核心等作為依據(jù),提取本土概念。
以“以學生為主”為例,說明如何依據(jù)作為多部分內容的聯(lián)結核心提取本土概念。在兩次訪談中,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若干觀點進行總結,如鼓勵學生探究、讓學生感到困難等,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觀點都是源于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如圖1)?!耙詫W生為主”是聯(lián)結這些觀點的核心。基于以學生為主的理念,研究對象會在學生的學習路徑中設置困難點,并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這些難點;還會通過貫穿生活情景、加強感性認知等方法,幫助學生自主尋找規(guī)律。由此,將“以學生為主”作為一個本土概念。
圖1 “以學生為主”本土概念的聯(lián)結網(wǎng)絡
最終,提取得到高屋建瓴、以學生為主、取得學生信任、教學技巧、概念的形象化、讀書六個本土概念。
通過對專著進行文本分析,為訪談中提取的本土概念提供充足證據(jù)。首先,依據(jù)研究對象的專著《師生同行,學教共進》驗證部分本土概念。第一,本書題目意指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表明研究對象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是與教師的教學呈現(xiàn)交互共進狀態(tài);在第三章中作者強調學生的“學”是基礎和關鍵,只有深入理解學生的心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文本表現(xiàn)研究對象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和強調,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凸顯學生主位,切合“以學生為主”的本土概念。第二,書中作者著重突出用物理學科自身的魅力啟發(fā)學生學習,重視通過物理學的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類比、比喻、模型建構等方式體現(xiàn)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之美,調動學生思維,切合“形象化”的本土概念。第三,書中作者著重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包括學生自學課本、閱讀科普書目、閱讀大學和競賽書籍等,以擴大視野、增強自學能力,與訪談中所得“讀書”的本土概念相吻合。其次,依據(jù)他人著作《為人為師聶影梅》驗證部分本土概念。書中附有北京二中原校長鈕小樺的題詞,他對研究對象有八點總結,其中第二點為“治學嚴謹、高屋建瓴”,表明鈕小樺校長對聶老師學科知識的認同程度極其高,認為聶老師擁有非常深厚的物理知識,這與訪談中“高屋建瓴”的本土概念想切合。
由此,基于對研究對象的訪談和專著進行分析,得到六個本土概念,這些本土概念形成構建研究對象實踐智慧框架的基礎。
通過“研究者說話”,深度分析本土概念所屬類別以及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建構卓越教師實踐智慧的理論模型。
高屋建瓴、以學生為主、取得學生信任、教學技巧、概念的形象化、讀書六個本土概念可以按照學科知識、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三個維度進行分類。第一,“高屋建瓴”對應學科知識范疇。研究對象認為教師在學科知識方面應有極高的造詣,她也用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比喻來說明,認為足夠深、足夠廣的學科知識儲備是教學是否能達到更高水平的基石。第二,“以學生為主”和“取得學生信任”兩個本土概念屬于教學理念范疇。研究對象極其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試圖在獲得學生信任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習欲望,推動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第三,“教學技巧”“概念的形象化”“讀書”三個本土概念對應教學方法范疇。研究對象重視教學方法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輔助作用,會在教學中借助于多種教學技巧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非常重視應用形象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還特別注重讀書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正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研究對象實現(xiàn)了將抽象轉化為形象、將復雜轉化為簡單、將感性轉化為理性,從而促使學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識。
基于學科知識、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三個維度尋找并建立本土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學科知識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基礎,高屋建瓴對知識儲備提出了極高要求。教師只有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有深刻獨到的理解,才可以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化解教學難點,擴大學生認知面,建構系統(tǒng)完備的知識體系。其次,教學理念是引領教學走向成功的核心,以學生為主和取得學生信任不僅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突出強調學生情感認同對教學的重要作用。研究對象極其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認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強調在取得學生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通過獲得學生的情感認同來提升學習效率。再次,教學方法是幫助教學走向成功的關鍵,多樣化的教學技巧、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強調學生自主讀書三者構成研究對象最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發(fā)生充分交互,推動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深入學習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攻克重點、化解難點,有效達成學習目標??傮w上,扎實的學科知識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都是為了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基于本土概念的三個維度及內在聯(lián)系,建構研究對象實踐智慧的理論框架。從學科知識視角,高屋建瓴體現(xiàn)了“以知識為基礎支撐”,深厚的學科知識是進行高質量教學的基礎。從教學理念視角,取得學生信任和以學生為主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核心導向”,學生是學習的核心,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的好壞。從教學方法視角,形象化、讀書和教學技巧體現(xiàn)了“以方法為多樣路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幫助教學走向成功的關鍵。而知識和方法都是為了取得學生信任,達到以學生為主的目的,故“以知識為基礎支撐”“以方法為多樣路徑”都指向“以學生為核心導向”的目標。
由此,將研究對象的實踐智慧凝練為以知識為基礎支撐、以方法為多樣路徑、以學生為核心導向的理論框架(如圖2)。正是學科知識、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三者的深入融合,形成了研究對象最為寶貴的實踐智慧。
圖2 卓越教師實踐智慧框架
卓越教師實踐智慧框架在學科知識、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三個層面對于我國當前教師發(fā)展和教育實踐有所啟發(fā)。
從學科知識視角,“以知識為基礎支撐”突出學科知識對于教師教學具有根基性作用。基礎教育學段學校選拔教師人才,需注重學科知識儲備。高等師范類院校要重視師范生的學科素質培育,師范生在大學時期應積累扎實、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12],切不可認為將來要在基礎教育領域工作,就不重視上位的學科知識。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也要孜孜不倦地繼續(xù)學習,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實時了解學科前沿發(fā)展狀況,擴大學科視野。
從教學理念視角,“以學生為核心導向”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把教學主體切實落在學生身上,重視學生的本質需求,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理解進階難點。取得學生的信任對于教學能否成功具有關鍵作用[13],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能力不夠信任,則難以建立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僅依靠嚴格管理難以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只有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學生信任才可以從內心激發(fā)學習動力,極大提高教學效率。
從教學方法視角,“以方法為多樣路徑”凸顯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學習具有關鍵效果。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學技巧不可忽視,多樣化的教學技巧有助于教學走向成功。教師不可拘泥于已有教學思路,應開發(fā)、運用多類別、多維度的教學技巧,幫助學生理解學科內容。其次,針對抽象的學科內容,要變抽象為形象。借助模型建立、演示類比等方法,將難以觀察、難以接觸的內容通過容易感知、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度和記憶強度。再次,讀書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學習方法之一。學生獨立閱讀課本、輔導書、課外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難以涉及的細節(jié),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當下出現(xiàn)很多學生放棄閱讀課本的現(xiàn)狀,有些老師甚至直言課本內容過于簡單,不夠應付考試,給學生閱讀課本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14]。同時,學生在課下的時間被壓縮,做題數(shù)目過多,導致難以保證足夠的閱讀量。應警惕該類教育現(xiàn)象,鼓勵學生閱讀課本,積極推薦課外讀物,課下為學生閱讀書目預留充足時間,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