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美
先生名叫行知,生于昆明,長在云南富民。
我和他相識于落寞的2016年,那時我恰好停在中考統(tǒng)招及格線門口,中學對我來說突然成了一步之遙的東西,但又遙不可及。母親講,興許你不是讀書的料。可我懇求,書還是要讀幾年。母親最終應允了,她經(jīng)鄰居姐姐介紹,帶我坐上開往朝西的大巴車,顛簸半小時,來到一座縣城。
就這樣,我和先生見面了。
藍白磚瓦相間的教學樓,邊上栽種生養(yǎng)幾年的藍花楹樹,云之南的天總是好,陽光和飄花的搭配時常出現(xiàn)。
我透過指尖仰頭幻想,留在先生這里會不會很快樂。他說,不會后悔??扇雽W沒幾天,我就大罵他是騙子。
先生不是傳統(tǒng)教育出身的人,他學過中式理念也吸收了西式的,愛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我們。像我以及許多本身基礎知識薄弱的人真是苦了。我記得我還砸過書本,嚷著受騙了要退學。班主任給我指指樓下宣傳牌,原來早在踏進校門的第一步,先生就同我講過,我可不是“規(guī)矩”的人。
后來第一次考試,我全科成績加起來都不如只考了四門科目的同學。羞愧之余,含著淚尋到先生還沒有建設完成的新校區(qū)——內有一片湖,波光粼粼容鳥禽肆意于上,而那時湖邊僅有一棵樹,看起來格格不入。
我站在樹下,思緒飄繞,嘀咕著自己果真不是讀書的料。未察覺風起,樹的枝丫隨風拍在我的臉側,似是給我警醒。他說,他能在此地建校并傳道授業(yè)也非易事,磨合過時間,如今還不是昂首屹立著。
他是個古板又開放的青年。古板在于他對細節(jié)把控的嚴格、對衛(wèi)生與紀律的要求,來到學校如同來到一座口碑極好的食品加工廠。開放在于,除去學業(yè),我們是自由的。要文化交流,那便把長街旁的樹上掛滿書簽名句,微風輕起,抬頭便是滿目學識星河。要體育競賽,那便將一切運動場所開放,室內室外甚至地下,陽光明媚,周圍全是少年意氣風發(fā)的模樣。
先生還給予我們不少課外資源,我尤其記得以他名義出去比賽并奪金的日子,無論是文體還是科技領域,他都能作為起跳板讓我們去觸碰。
可時光如白馬,自相遇,不停蹄。
高三苦澀,我知先生也憂愁,但他不明說。他總有辦法來照顧我們敏感的情緒,可能是每月一次的電影放映或是家長見面會,也可能是機緣巧合的停電下,他允許我們在教室里高歌,直至后來電力恢復他也假裝不知,將這份浪漫帶入我們那晚的夢里。
我試圖幻想過他擬人的形象,清冷之氣攀爬在他的脊骨,眉眼中攜卷一抹略輕的嚴肅,他肯定生得漂亮,多少從城區(qū)下來的領導與教師都對他稱贊學校環(huán)境優(yōu)美,他的面容定是柔情似水中燃著堅定。
高考結束后我?guī)追瑝舻较壬瑝粢娢易诮淌依?,抬手把落在桌上的藍花楹撿起。
友人講,世間私立學校多了去了,他們盈利為主,何必念念不忘??墒俏颐靼祝見^不顧身交出去的三年內,沒有看見他多么利益熏心,多么眸中燒欲。只記得,他在流言中昂首,在浮華消散后,依然能從細微處尋覓到余溫。
他像樹一樣,扎根于此數(shù)載,百年后,黃土中也能為他驕傲。
離別那天,我曾經(jīng)慌不擇路投靠進他的懷里,他扶正我,將我驕傲地再送出去?;厥淄?,老校區(qū)藍白相間的樓成了黨校,藍花楹也換了位置,可云之南的天永遠好,天下還有先生嶄新的面孔。
9月,我在機場準備搭乘航班去往新校園,去認識新的先生。途中見一道廣告牌,上面說:“那些離開的人以后見面的日子都得按年計算。”
是啊先生,即使從您身邊畢業(yè)未滿十八,而今我不同往日,我會越走越遠,更如鳥兒越飛越高。但無論十年二十年,我都會撿起落在桌子上的藍花楹,告訴您:“先生,花又開了?!?/p>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年歲綿長,山河鄭重。
您如樹一樣,您要記得我。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