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逐漸成為英語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不再以應試作為英語學習的唯一目標,如何圍繞核心素養(yǎng)進行英語課程設計,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同時小學階段教學內容簡單豐富,教學形式多樣,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與發(fā)展空間,為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英語教師應當深入挖掘并正確面對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聚焦核心素養(yǎng),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一、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知識教學缺乏統(tǒng)整性
語言知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也是英語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小學階段英語語言知識最核心的部分是語音語調與詞匯語法的學習,這些內容是未來英語學習的保障與根基,學生只有將這些語言知識深入理解、靈活運用,英語綜合能力才能得到顯著提升。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大多呈現(xiàn)零碎化的特點,具有結構性差、關聯(lián)性不高的問題,致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統(tǒng)整性理解。同時,在日常的教學訓練中,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關的交際話題和語境情景,致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流于表面,知識掌握程度不高、靈活運用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輕視文化品格教育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必然離不開文化背景的依托,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知識點的教學,而輕視了文化品格的教育。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溝通、會應用,而這種溝通一定是基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的,如果學生學習英語,卻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知之甚少,那么又怎么能夠深刻地理解英語學科,并靈活自如地應用英語這門語言呢?同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涌入我國,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發(fā)展階段,無法全面正確地看待外來事物,很容易產(chǎn)生“照單全收”或“拒之門外”的極端思維模式?;诖耍⒄Z教師應當自覺擔負起學生的道德教育,在英語課堂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理性、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西方文化,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家國情懷,讓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型人才。
(三)重應試,輕實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影響下,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應試”,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只會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應對考試,卻不會在實踐中運用,不利于英語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既無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同時,英語學科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只會做題,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并引導學生提高批判思維、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
二、聚焦核心素養(yǎng),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果的科學策略
(一)提高語言知識教學的統(tǒng)整性
語言知識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關鍵,就像腳上的鞋子,如果人赤足跑步,不僅跑不遠也跑不快,但是穿上鞋子跑步則能大大提高速度與耐力,語言知識就是英語學習之路上的“跑鞋”?;诖?,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語言知識教學的效率與效果,幫助學生理清語言知識教學的統(tǒng)整性,由點及面地進行結構化教學,并基于所學知識為學生構建相應的語言活動,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具體的交際話題和情境語句,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以陜旅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How Are You Feeling?”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在于學生能夠正確運用“I’m feeling……”的句型以及“happy、sad、tired、angry”等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圍繞重點詞匯與句型設計教學活動。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情感類詞匯,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學過的四年級下冊“Unit 8 Boys like to play ball”的內容引入有關情感的表達。在教學練習時,教師不能只為學生規(guī)定對話內容,讓學生進行機械的重復,而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語言交流情境,讓學生依照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情感表達。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幾張情景卡片,卡片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四年級下冊“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中有關日常活動且學生都會經(jīng)歷的詞匯,通過出示卡片向學生提問,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溫故而知新,既復習了曾經(jīng)學過的知識,又對情感表達類的句型與重點詞匯有了更系統(tǒng)性的認識與了解。同時,通過構建真實的場景對話,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成實際語言,優(yōu)化了英語教學效果。
(二)注重文化品格教育,構建國際化視角
文化意識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樹立家國情懷的必要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材內容知識的講解,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教育,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構建國際化視角、樹立家國情懷。基于此,教師應重點關注并深入挖掘教材中蘊藏的文化因素,通過文化背景講解、中西方文化對比等方式實現(xiàn)文化品格教育。
以陜旅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 New Year’s party”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講述了班級中的新年派對,教師就可以抓住“新年慶祝方式”以及“聯(lián)歡會與派對”這兩大要素,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教育。首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中西方對春節(jié)的不同慶祝方式,并引導學生思考西方派對與我們的聯(lián)歡會有什么異同。其次,通過小組討論以及查閱資料等方式,讓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與探討,讓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相似與不同。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用英文講中國傳統(tǒng)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了解我國新年慶祝方式的由來,讓學生明白每一個慶祝方式、每一個節(jié)日傳統(tǒng)背后蘊藏的深刻的文化價值,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為國家培養(yǎng)出具有跨國際視野的新型人才。
(三)分層教學,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成了引導教學的重要理念。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每一位學生都被布置了相同的學習任務,這容易導致學優(yōu)生進步空間受限、學困生跟不上的情況發(fā)生,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诖耍處煈斵D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分層教學,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調穩(wěn)步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英語水平將學生進行分級,A類是學優(yōu)生、B類是中等生、C類是學困生,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布置常規(guī)作業(yè)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與提高性的作業(yè);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在作業(yè)布置上,應以鞏固基礎為主,同時為了激發(fā)這一類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適當轉變教學策略。例如,通過讓學生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設計手抄報、制作連環(huán)畫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學生的分級不是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有利于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步調穩(wěn)步前進。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聚焦核心素養(yǎng),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是英語學科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要想讓英語教學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教師應著力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英語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深刻認識并積極改正當前所存在的問題,運用科學手段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讓課程設計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更好地構建小學英語課堂。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