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凱 謝建威
(1.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2.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重癥肺炎好發(fā)于術后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及體質較差的老年人群,患者會出現氣短、呼吸困難、嗜睡等呼吸系統癥狀,且可涉及多器官功能損傷,病死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1-2]。目前,臨床對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主要以抗生素為主,利奈唑胺是臨床上常見的惡唑烷類抗生素,它能有效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達到良好的抗菌效果[3]。但也有學者指出,單一用藥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重癥肺炎患者臨床癥狀,但整體治療效果較差,部分患者仍伴有呼吸道受阻狀況,且該藥極易導致免疫失調,為此聯合應用鹽酸氨溴索治療,其能促使黏稠分泌物分解、排出,對炎性癥狀進行抑制,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4]。鑒于此,本研究就鹽酸氨溴索聯合利奈唑胺治療應用于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6 例重癥肺炎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3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16 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2.75±3.11)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4.11±0.97)d。研究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40~72 歲,平均年齡(52.64±3.08)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4.07±0.99)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 年版)》[2]相關重癥肺炎診斷標準者;②經實驗室檢查確診者。
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伴有免疫系統疾病、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④伴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⑤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史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依據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方法,合理的采用霧化吸入抗生素(廣譜抗生素,頭孢及奎諾酮類的抗生素)、抗病毒藥物以控制肺部感染。當患者出現持續(xù)高熱癥狀時,可適當使用退熱藥及物理方法進行降溫,或者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0.5 g 與10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勻后靜脈滴注,6 h/次,針對超高熱患者可適當采用人工冬眠方法進行退熱治療。當患者煩躁不安時可為患者注射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等鎮(zhèn)靜劑,痰液黏稠不易排出時,應濕化吸入氣體,并使用祛痰劑(竣甲基半胱氨酸、必嗽平等)。有呼吸困難及缺氧表現時給予輔助器械進行吸氧。注意糾正酸中毒,適當補充水分,但勿過多過快,液體量以60~80 mL/(kg·d)計算,用維持液(1/3 張)于1~2 h 小時內靜脈滴注,速度5 mL/(kg·h),心力衰竭者液體量及含鈉量宜稍低。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利奈唑胺(生產企業(yè):Fresenius Kabi Norge AS,國藥準字H20160301,規(guī)格:300 mL:600 mg)治療,600 mg 利奈唑胺注射液+100 mL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2 次/d。并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生產企業(yè):成都百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116)30 g靜脈滴注,3 次/d。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 周。
①比較兩患者組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包含治愈、有效、無效[5],治愈為連續(xù)治療1 周后,患者實驗室指標、病原學指標及影像學檢查均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有效為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陰影縮小≥50%,體溫正常,白細胞基本正常;無效為上述指標均未達到,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橈骨動脈血(1 mL),使用血液氣體分析儀測定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氧飽和度(SaO2)。
③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使用肺功能儀分析治療前以及治療1 周后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F)、FEV1/FVC、呼氣峰流速(PEF)。
④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抽取治療前以及治療1 周后患者的早起靜脈血5 mL,3 500 r/min 離心5 min,留取上層清液,置于-80 ℃環(huán)境冷藏待檢。包括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
⑤比較兩組患者肺部感染評分。肺部感染評分(CPIS)指標[6]: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氣道分泌物、體溫、白細胞計數、細菌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肺部浸潤狀態(tài),于治療前及治療1 周后記錄上述項目,總分12 分,評分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應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PaO2、SaO2均升高,PaCO2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s)
注:1 mm Hg≈0.133 kPa。
Sa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63.34±4.21 82.11±5.71 57.56±3.68 43.05±5.52 83.14±6.05 90.87±7.33研究組 43 63.30±4.18 86.38±5.52 56.87±3.53 38.27±5.41 84.21±6.07 96.28±7.28 t 0.044 3.526 0.887 4.055 0.819 3.434 P 0.965 <0.001 0.377 <0.001 0.415 <0.001組別 例數PaO2(mm Hg)PaCO2(mm Hg)
治療前,兩組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MMF、FEV1/FVC均升高,PEF 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0.52±0.15 1.08±0.17 57.14±5.43 76.41±6.11 110.58±40.52 90.47±31.54研究組 43 0.53±0.17 1.58±0.24 57.27±5.71 86.57±6.51 110.47±40.57 76.52±26.47 t 0.289 11.148 0.108 7.462 0.013 2.222 P 0.773 <0.001 0.914 <0.001 0.990 0.029組別 例數MMF(L/s)FEV1/FVC(×10-2)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各項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CRP、IL-6、TNF-α、IL-1β 水平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s)
IL-1β(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78.44±10.22 36.17±8.82 83.37±13.45 54.25±12.57 44.85±5.58 18.55±4.35 324.58±40.81 238.47±31.24研究組 43 78.62±10.34 30.08±8.78 83.62±13.57 36.57±10.15 44.79±5.47 7.11±4.18 322.97±40.75 175.44±21.57 t 0.081 3.209 0.086 7.176 0.050 12.435 0.183 10.887 P 0.935 0.002 0.932 <0.001 0.960 <0.001 0.855 <0.001組別 例數CRP(mg/L)IL-6(mg/L)TNF-α(pg/mL)
治療前,兩組患者CPIS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各時間段CPIS 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CPIS 比較 (±s,分)
表5 兩組患者CPIS 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3 d 治療后5 d 治療后7 d對照組 43 8.22±2.49 7.83±2.24 7.11±2.21 5.42±1.72研究組 43 8.31±2.52 6.47±1.93 5.02±1.56 3.89±1.20 t 0.167 3.016 5.066 4.784 P 0.868 0.003 <0.001 <0.001
重癥肺炎是臨床呼吸科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此類患者除呼吸系統癥狀外,還伴有明顯的其他系統疲勞癥狀[7]。相關數據顯示,重癥肺炎病死率可能占呼吸感染性疾病的1/5 且病死率高達30%~50%,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8]。目前,臨床針對該類患者除給予營養(yǎng)支持、呼吸支持等治療外,抗生素治療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受到炎癥反應失控、多重耐受等因素的影響,單一應用抗生素治療難以達到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需給予聯合用藥。因此,優(yōu)化治療方案、合理用藥是臨床研究的重點。
重癥肺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但伴有相關肺炎呼吸系統癥狀,還會因病情發(fā)展,導致多器官組織受累[9-10]。該類患者組織順應性降低,導致血流量與肺泡通氣紊亂,進一步造成動脈血氣指標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各時間段CPIS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奈唑胺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相較于單一用藥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PaO2、SaO2、MMF、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且PaCO2、PEF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利奈唑胺是惡唑烷酮類抗菌藥,也是繼磺胺和喹諾酮之后合成的一種全新抗菌藥物,該藥的抗菌譜全面覆蓋革蘭氏陽性球菌,它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的mRNA 和核糖體的結合發(fā)揮有效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抗菌效果且藥物起效迅速、藥代動力學良好[11-12]。同時,該藥物有獨特的抗菌作用機制,不與糖肽類產生較差的耐藥性。同時聯用鹽酸氨溴索,可有效強化巨噬細胞對細菌的殺滅作用,也可以提高肺組織中溶菌素作用濃度,進一步起到抑菌效果,改善呼吸道阻塞與肺負荷,從而提升肺功能與血氣指標。以往臨床研究顯示,肺部感染與病原微生物密切相關,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使機體分泌大量炎癥因子,從而加重患者的臨床癥狀,促使病情進展[13-15]。TNF-α 由肺癌患者病情發(fā)展過程中促自由基和炎性介質等釋放,損傷肺細胞;IL-6在加強體液、細胞免疫介導的同時加重肺組織損傷;IL-1β是一種典型的促炎因子,可啟動并激活機體免疫反應,在重癥肺炎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RP 是一種典型急性時相性蛋白,也是重癥肺炎評估的重要指標,在患者肺組織損傷早期,其表達水平明顯升高[1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CRP、IL-6、TNF-α、IL-1β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鹽酸氨溴索聯合利奈唑胺治療能有效提高抗感染療效,對炎性物質有顯著抑制作用。羅樂等[17]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患者聯合鹽酸安布羅莫索和利奈唑胺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IL-6、IL-8、TNF-α 等炎癥因子水平,改善血氣指標和肺功能。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鹽酸氨溴索聯合利奈唑胺治療有良好療效。
綜上所述,對重癥肺炎患者開展鹽酸氨溴索和利奈唑胺聯合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抑制生物體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本研究選取病例數量較少、研究時間較短,未對聯用鹽酸氨溴索與利奈唑胺的長期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日后需要增加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以明確治療方案的遠期療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