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醫(yī)院眼科,江蘇 南京,211800)
白內障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是由于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fā)生視力混濁[1]。隨著白內障程度的加重,可引起眼壓急劇升高,誘發(fā)機體出現血脂代謝紊亂[2-3]。白內障的病因比較多,但是具體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明確,特別是當患者合并糖尿病時,可導致機體出現代謝紊亂、滲透壓改變、氧化損傷,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功能,導致皮質和后囊膜下混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4-6]。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成像是比較新穎的一種測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的檢查方法,其能重建掃描區(qū)域的三維結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提供更精確的黃斑中心地形圖[7-8]。本研究具體探討與分析了OCT 成像系統(tǒng)在白內障患者術后觀察糖尿病對視網膜的影響及視力恢復程度,以促進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成像系統(tǒng)的應用?,F報道如下。
選擇2020 年2 月—2022 年4 月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醫(yī)院收治的75 例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血糖水平把患者分為非糖尿病組55 例(空腹血糖≤7.0 mmol/L)與糖尿病組20 例(空腹血糖>7.0 mmol/L)。兩組患者年齡、身體質量指數、病變位置、性別、屈光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颊邔ρ芯恐橥猓栽负炇鹬橥鈺?。本研究經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n(%)/(±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n(%)/(±s)]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 年齡(歲) 身體質量指數(kg/m2) 病變位置(左眼/右眼)性別(男/女) 屈光度(D)非糖尿病組 55 5.68±0.33 55.39±3.23 23.39±1.47 23/22 23/22 -4.73±0.22糖尿病組 20 9.29±0.38 55.13±4.46 23.81±2.00 11/9 10/10 -4.81±0.37 χ2/t 40.223 0.277 0.990 0.084 0.007 1.146 P<0.001 0.782 0.325 0.772 0.934 0.255
納入標準:①符合白內障的診斷標準[9],具有手術指征者;②晶狀體混濁,且矯正視力≤0.4 者;③臨床資料完整者;④年齡48~71 歲;⑤單眼發(fā)病者。
排除標準:①視網膜脫離、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②有心、肝、腎、腦等器質性疾病者;③合并高危傳染性疾病者;④患者有精神性疾??;⑤存在黃斑前膜或黃斑裂孔者;⑥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者。
所有患者均給予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手術,在術中把折疊式人工晶體(生產企業(yè):Alcon 公司,型號:MA60MA)植入囊袋內,吸凈前房及人工晶體后面粘彈劑,水密切口。術畢結膜下給予抗菌消炎處理,手術均順利完成,無并發(fā)癥;術后使用抗生素眼膏涂眼。
所有患者在術后1 個月與3 個月使用美國Zeiss 公司的Stratus 3000 型的OCT 成像系統(tǒng)測定患眼的相關指標(掃描長度為6.0 mm,掃描分辨率為256×256,檢查時患者取坐位,采取內注視的方法,下頜置于頜架。采用環(huán)形掃描模式對患眼以視乳頭為中心進行掃描),包括黃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黃斑區(qū)厚度(CAT)、平均黃斑部體積(CV)。
術后1 個月與3 個月檢測所有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采用標準近視力表(國際耶格視力表)測30 cm 距離的視力。在術后1 個月與3 個月采用日本Tomey FT-1000 型非接觸式眼壓計測量所有患者的眼壓。
上述所有檢測值都測定3 次取平均值,各項眼科檢查由同一有經驗的專業(yè)技師進行操作。
①比較兩組術后1 個月和3 個月視力與眼壓變化。②比較兩組術后1 個月和3 個月黃斑區(qū)視網膜指標變化。③分析白內障患者OCT 成像指標與血糖水平的相關性。④采用多因素分析導致白內障患者發(fā)生糖尿病的因素,主要涉及到OCT 成像指標等相關因素。
應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據以(±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分析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3 個月,兩組最佳矯正視力、眼壓均明顯優(yōu)于術后1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眼壓與糖尿病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1 個月和3 個月視力與眼壓比較 (±s)
表2 兩組術后1 個月和3 個月視力與眼壓比較 (±s)
注:與術后1 個月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術后3 個月最佳矯正視力 眼壓(mm Hg) 最佳矯正視力 眼壓(mm Hg)非糖尿病組 55 0.53±0.03 12.47±1.37 0.78±0.08* 10.38±1.74*糖尿病組 20 0.54±0.03 12.00±2.11 0.77±0.02* 10.66±1.22*t 1.277 1.128 0.551 0.662 P 0.206 0.263 0.584 0.510組別 例數術后1 個月
兩組術后3 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均顯著低于術后1 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均顯著少于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后1 個月和3 個月的黃斑區(qū)視網膜指標變化比較 (±s)
表3 兩組術后后1 個月和3 個月的黃斑區(qū)視網膜指標變化比較 (±s)
注:與術后1 個月比較,*P<0.05。
術后3 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μm) 黃斑區(qū)厚度(μm) 黃斑部體積(mm3)黃斑中心凹厚度(μm)黃斑區(qū)厚度(μm) 黃斑部體積(mm3)非糖尿病組 55 201.32±12.47 248.14±13.74 8.46±0.34 192.15±13.33* 227.21±10.33* 7.51±0.33*糖尿病組 20 236.33±13.44 286.32±17.14 10.58±0.31 222.14±11.14* 267.00±11.32* 9.21±0.45*t 10.533 9.946 24.421 8.976 14.380 17.835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術后1 個月
在75 例白內障患者中,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均與血糖水平存在正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白內障患者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成像指標與血糖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n=75)
在75 例患者中,以糖尿病作為因變量,以術后不同時間點的OCT 成像指標作為自變量,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顯示糖尿病為影響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的重要因素(P<0.05)。見表5。
表5 白內障患者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成像指標與糖尿病發(fā)生的多因素分析 (n=75)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白內障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嚴重影響居民的視力水平,也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本研究把75 例患者根據血糖水平分為非糖尿病組55 例(空腹血糖≤7.0 mmol/L)與糖尿病組20 例(空腹血糖>7.0 mmol/L)。白內障合并糖尿病可使眼球房角狹窄,致使眼壓明顯升高,具有比較高的致盲率。并且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微血管由于長期暴露于高血糖環(huán)境中,導致血管內皮嚴重受損,從而可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微血管病變[10]。從解剖學上分析,正常人視網膜自外向內可分為10 層,檢測視網膜厚度對一些視網膜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與病程呈正相關,但關于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與糖尿病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11]。
本研究顯示,兩組術后3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眼壓均明顯優(yōu)于術后1 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組術后1 個月、3 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眼壓與糖尿病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術前糖尿病并不影響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術后視力與眼壓的恢復。OCT 是精確測量視網膜厚度的重要方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表現為視網膜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新生血管、黃斑水腫等,隨著視網膜病變的程度增加,黃斑中心凹厚度呈現異常的趨勢[12-13]。當前也有研究顯示,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術后黃斑厚度改變并不影響術后最佳矯正視力,患者術后視力與眼壓的恢復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4-15]。視網膜厚度的改變是血-視網膜屏障破壞后視網膜內液體異常積聚,長期高血糖可對血-視網膜屏障及黃斑區(qū)視網膜厚度產生顯著影響。OCT 成像系統(tǒng)能夠在體內進行黃斑疾病形態(tài)學檢查,直接對黃斑水腫的形態(tài)及厚度進行檢測[16]。輕度黃斑水腫的OCT 成像改變上皮顯著增厚,可表現為反射神經上皮增厚。水分在視網膜內或視網膜下異常積聚,血管與組織間流體靜力壓差使水分滲入組織,血管內的高糖狀態(tài)向低糖變化時,可能出現水分滲入組織增多,從而導致黃斑水腫。如果患者伴隨有糖尿病,血管中流體靜力壓也逐漸升高,可導致黃斑水腫及視網膜損傷[17]。
本研究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患者術后1 個月、術后3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均與血糖水平存在正相關性(P<0.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顯示,糖尿病為影響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的重要因素(P<0.05)。隨著檢查及治療技術的發(fā)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白內障術后生存質量顯著提高,但是黃斑區(qū)細微變化可能對患者的術后視力造成影響,可見糖尿病依然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負面因素[18]。糖尿病會干擾血-視網膜屏障,最終導致黃斑視網膜增厚,不利于患者預后,也表明OCT 成像系統(tǒng)能有效指導白內障合并糖尿病的治療[19-20]。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觀察時間點比較少,納入的研究對象有限,也沒有納入其他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將在后續(xù)研究中探討。
綜上所述,OCT 成像系統(tǒng)在白內障患者術后觀察糖尿病對視網膜的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術后黃斑中心凹厚度、黃斑區(qū)厚度、黃斑部體積動態(tài)變化情況,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