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資姿 張慧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zhàn)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著重強調要繼續(xù)“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偉大建黨精神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和高度凝練,蘊含著黨的青年工作在價值主題、目標使命、理論內容、方法路徑四個層面上的基本要求,是引領青年、感召青年的精神之源。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凝煉出了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價值追求,構成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核,是黨的青年工作必須堅持的價值主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黨和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拼搏奮斗的歷史,是一部黨帶領青年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歷史。
歷史和實踐表明,青年運動只有貫徹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才能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百多年來,黨團結帶領青年緊緊圍繞民族復興這個時代主題,徹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徹底變革了生產關系,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定,徹底激活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進行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一路走來,廣大青年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宏偉事業(yè)中展現(xiàn)出了堅不可摧的青春偉力,在每一個重大歷史階段都貢獻出激昂澎湃的熱血青春,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建立了重要功勛。青年不僅肩負著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也具有自我發(fā)展的個體需求。馬克思指出:“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青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長、能否肩負時代使命,關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要正確把握民族復興與青年運動、青年發(fā)展之間的一致性,將青年運動置于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中去,使廣大青年懷揣愛國之心、砥礪強國之志、踐行報國之行,不斷增強青年人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讓廣大青年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續(xù)寫新的榮光。同時也要在充分認識民族復興與青年發(fā)展歷史性與現(xiàn)實性的基礎上,關照青年主體性發(fā)展需要,加強民族復興與青年發(fā)展之間的價值構建,使青年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中完成自身價值定位,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光輝歷程中增長才干、積累經驗,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不斷增強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青春動力。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集中表達,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本質,也是黨的青年工作的目標使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同時寄語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這一表述,內在地包含了黨和國家對青年政治立場和精神面貌的殷切期許,也內在地指明了黨的青年工作目標使命的根本要求。
對黨忠誠是確保黨的青年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也是確保黨和國家事業(yè)長盛不衰、代代相傳的根本保證。青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后備軍,是黨組織“新鮮血液”的重要來源,是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的青春密碼。列寧指出:“在文明國家里,沒有一個政黨會不了解盡可能廣泛地和盡可能牢固地建立起來的學生會和工會的巨大益處,但是任何一個政黨都力求在這些團體中擴大自己的影響。”青年是至關重要的政治力量,能否將廣大青年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能否構建穩(wěn)定、牢固的黨青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必須把對黨忠誠作為首要原則,以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為政治責任,牢記為黨育人這個重大使命,“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引導青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和堅定立場,把青年培養(yǎng)成為黨的價值觀的忠誠守護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確保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確保黨的青年工作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不負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底色,引導青年站穩(wěn)人民立場是黨的青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仡欬h的百年歷史,從“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口號,到“三個有利于”的評判標準,再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人民至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必須把不負人民作為根本立場,教育引導青年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社會歷史作用,深刻理解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發(fā)展的重大歷史意義,引導青年胸懷愛民之情和憂民之心,帶領青年扎根基層、深入群眾,向人民學習、拜人民為師,使廣大青年形成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扎根人民、奉獻國家的價值品格,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增強青年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是黨的青年工作的時代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彰顯著民族氣節(jié),凝結著民族力量,擁有深厚的民族底蘊。從上古神話到古典文學始終蘊含著中國人民心懷蒼生、救世濟民的樸素愿望,凝聚著中國人民對浩瀚宇宙的深刻思考和對后世的無限期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千年底蘊是當代青年的自信之源、志氣之源?!皾M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黨帶領人民所創(chuàng)立的革命文化展現(xiàn)出了中國青年不怕犧牲、浴血斗爭的精神風貌,鍛造了中華兒女傲雪風骨的頑強意志,是增強當代青年骨氣的精神力量之源?!扒宄旱膼?,只為中國?!敝袊厣鐣髁x新時代,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最前線的是青年,活躍于志愿服務、奉獻社會一線的同樣是青年,中國青年在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立并豐富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匯聚成了當代中國青年的底氣之源。黨的青年工作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精神指引,從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中汲取歷史積淀的精神力量,著力闡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科學社會主義主張的內在契合性,凝聚共同思想基礎,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青年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一百多年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堅守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一往無前的精神特質,奠定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基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眱蓚€“行”的重要論述指明了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論內容和工作要求。
理論是實踐之旗幟,是理想之淵源。一個民族要進步,青年要發(fā)展,須臾不能離開真理的指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和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論內容。馬克思主義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進行一切理論創(chuàng)造和科學實踐的理論原點,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淵源,“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的最新理論成果,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積累的深邃智慧,科學地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是武裝青年、引領青年的科學理論。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精神根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爭奪青年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先決條件。對青年而言,理想信念是人生發(fā)展的“總開關”,如果“總開關”有所松動,那么青年在成長之路上就會“脫軌”“偏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蛻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青年一代不能堅定理想信念,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接好我們的班,那無數革命先輩換來的成就就可能付之東流!”青年人的理想是否高遠、信念是否堅定,攸關國家和民族的前進動力,攸關黨和人民事業(yè)后繼有人的根本大計。
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首先要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旗幟,站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著力闡明“信什么”“姓什么”這個基本問題,引導青年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努力把廣大青年培養(yǎng)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把青年的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牢牢地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同時,要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青年化“翻譯”,把黨的最新理論與眼前實踐相結合,把現(xiàn)階段黨帶領人民取得的重大歷史成就作為現(xiàn)實教材,處理好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與青年話語的關系,做到思想引領與實踐、文化相結合,努力搭建科學理論與現(xiàn)實世界、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具實踐基礎、文化底蘊和青春氣質,做到引領生動有力。
敢于斗爭、勇于勝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精神本色,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精神寫照,是無數青年用熱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基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三個務必”,要求“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必須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斗爭實踐中增強斗爭本領,團結帶領廣大海內外青年投身到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去。
深入百年歷史,汲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力量。斗爭精神是一個政黨保持戰(zhàn)斗力、組織力、持久力的動力源泉,傳承斗爭精神是黨的青年工作的歷史責任。馬克思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痹谌祟惿鐣l(fā)展史上,沒有階級斗爭就沒有社會形態(tài)的更迭和演變,就沒有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帶領人民堅持武裝斗爭的基本路線,英勇無畏、前仆后繼,與敵對勢力進行堅決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依靠頑強的斗爭精神開創(chuàng)了黨和人民事業(yè)的新天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發(fā)揚斗爭精神,開展了一系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找到了自我革命這個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密鑰所在??疾禳h的奮斗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淬煉的紅色基因和寶貴經驗。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必須從黨和人民的百年斗爭歷程中探析斗爭精神的客觀性與現(xiàn)實性,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繼承和弘揚斗爭精神這個寶貴精神財富,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敢于斗爭的精神力量。
深入實踐,增強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斗爭本領。斗爭本領不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先天本領,而是在百年斗爭實踐中磨礪和造就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來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實踐能力,廣大青年必須在斗爭中歷練、在斗爭中成長。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途上,各種“黑天鵝”“灰犀牛”等重大風險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同時并存,更為復雜、隱蔽的斗爭將長期存在,試圖腐化中國青年的敵對勢力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新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帶領青年克服艱難險阻、戰(zhàn)勝驚濤駭浪的斗爭實踐中,增強青年見微知著、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錘煉青年不畏艱難、頑強奮進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青年敢于亮劍、善于斗爭的使命自覺。
團結廣大海內外青年,形成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歷史合力。團結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民族之魂,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取得一切勝利的重要保證。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新時代的十年我們經歷的“三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上,團結青年群眾、凝聚青年力量投身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時代所需,也是歷史必然。黨的青年工作要鞏固和擴大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青年共識,匯聚青春之力,團結帶領廣大海內外青年在矛盾中沖鋒陷陣、勇往直前,形成堅不可摧的歷史合力,“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總之,偉大建黨精神是立黨興黨強黨的強大精神力量,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教育資源和寶貴精神財富,為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歷史征程上,黨的青年工作要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指引,充分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功能,在價值主題、目標使命、理論內容、方法路徑等層面,既自信自強,又守正創(chuàng)新,努力提升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這既是黨領導青年工作的歷史必然,也是培養(yǎng)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后備軍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的要求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