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舒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保障高校做好各項工作、推動黨的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生命線。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完成好黨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任務,不僅要在指導思想、教育內容、工作方法上與時俱進、積極創(chuàng)新,還要在陣地建設上鞏固拓展、不斷革新,正確處理好政治性與學理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組織性與靈活性、現實性與虛擬性的辯證關系,通過堅守與創(chuàng)新雙向發(fā)力,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同步拓展、內容和形式同步豐富、效果與影響同步提升,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陣地建設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有力推進,呈現出四個主要特點:
教育陣地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各大高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思想鑄魂育人的工作理念,著力打造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為主體,以大學生日常管理、特色教育活動、網絡宣傳平臺等為補充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從狹小課堂向設施完備、內容豐富的專門化、專業(yè)化陣地轉變。例如,萊蕪職業(yè)技術學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結合黨史館、校史館、國防教育館、中國史館打造了“初心館”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為廣大師生營造了一個真實、立體的教育環(huán)境,成為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新航向。
各地高校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要求為指導,結合自身特點、地方資源,積極探索建設了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城市農村、理論與實踐、現實虛擬、正式與非正式等各類特色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并通過這些陣地和載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例如,昆明理工大學將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從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延展,形成了課堂、講座、媒介、論壇等多元化陣地體系。
不少高校聚焦如何更好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功能積極實踐探索,形成了很多有針對性、專業(yè)性的教育方式,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為將社會主義思想和道德轉化為青年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開辟更廣闊空間。例如,南京師范大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國學教育相結合,通過開設國學課程、建立國學社團、舉辦國學文化節(jié)、開展國學研究等方式,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形式,打造了以國學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向前推進過程,既要堅守傳統(tǒng)陣地,又要積極拓展新陣地,這是有效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東西方文化交流、碰撞進一步加劇,我國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更加多元,影響沖擊著青年學生的思想認知,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維度、場域空間發(fā)生劇烈變革,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功能被部分削弱,迫切需要以適應新時代、新環(huán)境、新需求為目的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
一些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陣地意識不足,對于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建好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缺少專門的研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停留在簡單的課堂灌輸說教層次,存在大而不實、空洞乏力等問題,缺少實實在在有影響力、感染力的內容進行支撐,不適應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特點,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難以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
部分高校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有機結合,不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來指導陣地建設,也不是圍繞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改進陣地功能,導致教學內容與陣地使用相分離、學生所學與所見不相關,不少具備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功能的校史館、榮譽館淪落為陳列室、保管庫,陣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難以有效發(fā)揮。
思想的陣地,正確的思想不去占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占領。一些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還停留在讓學生去看一看、老師來講一講的傳統(tǒng)方法模式,以參觀式、課外活動式的方式運用陣地,對陣地潛在教育功能、教育內容挖掘、運用不夠,對于互聯網等新平臺、新領域開拓不足,理念、內容、功能和形式上都亟須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拓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也面臨著很多的機遇。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思想引導、政治引領,必須立足于強烈的政治認同感、歸屬感。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各方面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綜合實力蒸蒸日上,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優(yōu)越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有力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重大問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政治、思想和行動自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認同感、民族凝聚力、國家歸屬感,為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無比堅實的基礎。
當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一項重大的戰(zhàn)略任務,黨中央圍繞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重大決策部署,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為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以及中央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文件都多次強調,不僅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還要建設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陣地。
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拓展開辟了新的領域。虛擬的網絡空間、海量的信息資源、靈活的教學場景,以及符合青年學生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時間、空間、資源等各方面限制,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由現實向虛擬、課堂向課外、有限向無限轉變,把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成了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過程。因此,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各大高校必須抓住機遇,勇于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以與時俱進的狀態(tài)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水平。
做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堅守陣地、鞏固陣地,還必須主動順應時代潮流、教育改革、青年特點、思政教育要求,正確處理好政治性與學理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組織性與靈活性、現實性與虛擬性的辯證關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視野和格局,努力為高質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開辟更加廣闊空間。
作為高校不可或缺的課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科、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建設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有效的政治引導和深入的理論研究缺一不可。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鍵在政治引導、思想引領,重點在政治教育,必須具備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這一點必須不斷加強,絕不能模糊和淡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過程中,要突出思想政治屬性,以強化政治屬性為基礎來設置課程規(guī)范和教育內容,從鞏固思想政治基礎上選擇陣地,從落實思想政治要求上建設陣地,從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上拓展陣地,以鮮明的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方向、政治觀點,教育引導學生,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堅決杜絕娛樂化、媚俗化,以及任何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立場不協調、相違背的內容。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還要注重學理性,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方面加強理論闡述,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課呆板、說教的印象,以嚴密的邏輯、生動的語言、理性的思辨,真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內容講清楚、說明白,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體會其中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和理論邏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確保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高校青年學生群體中,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專業(yè),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特點,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此,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過程中,既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框架之下,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打造普適性、通用型的教育陣地,同時又要突出教育的針對性,系統(tǒng)研究不同大學生群體的思維模式、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尊重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群體特點,探索建設符合學生特點、更加具有親和力的教育陣地,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例如,針對航天航空學校或者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將偉大的載人航天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中,引導學生在感悟自立自強、創(chuàng)新超越的航天精神過程中,堅定的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針對醫(yī)學院或者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與偉大的抗疫精神相結合,引導他們系統(tǒng)體悟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深刻內涵,培養(yǎng)新時代愛國主義情懷,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理論的教育和宣講,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需要實踐的鍛煉和提升,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大學生在直觀的體驗中,實現對愛黨愛國情感的感悟和升華,真正把愛國情、強國志變成報國行。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堅持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社會力量,加強與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公益組織的合作,以實現“理論學習+實踐體驗”功能為目標,建設更多體驗型的教育陣地,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和資源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到大學生學習生活、休閑娛樂的各方面,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例如,將紅色革命基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在瞻仰紅色遺址、聆聽先烈事跡中,理解革命歷史,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傳承紅色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涵養(yǎng)家國情懷。近年來,江蘇省結合大學生理論與實踐需求,分科學精神、工業(yè)文化、抗擊疫情、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村振興等專題專門篩選了一批“大思政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為高校開展校外實踐活動提供堅實陣地。
“思政課絕非‘獨奏曲’,而是‘交響樂’,良好成效的取得需要多種力量、多種方式聯動。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安排與常態(tài)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二者存在著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緊密內在聯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既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大綱,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確保教育的規(guī)范性、嚴肅性,也要積極挖掘、發(fā)揮好學生社團、社會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通過健全組織體系、完善運行規(guī)則、強化運行管理、科學設計活動,將其打造成為輕快靈活、松而不散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引導學生在各類自主活動中,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例如,發(fā)揮高校學生黨組織的作用,開展“黨員形象提升工程”,通過建立黨員活動室、設立黨員活動日等形式,積極發(fā)動引導黨員學生參與學校的建設管理工作,以黨員學生的先鋒模范行動,帶動更多學生,形成學生黨建教育陣地。還例如,可以發(fā)揮大學生宿舍的陣地作用,通過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宿舍管理委員會,定期開展文明宿舍、五好宿舍,或者宿舍作風評比評選活動,引導學生在室風良好、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寢室文化中,加強學習交流,規(guī)范日常行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團結協作的精神,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的時代,網絡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片新的陣地,成為我們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重要方式和根本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過程中,也必須順勢而為、主動作為,更新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運用5G、微信、微博、VR等各種新型傳播手段,走好網上教育路線,打造網上教育陣地。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專門對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進行強調,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币浞职盐崭咝K枷胝谓逃嚨囟鄻踊奶攸c,堅持現實性和虛擬性并重。一方面,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工作活起來的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高校微信、校園網等網絡平臺中,開發(fā)網絡慕課、思政微課、資源共享課等系列網絡課程,打造集政治教育、理論學習、生活服務等于一體的網絡教育載體臺。另一方面,要加強高校教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運用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本領,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優(yōu)勢同現代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打造設施完備、內容豐富、運行規(guī)范、操作便捷、富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