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曉輝 劉彥慧 劉璟瑩 李雪純 牛韓菲菲 于晴 李佩佩 王志虎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天津 301617)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及護理領域的不斷拓寬,非藥物療法逐漸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本森放松技術(benson's relaxation technique,BRT)作為放松療法中的一種,因其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易于傳授等特點,國外學者常將其與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相結合,并廣泛應用于各類臨床患者及護理人員中,多項試驗性研究[1-3]證實BRT是一項安全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技術。但目前國內(nèi)對BRT的報道有限,且研究多集中于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音樂放松想象訓練、呼吸放松療法及生物反饋放松療法等,對BRT的關注尚少。因此,本文將通過對BRT的概念、作用機制、其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現(xiàn)狀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護理干預的進一步豐富及發(fā)展提供參考。
1.1概念 本森放松技術是基于規(guī)律性呼吸、軀體肌肉放松及簡單冥想建立的以人體放松反應為核心的放松療法[4]。BRT由赫伯特·本森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旨在引導患者處于一種深度放松的身體狀態(tài),能夠有效緩解負性情緒、壓力狀況、疲乏程度,減輕疼痛,提高睡眠質(zhì)量及治療依從性[5]。BRT包括規(guī)律性呼吸、全身肌肉有序放松及簡單冥想3大內(nèi)容,從生理及心理2個層面發(fā)揮作用,使患者機體達到完全放松狀態(tài),對改善其總體生活質(zhì)量有積極作用。
1.2BRT的作用機制 BRT的核心是人體的放松反應,通過平衡下丘腦下部及后部功能,降低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及兒茶酚胺分泌[6],使機體處于生理放松狀態(tài),減緩大腦活動,降低耗氧量、血壓及動脈血乳酸濃度,穩(wěn)定呼吸及心率[7];同時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調(diào)節(jié)對壓力的生理及情緒反應,緩解肌肉緊張、疲乏、焦慮抑郁等癥狀。Barabady 等[8]證明,經(jīng)過BRT訓練的患者其心率、平均動脈血壓、外周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相比于對照組均有顯著改善。Pasyar等[9]對41名接受為期8周BRT訓練的患者的生物醫(yī)學標志物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BRT組的血糖水平控制更好;且在放松訓練期間,BRT組的白細胞水平也有所變化,放松訓練對淋巴細胞增殖、白細胞介素-4及白細胞介素-10反應等機體免疫也存在一定影響。
1.3BRT的實施步驟 目前學者多通過播放視頻、CD、耳機音頻,分發(fā)指導手冊及開展講座等形式對患者進行BRT操作流程的培訓與指導。BRT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在一個安靜的房間,患者取舒適體位(臥位或坐位),雙手自然擺放在身體兩側。(2)閉上雙眼,可戴上耳機聽提示音頻或不戴。(3)有意識地逐步放松身體所有肌肉,自下而上,從雙腳腳趾開始,依次經(jīng)過兩側踝關節(jié)、小腿、膝關節(jié)、大腿、髖關節(jié)、臀部、腹部、胸部、小臂、肘關節(jié)、大臂、肩部、頸部、頭頂,將精力集中于每處身體放松部位,放松伸展至各部位的每處肌群。(4)調(diào)整呼吸,緩慢自然地呼吸,保持正常呼吸節(jié)律。注意通過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在呼氣的同時默念或輕聲念“1”,如“吸氣…呼氣,1”,以此循環(huán),持續(xù)10~20 min,每天進行1~2次。(5)結束后慢慢睜開雙眼,保持體位,幾分鐘后再起身活動。
1.4BRT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BRT在實施過程中包含4個基本要素:安靜的環(huán)境、舒適的體位、恒定的心理刺激、被動的接受態(tài)度。因此,在實施BRT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盡量保持周圍環(huán)境舒適安靜,減少環(huán)境刺激與噪音干擾。(2)選取舒適體位,以便機體以最小的肌力工作。(3)在放松過程中可以睜開眼睛查看時間,但不允許使用鬧鐘。(4)當有其他想法干擾時,盡量排除雜念,專注于自身的呼吸、肌肉放松以及重復的音節(jié)或單詞提示語。(5)不要擔心整個過程是否成功達到了身體的深度放松,保持一種被動的態(tài)度,讓放松自然地發(fā)生。(6)盡量避免在飯后2 h內(nèi)進行,因為消化過程會干擾放松練習的預期效果。
2.1BRT在臨床患者中的應用
2.1.1在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 慢性病病情復雜且遷延不愈,多臟器并發(fā)癥多,醫(yī)療費用昂貴,給患者及其照顧者帶來沉重壓力,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10]。研究[11]顯示:長期負性情緒可導致免疫功能受損,病死率增加,生活質(zhì)量下降。Reaves等[1]探討了BRT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呼吸困難感知及生理反應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的焦慮、呼吸困難感知狀況變化顯著,呼吸頻率降低,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有所改善。該研究結果支持將BRT作為肺康復計劃的一部分,以幫助患者調(diào)節(jié)負性心理及生理反應。Saifan等[2]將BRT應用于60例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每天進行2次持續(xù)10 min的放松訓練,8周干預后其抑郁、焦慮、壓力水平顯著降低。BRT作為一種經(jīng)濟有效的補充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Molazem等[3]向80例血友病患者提供包含BRT音頻文件的教育CD,經(jīng)過每天2次,持續(xù)8周的放松訓練,發(fā)現(xiàn)BRT可減輕患者的疼痛強度,提高疼痛信念、感知及疼痛接受度。Mowla等[12]將BRT與簡短心理教育干預相結合,對100名慢性病患兒的家庭照顧者開展為期4周的干預,干預結束后家庭照顧者的宗教應對及心理一致感水平明顯提高,生活質(zhì)量大大改善。Heshmati等[13]將65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在1個月內(nèi)每天進行2次BRT,每次持續(xù)20 min,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結果表明BRT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非藥物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RT操作簡單、易于學習,對環(huán)境、地點、人力等要求較低,便于患者出院后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因此醫(yī)務人員可傳授該技術于慢性病患者,提供音頻文件及教育手冊予以指導,使患者在家中也可自行練習。
2.1.2在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 圍手術期患者因對治療過程的不了解及對手術預后的不確定性,常出現(xiàn)疾病本身及治療所引起的多種癥狀,如疼痛、疲乏和焦慮等,持續(xù)的不良身心狀態(tài)對機體康復產(chǎn)生負面影響[14]。研究[15]發(fā)現(xiàn)放松對減輕輕度至中度疼痛有積極作用,還可減少由焦慮、肌肉緊張所引起的疼痛。Pishgooie等[16]對31例腰椎椎板切除術后患者實施BRT,分別在術后患者完全恢復意識后的2 h、12 h和24 h進行3次訓練,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BRT組的疼痛嚴重程度顯著降低。Jafari等[17]將37例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在15 d內(nèi)每天進行2次20 min的放松練習,相比于對照組,干預組的所有患者在進行放松運動后及移植后第8天和第14天僅出現(xiàn)輕度疲勞,BRT對改善患者的疲勞程度有積極影響。Barabady等[8]探討B(tài)RT對72例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通過音頻文件分別于術前2 d、術前一晚及術前1 h進行3次放松訓練,每次20 min,證明BRT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前焦慮水平。Bagheri等[18]對40例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實施BRT,經(jīng)過4周干預后患者的睡眠潛伏期、睡眠持續(xù)時間、睡眠障礙以及總體睡眠質(zhì)量明顯改善。由此可見,BRT對緩解圍手術期患者疼痛、疲乏、術前焦慮及睡眠障礙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
2.1.3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 惡性腫瘤患者長期處于疾病進展恐懼的不良情緒中,易產(chǎn)生或加重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且在治療期間常伴有疲勞、厭食及睡眠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19]。Pouraboli等[20]將120例接受化療的白血病患兒父母隨機分配到BRT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4周后對BRT組的患兒父母進行焦慮、疲勞及睡眠質(zhì)量測評,結果顯示干預前后其以上癥狀均存在顯著差異。Kurt等[21]的研究表明,放松運動可通過減少組織內(nèi)的耗氧量和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改善乳腺癌輔助化療患者的厭食癥。Harorani等[22]為腫瘤化療患者播放BRT音頻,每天予以2次干預,連續(xù)5 d,結果顯示在干預后的24 h和48 h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及厭食癥得到明顯改善。以上研究表明BRT能夠有效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疲勞、睡眠質(zhì)量及厭食癥等癥狀從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2.1.4在孕產(chǎn)婦中的應用 孕產(chǎn)婦面臨著復雜的生理變化,常情緒波動較大,其中抑郁是其最普遍的心理問題。產(chǎn)前抑郁易導致孕婦出現(xiàn)諸多不良妊娠結局,并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影響;產(chǎn)后抑郁則會對母乳喂養(yǎng)及母嬰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23]。Mohammadi等[24]的研究探討了BRT與簡短心理教育干預相結合對孕婦多維度疼痛和負性心理癥狀的影響。對30例孕婦進行了為期4周的BRT和簡短心理教育會議后其平均多維疼痛、壓力、焦慮、抑郁評分顯著降低。Zenouzi等[25]在包含70名妊娠晚期孕婦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對干預組的35名孕婦實施BRT,在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和干預后2個月用抑郁、焦慮和壓力量表測量孕婦的癥狀得分,證實BRT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焦慮和壓力水平。Solehati等[26]對剖宮產(chǎn)術后婦女進行疼痛管理,干預組的30例患者予以BRT,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測量其疼痛嚴重程度,結果顯示BRT組的患者術后疼痛強度降低顯著。Biabani等[27]研究表明BRT對減少妊娠期惡心嘔吐具有積極作用,干預組的22名患者在進行1個月的放松訓練后,其惡心的嚴重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易對母嬰雙方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對孕產(chǎn)婦來說,BRT可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對緩解孕產(chǎn)婦的負性情緒及不適癥狀具有重要作用。
2.2在護理人員中的應用 護理人員職業(yè)應激水平高,工作負荷重,長期的工作壓力導致其易出現(xiàn)情緒耗竭,存在較高的職業(yè)倦怠發(fā)生率,引起身心不適癥狀[28]。Sajadi等[29]通過耳機音頻對24名女護士給予BRT指導,包括3次訓練,每次持續(xù)20 min,分別在干預前和干預后1個月時測量個體的焦慮評分,結果發(fā)現(xiàn)該技術可有效改善護士的焦慮狀態(tài)。Jourabchi等[30]對65名助產(chǎn)士進行每天2次,為期4周的放松訓練,結果表明BRT對減輕助產(chǎn)士的職業(yè)壓力具有積極作用。Calder[31]納入46名護士,其中干預組24名,對照組22名,探討通過BRT訓練后護士對患者教授該技術的信心水平。護士被要求每天進行2次10~20 min的BRT訓練,持續(xù)8周,結果顯示其對教授患者該項技術更有信心。Olia等[32]將60名女護生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通過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及采集靜脈血樣本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調(diào)查女護生身體、情緒和行為癥狀,并測量其丙二醛活性及總抗氧化能力。結果表明干預后2組在氧化應激指數(shù)方面存在顯著差異,BRT通過影響干預組護生的身心癥狀,減輕其壓力,進而使氧化應激指數(shù)變化。護理人員因面臨高水平的職業(yè)壓力、復雜的臨床環(huán)境及職業(yè)性傷害等諸多壓力源,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其專業(yè)認同及身心健康。因此,可將該技術運用于護理管理及護理教育中,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BRT訓練,可有效緩解其工作壓力,改善工作狀態(tài),提高工作積極性。
本森放松技術作為一種補充替代療法,具有明確的操作步驟,經(jīng)濟安全,易于傳授,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疼痛、睡眠障礙、疲乏等心理及軀體癥狀,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占有極大優(yōu)勢。目前該技術在國外護理領域應用廣泛,其效果在大量研究中得以證實。但當前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1)現(xiàn)有研究干預時長多不統(tǒng)一,多局限于短期干預效果,缺乏長期研究,未能確定該技術的最佳干預周期。(2)部分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研究結果較為局限。(3)當前研究大多僅采用量表作為結局指標測評工具,缺乏客觀生理指標的納入。(4)放松程度缺乏具體的量化標準,個體間存在差異,干預效果不一。當前國內(nèi)對BRT的關注較晚,相關研究尚少,其在我國的應用效果還有待驗證。未來研究可擴大樣本量,深化縱向研究,并適當增添部分生理指標數(shù)據(jù),以進一步探討該技術在我國護理領域中的適用性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