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草埔小學 陳東堅
線上課堂教學,其教學的本質雖未改變,但師生被分隔在不同的時空里,構建課堂的元素變得更加復雜,教學內(nèi)容海量、教學時長縮短、組織調控有限,互動交流不暢,學習動態(tài)監(jiān)管缺乏等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新的特質,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新的挑戰(zhàn)。
在線教學固然離不開直播教學模式,因為直播具備交互能力強、直觀明了的優(yōu)點,但它并不是在線教學的唯一方式。在線教學除了采用同步直播互動外,教師與學生還可以通過多種在線平臺進行不在同一個時間點的異步互動;或者根據(jù)教學的動態(tài)需要,在不同環(huán)節(jié)融合采用同步或異步的模式,融合資源、平臺和工具開展混合教學。我們的做法是鼓勵教師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情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融合應用。例如,本人任教三年級科學課,利用科學課的課程資源和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異步教學+同步直播,積極探索異步在線教學和同步直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異步【學生提前自主觀看微課(10分鐘)+課前測(問卷星檢測)】+同步【直播講授(10分鐘)+在線互動答疑】。使翻轉課堂自主學習與直播互動、在線答疑相得益彰。
如何從海量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中精選教學資源,如何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最終成為用于線上教學的課程內(nèi)容顯得格外重要,這是對教師把握課程核心內(nèi)容、學科素養(yǎng)、技術融合、評價方式等綜合能力的深度考驗。在課程資源利用方面,我們的做法是從市區(qū)、校、年級層面構建“市區(qū)課程+校本資源+年級特色”的三級課程資源架構。具體為羅湖區(qū)教科院學科教研員推薦的“在線課程資源”,學校組織科組長(骨干教師)收集和整理的網(wǎng)絡課程課程資源。學科教師在用好網(wǎng)絡優(yōu)質課程資源(大多是名優(yōu)教師錄制的微課),也自主制作微課等相應課程。微課學習的基本要求是把握指向性,針對學生的學習重點、難點、疑點或盲點而教,力求情境化與互動性,注重動態(tài)生成,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體驗中生成智慧、建構新知,力避教師單一枯燥的講授,重視時效性,力求短小精悍、簡潔實用。實踐證明,疫情期間的微視頻等課程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歡迎,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減輕了老師的壓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線上課堂教學由于教師和學生的時空分離,即使在直播的狀態(tài)下教師也難于在屏幕上同時觀察到所有學生的狀態(tài)和反饋,師生互動過程無法像傳統(tǒng)課堂那樣順暢有效。為了改善這種課堂教學生態(tài),我們且教且思,線上課堂教學探索多元互動,從開始的簡單摸索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進行多元互動。采用指導性互動:當有難度的問題需要老師指導時,老師會用直播中“舉手功能”點名交流,并在交流中指導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全班同學受益;采用便捷性互動:教師在直播時,交流簡單問題時通過回復區(qū)回復關鍵詞的形式,使得大部分同學參與交流;采用同伴辯論性互動:當問題需要分析或辯論時,我們老師把直播和企業(yè)微信學習群相結合,讓學生回到學習群進行語音交流,達到思維碰撞的效果;采用同伴互助性互動:當課程需要小組合作交流時,老師們?yōu)閷W生建立了小組學習群,孩子們在小組學習群內(nèi)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采用聊天式互動:在線教學結束后,老師通過批改作業(yè),利用QQ、微信、電話、視頻等各種方式進行反饋,組織個性化輔導。通過以上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形式多樣的互動方式確實增進了師生的交流,提高了學生在線學習的參與率。
課堂評價是教學組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及時和恰當?shù)脑u價不僅可以為學生釋疑解惑,甚至可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了破解在線教學評價的問題,創(chuàng)新在線激勵評價,我們將師生交互、在線教學組織和在線課程資源提供作為重要的評價內(nèi)容,同時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評,將人評和機評相結合,提高在線學習效果評價的精準性。例如表情圖評價,老師們充分利用在線優(yōu)勢妙用表情圖,一個大拇指、一束小花、一顆紅心……加上幾句激勵性的話語,雖不在學生身邊但學生也能感覺濃濃的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