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南沙區(qū)崗城小學 林瑞倫
游學,是一種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古人倡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游學途中,個人親近自然,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觀,了解不同的民風民俗,既豐富了百科知識,又豐厚了人生體驗。當前的青少年游學,“游玩”的成分過重,“學習”的分量較少。大多數是抱著“到此一游”的心態(tài),景點打卡,拍照留念,就此結束。如何讓青少年的“游學”更具有學習的特質呢?筆者帶領團隊開發(fā)了“跟著詩詞去旅行”的課程。這一課程以經典的詩詞為主線,將詩詞描繪的經典景點、當地的自然風光、歷史人文融入其中,帶領學生開啟“精神游學”,以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
1.課程的價值取向。任何一個課程都有其價值取向,價值取向的不同,決定了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不同?!案娫~去旅行”課程致力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指向“文化自信”的建立。讓學生建立文化自信,這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風民俗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從小就親近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感受它,體驗它,理解它,就更容易產生認同感,更容易產生熱愛之情。
2.課程的文化選擇。(1)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典詩詞本身就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詩詞中蘊含著古人的家國情懷、人格修養(yǎng)、美好情操等內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2)自然文化?!案娫~去旅行”課程,以詩詞為經,以中國著名景點、城市為緯,串聯(lián)起全國不同風格的自然風貌,讓學生對不同的自然風光有一個概覽。(3)歷史人文。“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內容,除了詩詞和自然風光之外,還介紹和這一景點有關的歷史人文,達到了“一點串古今”的效果。比如說廬山,除了有大量的令人耳熟能詳的詩詞之外,還流傳著眾多的傳奇故事、名人軼事,留下了很多文化遺址?!跋扇硕础毕鄠魇窍扇藚味促e修煉而居之處,“白鹿洞書院”更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東晉畫家顧愷之創(chuàng)作的《廬山圖》,這些歷史人文素材,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歷史人文知識。
3.課程的核心向度。核心向度,即課程的核心指向所在?!案娫~去旅行”課程指向的是兒童的生命成長。因此,兒童性和經典性是本課程的本質屬性。經典性的體現(xiàn)主要是課程內容方面。經典的詩詞,沉淀著經典的文化。再加上經典的景點或者是城市,還有沉淀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兒童性的體現(xiàn)不在于內容本身,而在于實施策略,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兒童在時空的穿越中獲得體驗。經典的內容以兒童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兒童的生命在經典中浸潤。
“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內容,主要是三大板塊:經典的古詩詞、詩歌描繪所在地的自然風光、所在地的歷史人文。
1.古典詩詞。比如,以“廬山”這一著名景點為例,描寫廬山的古詩多達幾百首,課程中選取了適合小學生誦讀的是《望廬山瀑布》《大林寺桃花》《題西林壁》《登廬山五老峰》這四首詩。這四首詩,有描寫廬山具體事物的詩歌,如描寫瀑布、桃花、五老峰,還有從整體上進行描繪,蘊含深刻道理的詩歌。這樣的“詩歌群”帶給學生的感受就更加多元立體了。
2.自然風光。經典景點自然是擁有經典風光。在“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中,這一內容主要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根據景點的不同,選擇重要的進行介紹,并配上圖片、以及視頻鏈接,供老師和學生使用。比如,以“西湖”這一著名景點為例,風光眾多,在介紹時,選取了“西湖十景”作為主要的載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江南水鄉(xiāng)樓、臺、亭、閣、堤、島、湖等獨特韻味,感受到“西湖十景”所傳遞出來的飄逸、冷寂、生動、靜謐等特點。
3.歷史人文。古典詩詞、經典景點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素材,這些素材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養(yǎng)分。因此,在“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中,這部分內容占得比重較大,往往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深得學生喜愛。比如,以“寒山寺”這一著名景點為例,寒山寺名動天下,相關故事、傳說也很多。在課程中,我們選取了寒山寺的來歷、張繼的故事、寒山寺的古鐘等素材,讓學生感受到寒山、拾得兩人的“和合”精神,感受中華文化中的“鐘聲”文化。
課程的實施,是將課程落到實處的關鍵。為了保證這一課程落地,我們從幾個關鍵要素進行了規(guī)定。
1.實施時間。本課程實施為固定時間和融合時間相結合。固定時間為每周的周三、周五早讀時間,每個早讀時間為二十分鐘,同時也提倡與語文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相融合。
2.實施主體。實施本課程的主體是語文老師,主要考慮課程內容偏重古典詩詞人文歷史類。另外,考慮到一、二年級學生的年段特點,這一課程只面向3-6年級的學生。
3.校本教材。學校組織人員,依照課程原則和課程內容,按照不同的主題分類,開發(fā)了“跟著詩詞去旅行”的校本教材,并開發(fā)了易于操作的PPT,讓教師拿來就能用。
1.誦讀為本,群詩互文。在“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中,詩詞是引子,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學習古詩詞重要的方式是誦讀。本課程中的誦讀,不同于單篇古詩詞的誦讀,除了“讀正音、讀明意、讀出節(jié)奏”等常規(guī)的做法之外,更注重群詩互為參照,互為補充。
2.倡導體驗,古今對照。游學,講究的是在游歷中進行學習,畢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詩詞是核心,旅行是關鍵。只有在游學過程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才能對古典詩詞的體會更進一層。因此,我們倡導學生家長,帶領學生外出旅行時,可以選擇課程中推薦的一些景點。即使不是課程中的景點內容,也可以仿照課程的樣式,讓學生在出發(fā)前或者游歷時,誦讀和景點有關的詩詞,了解和景點有關的歷史人文,達到“動態(tài)開發(fā)課程”的狀態(tài)。
3.主題學習,活動為主。用兒童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是課程實施時的一個原則。因此,在教學時,我們采用的是主題式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圍繞著某一個主題,開展系列化的活動。這個主題性的活動,一般分為三部分:一是任務布置階段;二是自主完成階段;三是活動展示階段。
“跟著詩詞去旅行”課程構建與實施,立足于兒童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以經典景點為主線,串聯(lián)起古典詩詞、自然風光、歷史人文等綜合人文素養(yǎng),以主題活動的方式,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中國的種子,期待并相信這樣的種子在學生以后的游學中會自然萌發(fā),傳承并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