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內《春香傳》研究述略

        2023-03-22 03:03:13王冠橋
        戲劇之家 2023年5期
        關鍵詞:譯本研究

        王冠橋

        (西華師范大學 公共外語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春香傳》以現(xiàn)實主義手法描寫了春香反抗惡官卞學道,最終和李夢龍團圓的浪漫愛情故事。該作品運用“說唱”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生動刻畫了春香、李夢龍和卞學道等人物形象,深刻揭露了朝鮮李朝末年的社會矛盾,在藝術成就和思想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1954 年越劇《春香傳》在上海成功公演以來,春香的故事為國人所喜愛,甚至成為中韓、中朝文化交流的媒介。我國學者從1979 年正式開始研究《春香傳》,四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通過中國知網和萬方數(shù)據(jù)庫收集了1955年到2021 年間有關《春香傳》的期刊論文95 篇,學位論文29 篇,并考察涉及《春香傳》的文學教材10 部,專著1 部,對國內的《春香傳》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及反思,力求把握研究現(xiàn)狀及不足,發(fā)掘《春香傳》研究的學術增長點。

        一、《春香傳》的翻譯與傳播

        《春香傳》最早的漢譯本是作家外文(原名單庚生)翻譯的版本。1939 年,他在《藝文志》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漢譯《春香傳》。該譯本以韓國作家張赫宙的日文版戲劇《春香傳》為底本,并在《春香傳譯后志》中說明了翻譯的契機和背景。[1]因譯者聲稱該譯本主要用作“滿洲劇團的參考”,所以很難知道譯者是否充分認識到《春香傳》的文學價值。[2]結合已有研究成果來看,學界對該譯本鮮有提及,可見該譯本在學界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1954 年,由莊志執(zhí)筆改編的越劇《春香傳》在上海長江劇場拉開帷幕,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3]該劇本是根據(jù)朝鮮國立古典藝術劇場的唱劇劇本改編的,1955 年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此后,京劇、評劇、豫劇、潮劇、粵劇和黃梅戲等劇種改編的《春香傳》也紛紛上演,《春香傳》在中國戲劇界大放異彩。1954 年改編的越劇對《春香傳》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此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春香的人物形象和她的愛情故事在中國人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1956 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冰蔚、張友鸞合譯的《春香傳》(以下簡稱冰譯本)是第一部完整翻譯的漢譯本。冰譯本以完整版1984 年張本《烈女春香守節(jié)歌》(以下簡稱完版84 張本)為底本,大量使用直譯法,參考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用古典語言和戲劇語言完整再現(xiàn)了原作的韻味,但也有對原作誤讀和翻譯得不準確的部分[5]”。冰譯本因其先驅優(yōu)勢和翻譯成就成為后來譯本的重要參考。

        1967 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許世旭翻譯的《春香傳》(以下簡稱許譯本)是第一部由韓國人翻譯的漢譯本,“也是迄今為止臺灣地區(qū)唯一的譯本[6]”。許譯本同樣以完版84 張本為底本,但是參考李家源的譯注本分成了52 個章回。許譯本采用直譯法忠實地傳遞了原文信息,但由于譯者的漢語能力不高和原作本身帶有的古典特性,譯本存在表達不自然、詼諧感弱化等問題,導致譯本沒有很好地再現(xiàn)原作風貌。[6]盡管如此,許譯本中的《〈春香傳〉考釋》及譯文仍然為國內研究提供了一些參考與借鑒。

        2006 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韓國學者柳應九翻譯的《春香傳》(以下簡稱柳譯本)是近年來研究中常見的譯本。柳譯本以完版84 張本為底本,補充了冰譯本因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而刪減的內容,保持了原作內容的完整性。但王飛燕指出,柳譯本過度參考冰譯本,有剽竊嫌疑。[5]柳譯本將冰譯本的古樸譯文改為現(xiàn)代譯文的做法破壞了譯作的古典情趣。[5]柳譯本出版時間較近,內容相對完整,在國內研究中經常被使用。

        2010 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薛舟和徐麗紅翻譯的《春香傳》(以下簡稱薛譯本)是最新譯本。薛譯本的底本是宋晟旭翻譯的完版84 張本的韓語現(xiàn)代語譯本。王飛燕認為,薛譯本的底本未能保持原作的古典風貌,導致薛譯本變成了漢語版的現(xiàn)代語譯本,且很難找出翻譯亮點,薛譯本最終成了平淡無奇的譯本。[5]但筆者認為,薛譯本在再現(xiàn)古典風格方面雖遜色于冰譯本,但其譯文語言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加之是簡體字版本,反而更加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就以上譯本對國內研究的影響來看,表現(xiàn)出促進和制約的雙重作用。一方面,《春香傳》的翻譯和傳播拓寬了研究領域。各種譯本的出現(xiàn)衍生出圍繞《春香傳》譯本的翻譯研究;越劇《春香傳》的成功帶動了一批地方戲劇的發(fā)展,針對春香戲劇的研究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春香傳》的譯本制約了國內研究者的眼界。受譯本的影響,國內研究大多局限于完版84張本,而對《春香傳》的其他譯本缺乏關注。同時,國內的研究者大多依托譯本進行研究,譯者水平和譯本質量也直接影響了研究者對作品的分析。

        二、《春香傳》的研究成果

        20 世紀50 年代和60 年代,受越劇《春香傳》成功演出的影響,國內始有關于該劇的評論文章出現(xiàn)?!拔母铩睍r期,研究長期停滯不前。直到20 世紀70 年代和80 年代,才有3 篇期刊論文發(fā)表,都是針對《春香傳》的作品評論。20 世紀90 年代,有7 篇期刊論文發(fā)表。這期間的研究主題集中在《春香傳》與中國文學及文化的關系上。2000 年到2009 年,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明顯增加,有期刊論文13 篇,學位論文4 篇發(fā)表,另有學術專著1 部出版。在這些研究成果中,《春香傳》和中國文學的比較研究占相當大的比重。同時,研究的理論視角更加豐富,出現(xiàn)了倫理學、文化人類學視角的研究。此外,還出現(xiàn)了針對電影《春香傳》的研究,進一步拓寬了研究領域。2010 年以后,在研究熱度上,學界的研究愈發(fā)活躍,出現(xiàn)了近百篇論文;在研究深度上,對作品論、比較文學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持續(xù)推進;在研究廣度上,研究方向轉向多元化,出現(xiàn)了圍繞譯本的翻譯研究、針對仿擬之作《春香》的作品研究等新方向。下面從作品論、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翻譯和春香藝術等方面對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和討論。

        (一)作品論

        《春香傳》的作品論研究主要涉及作品主題、思想意識、人物形象、語言表現(xiàn)、敘事結構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在作品主題方面,鄭判龍認為《春香傳》與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小說不同,它雖然以愛情故事為主要情節(jié),但把愛情故事和社會問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不僅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堅貞愛情,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批判了兩班官僚階級的殘暴,歌頌了人民群眾的高貴品質和斗爭精神。[7]這種觀點承認了小說包含“愛情”和“反抗”的二元主題,但受社會歷史批評方法的影響,認為“反抗”才是小說的基本主題。同時,這也是被國內文學教材廣泛引用的觀點,所以,任海燕指出,國內研究者對《春香傳》的主題已經達成共識:“通過對春香堅貞不渝的愛情的頌揚,揭露了封建官僚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抨擊了他們的暴虐無道及對無辜人民的殘酷蹂躪,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8]”。

        在思想意識方面,李春花通過檀君神話這一原型,發(fā)現(xiàn)了《春香傳》中蘊涵的朝鮮民族的深層文化意識,即現(xiàn)實意識、德治意識和向上意識,揭示出《春香傳》是集體無意識的作品。[9]這是神話原型批評方法第一次應用到《春香傳》研究中,為《春香傳》的分析、闡釋和評價開辟了新路徑。徐英淑從倫理思想和文學作品的關系入手,深入挖掘了《春香傳》中的倫理思想,包括贊美愛情、塑造理想人格典范、善惡因果思想、重視信義和尊重民俗等五個方面。[10]通過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了滲透在《春香傳》中的朝鮮民族的思想意識,能夠加深人們對朝鮮民族和作品思想的理解,對于從思想性的角度解讀和評價《春香傳》具有積極意義。

        《春香傳》中出現(xiàn)了眾多人物形象,其中,春香、李夢龍和卞學道是典型人物形象。鄭判龍認為,春香是封建身份制度的反抗者,是官僚統(tǒng)治的虐政和罪惡的揭露者。[7]卞學道是荒淫無恥、專橫殘暴的官僚典型,而李夢龍是與之對立的清官形象。[7]這是結合歷史環(huán)境,通過強調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而得出的結論,但對人物的復雜性考察不足。張朝柯在高度評價春香的同時,指出春香的人生志趣并沒有超越封建主義的藩籬[11],揭示了春香形象所帶有的否定性內容。同時,他還結合當時實學派的社會思潮,分析李夢龍是實學派思想的體現(xiàn)者。[11]他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分析雖然更為全面,但他使用的仍然是社會歷史批評的方法。張喜東使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對春香的人格作出分析,指出春香有追求情欲的本我、矛盾掙扎的自我和善良純潔的超我。[12]這是基于心理分析批評的方法對春香形象復雜性的揭示。綜上所述,學界有必要超越社會歷史批評的局限,引入更多的文學批評方法對人物形象作出更加全面的分析。

        在語言表現(xiàn)方面,張朝柯認為《春香傳》深受說唱文學的影響,說唱結合、詩文并用是其區(qū)別于一般小說的明顯特征。[11]此外,作品還使用了多種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11]采用了對比技巧來刻畫人物形象。[11]王鵬把《春香傳》的語言特色總結為言辭個性鮮明、語句駢散結合、文中多雜民歌和語多漢典漢詩等四個方面。[13]這四個方面也正好對應了當前語言表現(xiàn)研究中涉及的研究主題,即語言表現(xiàn)和人物性格塑造的關系、說唱文學對語言表現(xiàn)的影響、語言表現(xiàn)的民族性和中國文學及文化的植入。不過,目前國內研究多依托譯本進行,受譯者水平和譯本質量的影響較大,同時,由于中韓語言表達存在差異,難免出現(xiàn)一些翻譯失真現(xiàn)象,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進一步分析韓語原本,在掌握韓語原文的基礎上,獲取對作品語言表現(xiàn)的深入理解。

        在敘事結構方面,安錦姬通過神話原型批評的方法找出了《春香傳》的敘事結構。她認為,主人公春香經歷的出生、婚姻、考驗和回歸符合英雄傳記型結構,[14]同時,她指出朝鮮神話原型的象征性是《春香傳》藝術魅力的深層根源。[14]田英蘭把《春香傳》的敘事結構分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兩種。其中,表層結構是從朝鮮半島古代民間故事中繼承的“二分結構”“五分結構”和“七分結構”,深層結構是從古代朝鮮說唱藝術表演模式中繼承的表演性結構和來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的英雄傳記型結構。[15]她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春香傳》敘事結構的建構方式。魏心怡根據(jù)故事形態(tài)學理論對《春香傳》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春香傳》的敘事結構“春香夢龍相戀、被迫分別、陷入困境、獲得解救、最終圓滿”符合普羅普提出的敘事功能結構。[16]這些研究從敘事學角度重新解讀了《春香傳》,進一步豐富了《春香傳》的作品論研究。

        《春香傳》作為一部外國文學作品,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張朝柯從來源和演變、民族語言、民族題材和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討了《春香傳》的民族特色。[17]這是國內首篇探討《春香傳》民族特色的論文,但學界此后開始以比較文學的方法開展研究,大多關注中國文學及文化對《春香傳》的影響,對《春香傳》民族固有特色的研究反而減少了,沒有再出現(xiàn)有價值的專門研究。

        (二)比較文學

        《春香傳》的比較文學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將《春香傳》與中國文學作整體比較,觀察中國文學對《春香傳》的影響;第二類是將《春香傳》與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尋找二者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或差異。顏宗祥[18]、管三元[19]的研究屬于第一類。顏宗祥通過比較《春香傳》和中國話本小說的布局、體制和修辭,發(fā)現(xiàn)《春香傳》存在模仿和借鑒中國話本小說的痕跡。[18]管三元列舉分析了《春香傳》中直接引用和融化吸收中國古典文學的實例,認為《春香傳》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19]在第二類研究中,研究者將《春香傳》與《西廂記》《桃花扇》《玉堂春》《竇娥冤》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進行了多角度比較,其中,《西廂記》是被比較最多的作品。韓捷進對比了《春香傳》和《西廂記》中的愛情描寫,發(fā)現(xiàn)兩者都呈現(xiàn)出朦朧的現(xiàn)代意識,認為《春香傳》的創(chuàng)作深受《西廂記》的影響。[20]郭春林從接受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春香傳》在敘事模式和藝術手法上對《西廂記》的接受,同時也強調了《春香傳》在接受基礎上的自我發(fā)展。[21]此外,還有部分研究是從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形象、敘事和主體意識等角度對兩部作品展開的比較。

        國內學者在比較文學領域發(fā)表的成果數(shù)量是最多的,但數(shù)量多并不等同于質量好,在此有必要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首先,目前的比較研究主要采用“影響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基于文化民族主義的動機,強調“中國一方的影響,韓國一方的接受[2]”,這種以影響關系作為前提的研究很難保證客觀性。其次,少量研究雖然采用了“平行研究”的方法,但篇幅都比較短,論述缺乏足夠的深度,沒有產出有影響力的觀點。

        (三)文化研究

        隨著比較文學逐漸向比較文化的方向發(fā)展,[22]《春香傳》研究也開始深入到文化層面。比如,崔美玲采用“影響研究”的方法、接受美學研究的方法和實證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春香傳》與中國文學、中國傳統(tǒng)思想存在的關聯(lián)性;[23]舒暢通過分析《春香傳》中蘊涵的三綱五常、貞節(jié)烈婦、禮儀忠孝的儒家思想,因果報應、忍辱智慧、平等與悲憫的佛教思想,夢境靈驗、禍福相依、信仰神靈的道教思想,揭示了中國儒釋道傳統(tǒng)文化對韓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24]這些研究僅限于分析《春香傳》中的中國文化因子,以說明中國文化對《春香傳》的影響,所以只能看作“影響研究”在文化研究領域的延伸。江珊芷的研究視角更為全面,從朝鮮民族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韓國當代文化三個角度闡釋了《春香傳》。[25]這對于沖破比較文學“影響研究”的藩籬,改變“唯中國影響論”的傳統(tǒng)觀念具有積極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春香傳》“跨文化研究”的新方向。

        (四)翻譯

        翻譯領域可供參考的論文數(shù)量并不多,鑒于其中的期刊論文停留在提出研究計劃的程度,所以,在此選取研究完成度較高的學位論文作簡要分析。張玉婷從文化語境、語言、文化、誤譯的層面比較了冰譯本和薛譯本,發(fā)現(xiàn)了時代性對兩譯本的影響。[26]她的研究是國內學者對《春香傳》譯本的首次研究。鄭怡鵬采用翻譯目的論,從內容構成、敘述方法和翻譯策略三個方面比較了柳譯本和薛譯本,認為采用薛譯本的翻譯策略能兼顧譯本的商品性和文學性,有助于韓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小說在中國的持續(xù)傳播。[27]金真星利用計算風格學的方法對柳譯本和薛譯本進行了量化分析,發(fā)現(xiàn)了兩譯本在句長、詞類、詞語、標點符號四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風格差異。[28]總體來看,這些研究采用的是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文本中心論范式,研究主要圍繞譯本文本展開,通過比較譯本語言的方式發(fā)現(xiàn)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對譯者和讀者的關注度不夠,在此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引入“讀者接受反應的譯者中心論范式”。此外,目前研究采用的譯本集中于冰譯本、柳譯本和薛譯本,研究客體的范圍有待進一步拓展。

        (五)春香藝術

        《春香傳》衍生出眾多以春香為主人公的藝術作品,統(tǒng)稱為“春香藝術”。春香藝術有詩歌、小說、戲劇、電影、動畫和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其中,被國內學界研究較多的要數(shù)小說、電影和戲劇。

        在小說方面,中國朝鮮族女作家金仁順仿擬《春香傳》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春香》,對春香的故事進行了重新演繹。目前學界的研究主要著眼于《春香傳》和《春香》的關聯(lián)性,探究《春香》對《春香傳》的傳承和重構。洪永春對比了《春香傳》和《春香》,發(fā)現(xiàn)《春香》對春香和春香母的人物形象作了置換和消解,從而使《春香》的主題由《春香傳》的愛情貞烈轉變?yōu)榇合隳概呐越夥旁⒀浴29]沈京順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民族文化三個角度分析了《春香傳》和《春香》的關聯(lián)性和差異性。[30]趙毅從族裔身份文化認同、性別視域和多元文化語境的角度討論了《春香》對《春香傳》的傳承和重構。[31]王光東認為《春香》是對《春香傳》的再度創(chuàng)作和重述,并討論了在此過程中涉及的民間文化與民族精神、族群與國別、民族傳統(tǒng)與當代知識分子表達等問題,把《春香》同中國的當代問題和西方女性主義聯(lián)系起來作了深入解讀。[32]上述研究實際上都是以《春香傳》和《春香》之間建立的互文關系為基礎的,《春香》作為《春香傳》的仿擬之作,在解讀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前文本”《春香傳》的影響,因此,兩部作品之間潛在的互文性也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在電影方面,《春香傳》迄今為止先后24 次被改編成電影。金潤凈[33]、管樂[34]、李爍[35]、張婕[36]、劉慰[37]等考察了“盤索里”清唱藝術在韓國導演林權澤2000 年拍攝的電影《春香傳》中的應用。張紅秋[38]、席瑋[39]對朝韓拍攝的兩部《春香傳》進行了比較,張紅秋發(fā)現(xiàn)兩部電影闡釋的主題相差甚遠,席瑋則進一步指出兩種闡釋的背后實質只是“民間”的兩種不同的被脅迫的方式。孫皓對朝鮮半島電影史上的春香電影改編活動進行了梳理,從歷時角度觀察了春香電影的變遷。[40]不過,目前的春香電影研究主要集中于1980 年尹龍奎版和2000 年林權澤版,而其他版本的電影作品仍有待進一步分析。

        在戲劇方面,《春香傳》被改編成越劇、京劇、評劇、豫劇、潮劇、粵劇和黃梅戲等劇種,同時也被改編成唱劇、歌劇、舞劇和音樂劇等表演形式,表現(xiàn)出巨大的藝術魅力。不過,相比《春香傳》呈現(xiàn)出的多姿多彩的劇種和表演形式,學界對春香戲劇的研究成果卻寥寥無幾,其中,較深入的主題為中韓戲劇比較研究和舞劇研究。李仁景對《春香傳》的唱劇版和越劇版進行了比較。他首先闡明了兩劇種在說唱藝術形式和音樂結構原理上的相似點,進而介紹了兩劇的誕生背景和演出史,最后對兩劇的劇本和演出作出比較,總結了兩劇的相似點和不同點。[41]單靜以《春香傳》的京劇劇本和唱劇劇本為對象,比較了兩者在敘事內容和人物形象上的異同,并分析了其異同產生的原因。[42]張娟考證了朝鮮唱劇《春香傳》的由來、進入中國后的傳播路徑和影響,同時,通過比較文學的方法對劇本的人物、結構、內容及主題等進行對比分析,考察了朝鮮唱劇《春香傳》傳播到中國后的發(fā)展流變及原因。[43]成裕哲梳理了唱劇《春香傳》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中國的接受情況,并將其與中國的劇本進行比較,分析了文本內容、音樂及表演形態(tài)上的差異,其研究主題和研究思路與張娟的研究相似。[44]此外,崔鳳錫[45]、王博[46]、李洽[47]、李熙鵬[48]等人分別從藝術創(chuàng)造性、情感色彩、創(chuàng)作、敘事性等角度分析了舞劇《春香傳》,限于篇幅,不再贅述。戲劇是《春香傳》打開中國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它為《春香傳》在中國的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以及影視和互聯(lián)網的逐漸普及,戲劇的衰落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改良春香戲劇,使其適應觀眾審美需求的變化,重新煥發(fā)生機,是學界亟待解決的課題。

        三、《春香傳》研究的展望

        上文粗略地描述了《春香傳》在中國傳播和研究的概況,我們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研究呈現(xiàn)出的一些特點和不足。在成果分布上,2000 年以后,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但是,大多數(shù)年份的成果數(shù)是個位數(shù),只有2014 年(10 篇)、2016 年(14 篇)和2018 年(10 篇)研究成果超過了10 篇,說明學界對《春香傳》研究關心不足,想要打造類似“紅學”的“春香學”任重而道遠。在研究內容上,大多數(shù)研究是在比較文學的范疇探討中國文學和文化對《春香傳》的影響。這不僅是國內研究帶有的顯著特點,也是立足中國文化本位看待《春香傳》的必然結果。但《春香傳》不是被動地接受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影響,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元素,創(chuàng)作而成的帶有鮮明朝鮮民族特色的作品。所以,有必要超越傳統(tǒng)的文化觀,以跨文化的視角重新審視這部作品。在研究視角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除了比較文學的視角之外,社會學、倫理學、文化人類學、精神分析學和敘事學等視角的研究也紛紛涌現(xiàn),多學科的碰撞為《春香傳》研究提供了新的學術增長點,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跨學科研究的開展仍然十分有限,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整體而言,國內對《春香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沒有產出有足夠學術影響力的成果,沒有出現(xiàn)代表性的研究者,也沒有形成獨樹一幟的學術流派,因此,《春香傳》在國內尚處在初步研究的階段。

        展望今后的《春香傳》研究,筆者在此想提三點建議。第一,進一步深化《春香傳》的基礎研究,實現(xiàn)研究新突破。國內學界對《春香傳》的研究長期圍繞完版84 張本展開,而忽視對其他版本的研究,甚至在韓國被評為“《春香傳》文學最高峰”[49]的異本《南原古詞》在國內也無人問津,這就導致研究者不能全面地把握春香故事的遞嬗關系。所以,有必要繼續(xù)深化基礎研究,推進整個研究的新突破。第二,創(chuàng)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堅持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協(xié)調發(fā)展。文學研究經歷了從傳統(tǒng)社會歷史批評到形式主義文論,從文化研究到“后理論”時代的“新審美主義”。[50]回顧我國的《春香傳》研究史,也能發(fā)現(xiàn)這一規(guī)律,從早期的社會歷史批評研究,到后來對敘事結構、文體的形式研究,又轉向了社會文化研究,如今來到了“后理論”時代。但是,我國學界長期以來重視對《春香傳》的外部研究,而忽略了內部研究。面對這一情況,我國學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創(chuàng)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彌合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鴻溝,實現(xiàn)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協(xié)調發(fā)展。第三,努力加強中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學術進步。朝鮮和韓國作為《春香傳》的發(fā)源地,兩國學者收集了豐富的研究資料。韓國收集的異本中,有唱本23 種,板刻本13 種,筆寫本66 種,活字本28 種,漢文本8 種,總共多達138 種。[51]朝鮮方面還收集到五六種韓國沒有的罕見版本。[51]這些研究資料可以為我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另外,朝韓兩國學者在語言和文化方面具有先天優(yōu)勢,對《春香傳》的理解和闡釋更加深入,研究視野也更為開闊,對此,中國學者應該秉持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與朝韓學者共同推動學術的進步。

        猜你喜歡
        譯本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的西夏譯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通玄記》的西夏譯本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48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1949年前譯本的民族性和異質性追考
        精品视频999| av资源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主播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在线| 蜜桃人妻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福利不卡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亚州无线国产2021| 区三区久久精品水蜜桃av| 日本女优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六九堂|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高清|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 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亚洲免费视频网|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91日韩东京热中文字幕| www射我里面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aⅴ|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不卡网站| 丝袜av乱码字幕三级人妻|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日韩高清一本大道免费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免费在线不卡黄色大片| 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东北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中文字幕中乱码一区无线精品| 色综合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