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明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學歷史教學更重視史料實證與唯物史觀等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近些年的考試愈來愈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教材資源是人類社會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所留存下來的痕跡,是大家發(fā)現(xiàn)歷史、表述歷史的根據。而隨著歷史教學要求的更新,教材也在進行優(yōu)化,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資源,既能反映新課改理念,又能培養(yǎng)歷史學科素養(yǎng)??茖W地應用教材資源,對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與歷史學科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
一、教材資源的應用標準
第一,廣泛性。教師要著眼于歷史課程標準,緊緊圍繞教材內容選擇典型的,能夠突顯知識關鍵點、突破重難點的教材資源。第二,多元性。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即使教師所面對的課程內容和教材資源是相同的,在應用時也要選取不同的教材資源載體,保證文本材料與圖像材料緊密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是活生生的,進而培養(yǎng)學生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直接證據觀念。第三,目的性。教材資源的選擇應用應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基礎理論水準,應多選擇一些圖像史料,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要在鉆研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教材的結構和組織,根據教材中文字的脈絡,分析其體現(xiàn)的事例和素材是否符合教學目標,以教材中的材料為主要依托,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從整本書的內容出發(fā),以歷史教學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為輪廓,掌握每一節(jié)課在整本書中的地位,并借助教學語言將每節(jié)課連接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時融會貫通。這就考查教師對于教材資源的應用能力。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也能夠將歷史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融合在學生所學的知識點中,促進學生借助歷史材料,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
二、應用教材資源的意義
統(tǒng)編版初中歷史教材內容高度重視史料,即便是間接史料,也是歷經歷史學家的考證,真實度較高,并且史料的類型也較多,如文字史料、圖片史料等,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的關鍵問題,和正文互相填補,具備情景性、廣泛性、思辨性和啟發(fā)性。可是,教師在應用教材中的資源時,應留意兩個層面:一方面,教師應在思想方面高度重視對教材內容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要對教材中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設計與應用,提高資源的使用價值。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讀通教材資源,最大限度地從教材資源獲得大量的信息內容,充分體現(xiàn)出教材資源的使用價值,不能讓教材資源變成課堂教學的擺設。
三、教材資源的應用方式
教師在應用教材資源開展教學時,要依據課程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明確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材資源。教材資源的應用方式,可分為規(guī)范性材料教學法和主體性材料教學法。
規(guī)范性材料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數據、信息或材料,明確即將處理的問題,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對教材資源開展閱讀、理解、剖析、應用,達到論從史出的目的。主體性材料教學法,指學生對學過的內容產生疑惑,并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明確問題,隨后運用課余時間獨立地搜集、鑒別、梳理教材資料,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這時,教學的主體與教學過程的自覺性均反映在學生身上。學生由提出質疑到答疑解惑到再提出質疑,顯示出了學習主體性。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把握教材資源,要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由淺入深,保證有效應用教材資源進行教學,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應用教材資源開展歷史教學,終將變成初中歷史教學的方向。靈活運用教材資源,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展開研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