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澤縣城關小學 牛紅英
比較閱讀是常見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通過結合小學階段學生整體認知能力有待增強的特點,由教師指引學生明確不同閱讀文章或同一閱讀文章不同內(nèi)容的比較范圍與角度,鼓勵學生既可以從字詞、句子、段落等層面進行比較閱讀,又能夠從題材、主旨等層面進行綜合比較,以深度學習閱讀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整體把握閱讀特點,梳理自身閱讀知識結構體系,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深入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與情緒情感,豐富自身文化意蘊,提升自身思維價值。
1.激發(fā)學生活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深度學習是相對于將注意力放在學習文字本身的淺層學習而言的,指向的是學習材料的意向型內(nèi)容,要求學生透過文字表象,深入理解作者表達的、文字蘊含的情緒情感。在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中應用深度學習理念,在繼續(xù)發(fā)揮比較閱讀優(yōu)勢的同時強調深度學習理念的融入,將教學重點從關注字面意思轉變?yōu)閷で蟊容^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性,使其沉浸在閱讀課堂中,主動尋找不同的或相關聯(lián)的知識體系,進而高質量地完成知識輸入,有助于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尊重學生差異,提高學生表達自信。
在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中融入深度學習理念,著重強調學生課堂能動性的發(fā)揮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要求教師明確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重要地位,并能在比較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實現(xiàn)知識的高質量輸出,在比較閱讀課堂上大膽發(fā)言,既能全面調動全班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表達自信心,營造積極向上、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教學情境,又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其深入思考,并完成語文閱讀知識的靈活運用,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拓寬教學深度,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閱讀教材是支撐、輔助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料,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以豐富完善閱讀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與知識獲取需求。深度學習理念強調學生閱讀時動機、情感與意志的投入,以實現(xiàn)自我建構。在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中應用深度學習理念,既強調教材閱讀資源的深入挖掘與對比分析,又重視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再通過教師引導構建比較內(nèi)容,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閱讀文章,并學會閱讀知識的靈活應用,進而將短期記憶轉變?yōu)橹虚L期記憶,增強學生的閱讀應用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1.推敲字詞,建立濃厚閱讀氛圍。
閱讀教學是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深入的過程。在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閱讀應用能力,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滯后的教學理念,既要突破零散、碎片式的教學模式,又要正確認識深度學習的內(nèi)涵與本質,并將深度學習融入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以通過深度學習的目標指向,結合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最基本的字詞入手,引導學生結合多重語境明確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進而建立濃厚的比較閱讀學習氛圍。
以《搭石》為例,教師在開展字詞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完成文章的整體閱讀與典型詞語的尋找,如“協(xié)調有序、聯(lián)結”等,之后鼓勵學生通過小組互助的方式自主討論這兩個詞語是否可以換成意思相近的“有條不紊、聯(lián)系”,再選取每個小組的代表進行班級發(fā)言與整體討論,并提出換字詞后沒有情感濃厚的感覺的觀點,最后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總結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選詞的嚴謹性,并增強學生對閱讀文章中字詞的敏感度。
2.品讀句子,啟發(fā)學生閱讀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尚有待提高,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深度都有待增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比較閱讀教學時,能夠立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以通過教師引導與鼓勵,調動學生能動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進而梳理閱讀思路,構建符合自身認知體系的知識結構。
以《四季之美》中“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的句子為例,教師通過合理設置比較導學案,在確保學生明確“螢火蟲具有閃著微光飛舞”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漆黑暗夜與螢火蟲閃著微光之間的對比,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比較思維,并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文章中其他含有比較手法的句子,進而啟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同時引導學生根據(jù)本文所學的對比手法進行模仿寫作練習,使學生從被動地知識接收轉變?yōu)橹鲃拥貐⑴c知識的獲取與應用,以高質量地完成知識輸入與輸出。
3.研讀段落,加深學生比較認知。
深度學習能夠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抓住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符合核心素質教育理念與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在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加強學生對段落的研讀與比較,以通過段落的整體性而轉變學生零散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構建更加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以《四季之美》為例,全文以春、夏、秋、冬各成一段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四季之美,全文優(yōu)美語句眾多,教師在設置導學案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文章優(yōu)美句子的賞析,并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美為主題進行口語交際,進而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發(fā)散學生思維。之后教師幫助學生透過段落結構感知本文的表現(xiàn)手法,使學生明確散文的每一段落結構都具有一致性、嚴謹性,進而把握散文段落結構的一定規(guī)律,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4.解析題材,增強學生比較能力。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材也進行了優(yōu)化更新,尤其是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題,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統(tǒng)籌把控單元整體教學方向,明確本單元教學重點,而且能通過單元整體主題的相同、相似、相近性,幫助教師開展比較閱讀教學活動。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整個單元的主題明確,教師在開展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深度學習理念,既可以在整個單元教學活動開展之前的導學階段,引導學生自主明確本單元的教學走向,并自由暢想本單元不同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結構,又能夠在單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推動學生回顧不同閱讀文章在同一個家庭題材背景下的不同展開角度,并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從細節(jié)化的角度比較、探討不同文章的差異,以通過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發(fā)揮而增強學生的比較能力,提升學生的統(tǒng)籌思維。
5.深入主旨,升華學生情感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當前小學語文教師也在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全面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轉變傳統(tǒng)過度依賴教師講解的閱讀教學弊端,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主體,引導學生在作者濃厚情感的推動下產(chǎn)生深入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深度學習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強調教師引導與學生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靈動性,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認知、理解、應用語文閱讀知識技能,發(fā)展學生的深度思維,使學生學會把握主旨。
以《祖父的園子》與《月是故鄉(xiāng)明》的對比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兩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都是對故鄉(xiāng)的精神寄托,并合理創(chuàng)設節(jié)假日一家團圓而自己不能與家人在一起的畫面,以引導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通過作者情感帶動學生深入研讀文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使閱讀教學從淺層次轉向深層次。
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入推進的新時期,為有效轉變當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淺層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能動性在高質量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能在開展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深度學習理念,以發(fā)揮深度學習的本質優(yōu)勢,錘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一方面,教師要立足學生需求,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在閱讀教學中從基礎的字詞、句子與段落開始,既要通過引導學生比較相同或相似詞語,建立基本的詞語認知與濃厚的課堂閱讀氛圍,又要從修辭手法、句子結構的比較中完成句子品讀,啟發(fā)學生閱讀思維,還要通過把握段落的整體結構,加深學生比較認知。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題材與主旨層面入手,引導學生解析相同或相似題材,實現(xiàn)文章情感的深度挖掘,并深入理解主旨,推動比較閱讀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強化學生認知,實現(xiàn)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