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奇清
愛情是瑰麗高尚的,然而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建立在民族大義上的情與愛,往往會冒著生命危險,甚或以生命為代價。這樣的愛情如同正在經受凜冽北風和疾風驟雨的關山。
1923 年,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的趙世炎回國后,被任命為中共北京地委書記,協(xié)助李大釗負責北方地下黨的工作。一天,趙世炎冒雨趕路去開會,行走在街頭的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被特務跟蹤。正不知道如何甩掉這個“尾巴”時,有個和他撐著一樣的雨傘,穿得一模一樣的青年來到他跟前,小聲地對他說:“你快躲到那邊飯館里去,這‘尾巴’我來對付。”他一看,發(fā)現(xiàn)來人是女扮男裝的夏之栩。
一年前的初秋,趙世炎與夏之栩相識。那天,任北京北方區(qū)團委委員的夏之栩到趙世炎的妹妹趙君陶處研究工作。事情商量完,她要去完成另一項工作。當她要出門時,發(fā)現(xiàn)天正下著雨,由于沒帶雨傘,正踟躕時,一個進門來的年輕人與她撞了個滿懷。雨聲密得如鼓點一般,但夏之栩還是聽見他說的“抱歉”,因為聲音是那樣誠懇而清澈。她本想說“不必介懷”,還沒等她說出口,他便快步往屋里走去。由于沒看清他的臉,正想著年輕人是誰時,趙君陶來到她身邊,說:“之栩,你沒事吧?哥哥讓我將這把傘給你。”
“剛才進門的年輕人就是趙世炎!”接過雨傘,她不禁怦然心動!夏之栩曾聽過他的演講,風度翩翩、舉止儒雅的他,演講時深入淺出,風趣中顯得十分親切。這時她看到廊檐下一對粉蝶追逐嬉戲,一句詩詞浮現(xiàn)在她的腦海:“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彼屭w君陶給自己送來雨傘,讓她感到他的沉穩(wěn)和細心?!斑@對粉蝶難道是預示我們今后能成為革命伴侶,在風雨中共一把傘?”想到這,她的心頭一熱,臉頰不禁紅了。
妹妹常常對趙世炎說起夏之栩,從妹妹的口中,他得知夏之栩1906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寧市的名門世家。她5 歲時,在四川做地方官的父親不幸因病去世,從此她與母親相依為命。1918 年,隨同母親居住在武漢的夏之栩考入湖北女子師范學校,她開始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立志要改變積貧積弱的中國,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2 年5 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這次在風雨中撞一個滿懷,讓他們的愛情也撞了滿懷。夏之栩知道,趙世炎1901 年4 月出生在四川省酉陽縣龍?zhí)舵?zhèn)(今屬重慶市)。他14 歲時來到北京,考入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中學,在學校遇到了他的導師、革命引路人李大釗。他曾赴法勤工儉學,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眼界更為開闊,革命意志更為堅定。趙世炎說:“時局動蕩,世態(tài)炎涼,但我輩偏要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救人民于水火,扶大廈之將傾!”
共同的志向讓兩人的交往多了起來。她發(fā)現(xiàn)他極有才情,性格活潑,工作時總是輕松愉快的;即使在最緊張的環(huán)境中,也從容不迫地安排一切。在交談中,得知他常常會受到特務暗探的跟蹤,時刻掛念他安危的夏之栩,想到與他穿戴一樣,幫助他甩脫“尾巴”。1923 年的這天,他果然又被特務盯上了,于是她果斷地走了過去……憑著勇敢機智,她終于甩掉了“尾巴”。
夏之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來掩護自己,這讓趙世炎認定他們是風雨人生中的伴侶。1925 年年末,兩人在祝福聲中步入婚姻殿堂。幾個月后,趙世炎這個被毛澤東稱為“最有才氣的人”被派往上海,與周恩來一起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
“猛風飄電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聲?!币荒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fā),上海陷入白色恐怖。1927 年7 月2 日,天昏地暗,下起了傾盆大雨,由于叛徒出賣,數(shù)十名國民黨特務將四川北路志安坊190 號圍得密不透風,這里正是趙世炎一家在上海的住所。敵人來時,趙世炎在外工作,夏之栩和母親、孩子在家。大雨中,趙世炎向家中匆匆走來,危急關頭,夏之栩趁敵人不備,將陽臺上的花盆推了下去,提醒趙世炎趕緊離開。無奈雨聲太大,趙世炎沒能聽見花盆掉落的聲音,他像往常一樣走進了家門。
面對圍上來的敵人,他十分淡定。特務將他帶走前,趙世炎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愛妻、孩子和岳母。在監(jiān)獄,他堅持說自己是從湖北來上海做生意的。夏之栩和王若飛等人積極營救,然而由于叛徒的指認,同年7 月19 日,敵人在上海龍華楓林橋畔將趙世炎殘忍殺害,當時他年僅26 歲。
得知丈夫犧牲,夏之栩悲痛欲絕。在組織的安排下,1929 年6 月,夏之栩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先后于1931 年回國時和1933 年兩次被捕。在獄中,她想起趙世炎常說的“要為天下民眾春風化雨”,于是為獄友講述婦女解放斗爭,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鼓舞獄中同志們的斗志。1937 年8 月,夏之栩等人被周恩來、葉劍英保釋出獄。
“一從狂寇陷中國,天地晦冥風雨黑?!比毡厩秩A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狂風驟雨中,她以兩人短暫卻又如驚雷和彩虹一般的愛情激勵自己,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中取得重大成績。1941 年,夏之栩到達延安,由于為黨建立不朽功勛,她被選為黨的七大代表。新中國成立后,夏之栩任武漢市委組織部部長、第一輕工業(yè)部副部長、中顧委委員等職務。1983 年12 月,夏之栩致函中共中央,建議在龍華建造烈士陵園。
“三點五點映山雨,一枝兩枝臨水花?!痹诹沂苛陥@細細的雨中,她看著一對對臨水花,想起了因風雨而與趙世炎結緣的愛,心頭升起對他的無盡思念。1987 年12 月22 日,夏之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 歲。
“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面對風雨,盡管二人共同生活的時間短暫,但愛的關山因為風雨的洗禮,永遠蔥郁蒼翠在人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