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濤
枇杷樹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年五六月結(jié)果的時候,那是一年中樹上最早結(jié)出的果實,滿樹橙色的小果子,優(yōu)雅豐盈,讓經(jīng)過樹下的人忍不住駐足觀看。
“枇杷都熟了啊?!薄翱刹皇?,時間過得真快。”小區(qū)里的枇杷樹是作為景觀植物種植的,果子不是很好吃,但每年的采摘仍然是一樁盛大的事。
去年物業(yè)不讓人隨便摘了,他們統(tǒng)一采摘,分裝好,有需要的人去物業(yè)辦公室領(lǐng)。婆婆們和孩子們覺得這樣太無趣了。我也覺得無趣。只要人們不過分破壞樹木,還是讓大家親手摘摘吧。經(jīng)驗老到的婆婆們知道,哪幾棵樹的果子好吃。我不摘果子,偶爾會蹭吃。
枇杷果實從冬天開始孕育。10月底,銹紅色毛茸茸的球形花蕾,一簇簇形成圓錐花序,到了11月中旬,第一批花就開了。
花剛開不久,就遭遇小雨,滴滴答答,時有時無。這種陰沉不友好的天氣,沒有蜜蜂出來。
天氣放晴,天空像玻璃一樣。枇杷樹下,辛香味撲鼻。沒聞過它味道的不妨嗅嗅,很特別。好多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停駐,一頭扎進花心,黑黃條紋的“屁股”撅在外面,一簇花叢中有好幾個這種倒栽蔥的“屁股”,滑稽可笑。這是一場盛大的宴饗,你能感受到蜜蜂的翅膀輕快地震顫嗡鳴。
枇杷原產(chǎn)中國,現(xiàn)在四川瀘定、湖北施恩等地還有野生種群。栽培的歷史超過2000年,唐朝傳入日本,后來從中國、日本傳入世界各地。
枇杷是薔薇科植物?;ㄎ灏?,白色,雄蕊多數(shù),銹紅色的萼筒內(nèi),就是一汪蜜泉,濃稠,甜蜜。我嘗過。而且分批次嘗過。怪不得蜜蜂一頭扎進去吮吸好久。
在樹下呆了一會兒,才發(fā)現(xiàn)還有另一種傳粉者,是幾只淺灰色的小鳥,長喙。它們機警,靈巧,從一簇花跳到另一簇花,始終沒讓我拍到。
接下來的幾天,天氣驟變,疾風(fēng)驟雨,氣溫陡降,從十幾度降到零度。放晴后,花落了,花蕊也變得干枯,只有零星的花還綻放著。中午,氣溫升至8℃左右。暖陽下的枇杷樹,嚶嚶嗡嗡——幾十只小蜜蜂在殘敗的花叢中尋尋覓覓。
這大冷的天,蜜蜂在哪里棲息?有花開了,它就現(xiàn)身了,精靈一般。蜜蜂和枇杷這樣默契的合作,持續(xù)了上千萬年吧?但就靠這幾日的晴天傳粉,能行嗎?
我其實是瞎操心。就在今天早晨,我看見了新綻放的花朵,聰明的枇杷有三撥花潮呢,12月是第二撥,最后一撥是每年2月上旬。整個花期長達三四個月。相應(yīng)的,第一批花結(jié)的果最大,頭生子也最易遭遇風(fēng)霜雨雪,所以還有補救的中果和小果。這是植物的智慧。
有一年,在枇杷的收獲季節(jié),我們?nèi)ネ钅嫌瓮?。有一段坐船游“新安江畫廊”,兩岸青山綠樹中夾著徽派民居,有種水墨山水畫的感覺。走一段,上一個小島游覽,島上凈是擺攤賣枇杷的,品種叫作“三潭”。紅肉,酸甜味,光潔漂亮。船在水上行,靠近岸邊時,可見枇杷林。船家說可以帶我們?nèi)ニ艺凌?,就在岸邊。下著小雨,地上泥濘,于是作罷。
還有一年,在南山朋友的院子里收枇杷,小朋友跑來跑去,干勁十足,我種的矢車菊和虞美人開花了。大哥大嫂和姐姐忙著拾捯菜園,施肥,澆水。三嫂在廚房忙吃的。我奢侈地躲在二樓臨窗的沙發(fā)上,曬太陽,看小說。
樓下傳來歡快的笑聲,談話聲……
三哥說,好啦好啦不要摘了,給小鳥留一點。樓下圍墻邊的雜樹林是小鳥的棲息地。
三嫂朗聲喊道:“吃飯嘍!”
這讓我有一種異常幸福的感覺,飯后包攬了洗碗的工作。有采摘,才有生活,靠采摘進化的人類,跟果實的淵源何止千萬年。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