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生
(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 廣東 珠海 519040)
影響電動汽車整車能耗的因素很多[1],其中整車重量、電機驅動系統(tǒng)、空調、能量回饋是主要因素。相關的整車能耗測試[2],是在未開空調狀態(tài)下進行的,而客戶要求在實際開空調狀態(tài)下的整車續(xù)駛里程能達到目標值,并且希望整車能耗較低以降低運營成本。本文通過建立整車行駛功耗模型、空調制冷負荷模型和能量回饋模型,并利用MATLAB編制程序進行整車能耗及續(xù)駛里程仿真[3],以確定是否滿足客戶需求。
根據(jù)汽車設計理論[4],汽車行駛總阻力Fz的計算公式見式(1),車輛驅動力Fq的計算公式見式(2):
Fz=mgfcosa+CDAV2/21.15+δm·dv/dt+mgsina
(1)
式中:m為車輛質量,本文滿載為18 000 kg;g為重力加速度;f為滾動阻力系數(shù);a為坡道角;CD為風阻系數(shù),本文取0.63;A為迎風面積,本文7.5 m2;V為車速;δ為旋轉質量換算系數(shù);dv/dt為加速度,dv/dt>0為加速,dv/dt<0為減速。
Fq=TqItη/R
(2)
式中:Tq為行駛電機驅動扭矩,Tq>0為驅動,Tq<0為制動;It為減速器速比,本文為6.143;η為機械傳動效率;R為輪胎滾動半徑,本文取0.466 m。
根據(jù)汽車行駛阻力平衡方程Fq=Fz,由式(1)式(2)得:
Tq(t)=R(mgfcosa+CDAV2/21.15+δm·dv/dt+
mgsina)/η/It
(3)
根據(jù)式(3)求出所需行駛扭矩Tq(t)。再根據(jù)車速可算出電機轉速n=V·It/0.377/R,因此用于汽車驅動消耗的電功率Pq(t):
Pq(t)=Tq(t)n(t)/ηm(t)/9 550
(4)
式中:ηm為電機系統(tǒng)驅動效率,是電機轉速和扭矩的函數(shù),具體計算見后面2.1節(jié)。
由汽車空調理論[5]可知,t時刻汽車車廂內的總熱量Q(t):
Q(t)=∑KaiAai[Tw(t)-Tn(t)]+∑(ηb+βαw/αn)
AbiIdi(t)Xs+Qv(t)+Qp(t)+Qm(t)
(5)
式中:Kai為車身側圍、前圍、后圍、車頂、底板和玻璃穩(wěn)態(tài)傳熱系數(shù);Aai為車身側圍、前圍、后圍、車頂、底板和玻璃傳熱面積;Tw(t)為t時刻車外環(huán)境溫度;Tn(t)為t時刻車內溫度;Abi為玻璃面積;ηb為太陽輻射透過玻璃的透入系數(shù);β為玻璃對太陽輻射熱吸收系數(shù);αw為玻璃外表面放熱系數(shù);αn為玻璃內表面放熱系數(shù);Idi(t)為t時刻玻璃表面太陽垂直輻射強度;Xs為遮陽修正系數(shù);Qv(t)為新風熱負荷;Qp(t)為車內人員熱負荷;Qm(t)為t時刻車內電器熱負荷。
通過Z傳遞函數(shù)法計算空調制冷負荷Qac(z):
Qac(z)=G(z)Q(z)
(6)
式中:G(z)為車廂內總熱量Q與空調制冷負荷Qac的Z傳遞函數(shù);Z變換是對離散量進行計算的拉普拉斯變換的特例,是一個收斂的冪級數(shù)展開式。
將上式進行Z變換,則空調制冷負荷Qac的Z變換Qac(z)可表示為[6-7]
(7)
車廂內總熱量Q的Z變換Q(z)可表示為
(8)
為減少計算項數(shù),提高收斂速度,傳遞函數(shù)G(z)采用兩個Z的高次多項式之比表示:
G(z)=(λ0+λ1Z-1+λ2Z-2+…+λnZ-n)/(1+
ω1Z-1+ω2Z-2+…+ωnZ-n)
(9)
將式(7)、式(8)和式(9)代入式(6),得
(10)
式中:λj、ωj為Z傳遞函數(shù)系數(shù)。按等式兩邊同次冪項系數(shù)相等原則整理,可得到任意t時刻制冷負荷計算式:
(11)
λj和ωj收斂很快,取2~3項即可滿足工程要求,故簡化得到任意t時刻空調冷負荷為Qac(t):
Qac(t)=λ0Q(t)+λ1Q(t-1)-ω1Qac(t-1)
(12)
式中:Q(t)為t時刻車廂內總熱量;Q(t-1)為t-1時刻車廂總熱量;Qac(t-1)為t-1時刻制冷負荷;λ0、λ1和ω1可查閱相關文獻獲得。根據(jù)空調制冷負荷Qac(t),可得空調功耗Pac(t):
Pac(t)=Qac(t)/Kac(t)
(13)
式中:Kac為空調能效比,與制冷系統(tǒng)及溫度有關,可從空調實驗獲得。
當汽車減速時,由式(3)可計算出減速度dv/dt(負值)所需的整車總制動扭矩。本文為并聯(lián)式制動模式,在制動踏板為自由行程時整車總制動扭矩完全由電機提供;在制動踏板開度大于自由行程開度時,整車總制動扭矩由電機制動和機械制動共同提供[8-10]。
電機制動(回饋扭矩)值與動力電池SOC、電機轉速和制動踏板開度相關:電機轉速<350 r/min或>2 400 r/min時,回饋扭矩為零,SOC>95%時回饋扭矩為零;其他時候本文樣車回饋扭矩Th與電機轉速n和制動踏板開度K的函數(shù)關系式如下:
Th=366.82-1.37n-18.06K+0.000 5n2+
0.001n·K+0.124 7K2n∈[350,2 400]
(14)
則電機制動回饋功率Ph(t):
Ph(t) =n(t)Th(t)ηh(t)/9 550
(15)
式中:ηh為電機系統(tǒng)回饋效率,是電機轉速和扭矩的函數(shù),具體計算見后面2.4節(jié)。
根據(jù)式(4)、式(13)和式(15)可計算整車能耗E:
(16)
根據(jù)上述電動汽車能耗模型利用MATLAB進行編程,導入整車相關參數(shù),導入電機系統(tǒng)各轉速和扭矩下的系統(tǒng)效率數(shù)據(jù),導入行駛工況和空調工況,然后仿真分析整車能耗及續(xù)駛里程。
(17)
式中:A1,A2, …Ak為電機轉速;B1,B2,…Bk為電機扭矩;a0,a1…a5為待確定的回歸系數(shù),e1,e2…ek為殘差,根據(jù)最小二乘法原理解回歸方程,得系數(shù)a0=78.948 3,a1=0.023 9,a2=0.009 2,a3=0.000 0,a4=0.000 0,a5=0.000 0,擬合得電機系統(tǒng)效率map圖如圖1所示。
圖1 電機系統(tǒng)效率map圖
將電機系統(tǒng)效率ηm代入式(4)即可求得相應電機轉速n和相應驅動扭矩Tq下的驅動功率Pq。
通過后臺監(jiān)控平臺采集珠海某公交路線的行駛數(shù)據(jù),通過片段提取,聚類分析構建得到此路線行駛工況如圖2所示。
圖2 公交路線行駛工況
以農業(yè)氣象大數(shù)據(jù)系統(tǒng)中珠海夏季太陽輻射強度作為參照,得出夏季炎熱天氣車外環(huán)境參數(shù)見表1。
表1 車外環(huán)境參數(shù)
乘員按65人計算,車內設置目標溫度為25 ℃;將車外溫度Tw(t)和太陽輻射強度Idi(t)代入式(5),可計算得到上午8點到下午17點間汽車車廂內的總熱量。
將電機標定測試得到的各采集點轉速和發(fā)電扭矩下的電機效率數(shù)據(jù)導入MATLAB,同樣通過最小二乘法多元回歸分析法,可得電機回饋效率方程:
ηh=75.190 7+0.034 5n+0.018 8Th
(18)
將電機回饋效率ηh代入式(15)即可求得相應轉速n和相應回饋扭矩Th下的回饋功率Pb。
根據(jù)式(14)和式(18),可得到電機回饋效率map及電機回饋扭矩曲線,如圖3所示;圖3只示意了制動踏板開度為100%時的回饋扭矩曲線,其他開度下的回饋扭矩曲線同樣可由式(14)求得。
圖3 電機回饋效率map及回饋扭矩曲線
根據(jù)整車能耗模型計算得到8點到17點的整車能耗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整車能耗仿真
在預留10%電池電量的情況下,仿真得到能量回收1.589 kWh,開空調有能量回饋狀態(tài)續(xù)駛里程246 km,滿足客戶開空調實際工況續(xù)駛里程大于200 km 的要求;仿真結果反映夏季開空調狀態(tài)續(xù)駛里程比不開空調狀態(tài)縮短91 km。從仿真結果看,有能量回饋續(xù)駛里程比無能量回饋續(xù)駛里程增加86 km,若開空調但無能量回饋續(xù)駛里程無法滿足大于200 km的要求,部分時刻整車能耗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整車電耗曲線
車輛運營前,在實驗室按珠海某公交路線行駛工況進行不開空調狀態(tài)整車能耗測試,整車加載3 800 kg,通過功率分析儀采集能耗數(shù)據(jù),試驗測得有能量回饋狀態(tài)整車能耗為0.809 kWh/km,能量回收量為1.576 kWh,整車能耗與能量回饋實測結果與仿真結果接近。車輛實際運營后,通過遠程監(jiān)控終端后臺獲取7月份某天8點到17點運行數(shù)據(jù),當天最高氣溫34 ℃,8點到17點間的氣溫在27~34 ℃之間,根據(jù)客流儀數(shù)據(jù),8點到17點間的大部分時間乘員在50~80人之間。統(tǒng)計分析整車各時刻總電流和總電壓數(shù)據(jù),得出整車能耗為1.09 kWh/km,與仿真結果相近,實際能耗也滿足客戶對續(xù)駛里程的要求。
從整車行駛功耗模型、空調冷負荷模型及整車能量回饋模型構建整車能耗模型,所建模型貼近汽車使用空調時的實際運行工況,利用MATLAB的強大運算能力可快速仿真分析出能耗及續(xù)駛里程數(shù)據(jù),為設計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