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朋 曹雪梅
河南省三門峽市中醫(yī)院婦產科 472000
人工流產術主要是針對避孕失敗、非意愿妊娠的一種補救措施,具有完全流產率高、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1],但短期內多次刮宮或吸宮會嚴重損害患者的子宮內膜,影響子宮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宮腔粘連、宮腔積血等,最終導致不孕。以往臨床研究中,對于多次人流術后患者多使用雌激素藥物進行子宮內膜修復,但實踐證實單用該藥效果不佳。盆底電刺激是婦科臨床常用于產后盆底肌、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改善的有效治療手段,目前為止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其在生殖醫(yī)學方面有顯著作用,尤其是對薄型子宮內膜的修復效果甚好[2]。為此,本文在戊酸雌二醇基礎上聯(lián)合盆底電刺激對多次人流術患者進行治療,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多次人工流產患者120例為觀察對象,根據術后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A組、B組、C組,各40例。A組年齡18~35(25.62±3.14)歲,人流史2~4(3.28±0.16)次,孕周5~12(8.36±2.08)周。B組年齡18~37(26.34±3.22)歲,人流史2~5(3.47±0.23)次,孕周6~12(8.79±1.87)周。C組年齡19~37(26.55±3.27)歲,人流史3~5(3.95±0.28)次,孕周5~12(8.44±1.97)周。三組以上各項基線資料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人工流產術均≥2次;②早孕5~12周;③經B超檢查均為宮內正常妊娠;④既往月經規(guī)律正常;⑤參與研究者均知情相關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有婦科惡性腫瘤、其他子宮疾病、生殖道炎癥或感染;②既往有宮腔粘連史;③宮外孕;④有研究藥物過敏史。
1.3 方法 三組均行人工流產術,術后給予A組口服戊酸雌二醇[由DELPHARM Lille S.A.S.(法國)公司生產,批準文號J20171038]治療,1mg/d,連續(xù)服藥4周。B組術后當日給予盆底電刺激治療,應用北京海龍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OKO900型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儀,頻率40Hz,脈寬250μs,電流范圍0~60mA。治療時患者保持仰臥位,將2片電極置于患者腹部盆腔正中線兩側恥骨聯(lián)合上方兩橫指部位,2片貼于腰骶部位置。治療過程中視患者耐受情況對電極電流合理調整,治療30min/次,1次/d,以5次為1個周期,連續(xù)治療4個周期,其間注意B超復查患者子宮內膜厚度。C組給予戊酸雌二醇口服聯(lián)合盆底電刺激治療,治療方法、療程等均與A、B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 (1)對比三組術后陰道流血時間、陰道流血量、月經復潮時間、宮腔粘連發(fā)生率、再次清宮率。宮腔粘連判斷[3]:經宮腔聲學造影檢查,若宮壁粘連嚴重已造成宮腔上端封鎖表示重度粘連;若宮腔出現(xiàn)1/4~3/4程度粘連,但未累及宮壁,宮腔上端出現(xiàn)部分封鎖表示中度粘連;若宮腔無明顯粘連,僅累及宮腔1/4,宮腔上端無封鎖現(xiàn)象,表示輕度粘連。(2)對比三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螺旋動脈直徑(D)、子宮動脈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血流量(PBF)、血流峰值速度(Vmax),均采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測量。(3)對比三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變化,檢測方法:采集全部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ml,經過常規(guī)離心處理后,提取上層清液檢測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應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儀檢測,檢測方法為化學發(fā)光免疫法。
2.1 子宮內膜厚度、盆腔血流動力學 治療前,三組的子宮內膜厚度、D、RI、PI、PBF、Vmax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與A、B組比較,C組的子宮內膜厚度、D、PBF、Vmax均明顯增加,RI、PI明顯降低(P<0.05),而A、B組對比顯示B組更優(yōu)(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三組子宮內膜厚度、盆腔血流動力學比較
2.2 性激素水平 治療前,三組各項性激素水平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C組的E2水平升高程度比A、B組明顯,LH、FSH水平降低程度比A、B組明顯,而B組以上各指標改善也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2.3 術后臨床相關指標 治療后,相較于A、B組,C組的陰道流血時間、月經復潮時間更短,陰道流血量更少,而A、B兩組對比,顯示B組更優(yōu)(P<0.05)。C組的宮腔粘連率、再次清宮率均明顯低于A、B組,而A組與B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三組術后臨床相關指標對比
多次人工流產會對子宮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響,導致子宮內膜變薄,短期內難以完全修復,易引起月經量少或閉經、反復流產、宮腔粘連等嚴重并發(fā)癥,危害女性生殖健康。所以,尋找一種有效的人流術后子宮內膜修復方法是婦科工作的當務之急。
有研究表明[4],雌激素在改善宮腔黏液、促進子宮內膜增厚方面具有一定療效,有利于女性人流術后子宮生理功能恢復。其中戊酸雌二醇就是一種天然的雌激素藥物,對雌激素受體有較高親和性,經口服后可在體內代謝為雌二醇與戊酸,雌二醇和雌激素受體相互結合可促使蛻膜細胞、內膜細胞脫落凋亡,提升子宮對縮宮素、前列腺素的敏感度,促使子宮收縮力增強,最終改善子宮正常生理功能,增加子宮內膜厚度。但戊酸雌二醇屬于口服藥物,生物利用率不高,起效也較慢,且易引起不良反應,因此僅單一使用該藥效果不夠理想。盆底電刺激是目前臨床針對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常用的康復治療手段,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其在修復薄型子宮內膜、流產后子宮內膜中具有佳效。如葛偉平等學者[5]研究顯示,對薄型子宮內膜患者使用PHENIX8仿生物電刺激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宮血流灌注,促進子宮內膜增厚。本文結果也指出,治療后,C組的子宮內膜厚度、D、PBF、Vmax、E2水平均高于A、B組,RI、PI、LH、FSH水平均低于A、B組(P<0.05),而A、B組對比顯示B組更優(yōu)(P<0.05)。說明聯(lián)合戊酸雌二醇與盆底電刺激對多次人工流產術患者治療確實能改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及盆腔血流動力學,調節(jié)性激素水平。付婷婷等學者[6]研究也表明,在口服西藥基礎上聯(lián)合電刺激對藥物流產患者進行治療,可以加快流產后子宮及生理機能恢復,增加子宮內膜厚度,防止閉經發(fā)生。究其原因,盆底電刺激能夠利用低頻脈沖刺激控制血管平滑肌松弛與收縮,促進血液流動,減輕動脈血流阻力,同時能改善盆底陰道、子宮肌肉、子宮內膜的血液循環(huán),恢復局部組織血流供應,進而達到促進子宮內膜生長的目的[7]。但由于盆底電刺激在調節(jié)患者體內性激素水平方面作用不夠明顯,因此仍有必要與雌激素藥物結合。戊酸雌二醇作為雌二醇類雌激素藥物,當人流術后屬于低雌激素受體狀態(tài)時,經口服該藥后能有效調節(jié)患者體內雌激素分泌,因此盆底電刺激與戊酸雌二醇結合對性激素調節(jié)作用更明顯[8]。本文結果還顯示,C組術后陰道流血時間、月經復潮時間、陰道流血量均較A、B組少,且B少于A組(P<0.05)。C組的宮腔粘連率、再次清宮率均較A、B組低(P<0.05),而A、B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盆底電刺激聯(lián)合戊酸雌二醇更利于多次人流術后患者子宮內環(huán)境修復,減少陰道流血量,縮短陰道復潮時間,預防宮腔粘連,避免再次清宮。這主要是因為盆底電刺激能夠增強子宮收縮力,修復子宮內膜損傷,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改善盆腔血流動力學,從而防止術后陰道出血、宮腔粘連,減少再次清宮[9]。而結合戊酸雌二醇可實現(xiàn)外源性補充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持續(xù)增厚,從而調節(jié)月經周期,使月經規(guī)律復潮。
綜上所述,在人工流產術后應用戊酸雌二醇聯(lián)合盆底電刺激治療,可有效促進子宮內膜增厚,改善盆腔血流動力學,調節(jié)性激素分泌,防止宮腔粘連,為月經復潮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