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玉
目前學生寫作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我認為有三點:一是不想寫,對作文不感興趣;二是沒的寫,沒內容、沒素材,言之無物;三是不會寫,沒有詞句,不會表達、不會構思。王榮生教授認為,“學生不愿意寫,沒東西寫”是個假問題,因為我們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寫作情境?!读x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定義中強調了真實語言運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
那么,什么是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呢?寫作是一種身份的寫作,是學生在真實語境下進行的。我是誰?寫給誰看?為什么寫?這些問題解決了,學生自然就愿意寫了,這是思考寫作教學問題的邏輯起點。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積極嘗試情境設計。
寫作情境的設計要真實具體
寫作情境包括話題、作者身份、讀者、寫作目的、語言等要素,是寫作潛在的動機資源。一個具備寫作情境的學習任務應明確寫作的話題、寫作者的身份、寫作的對象與目的。
如杭州師范大學語文教學法研究所任為新老師執(zhí)教的《外貌描寫》習作課教學中,共設計了三組寫作任務:1.仔細觀察老師,然后抓住外貌特征,寫一段文字。2.老師要去征婚,幫老師寫一則征婚廣告,要求寫得準確、具體、生動。3.人老了可能會得老年癡呆。如果老師哪一天走丟了,請你們替我寫一個“尋人啟事”。
任老師這節(jié)課設置的第一個任務是沒有交流對象的單純描寫技巧教學,即引導學生將內容寫準確、具體和生動——很多教師可能都是這樣教的。第二個任務就有了交流對象——要求學生以“征婚”為目的來描寫。第三個任務則要求根據(jù)“尋人啟事”進行描寫,可以看作是對學生讀者意識的一種強化。學生只有明確了“我寫這篇作文干什么”“這篇作文寫給誰看”,才能判斷自己的寫作行為,有內容可寫。
寫作情境的設計要喚醒學生真實生活經(jīng)驗
作為一個不斷感知的人,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經(jīng)歷、心理活動等足夠他去寫許多篇“作文”了。學生之所以沒東西寫,不是因為大腦中沒東西,而是因為沒有學會將所擁有的東西激發(fā)出來,并加工轉化成作文。
如《道歉節(jié)》的情境與任務:學生快畢業(yè)了,班級將開展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道歉節(jié)。社會交往中,我們可能會不小心傷害到他人,寫一封道歉信是請求原諒的好方法。在道歉信的寫作中,我們會跟著我們的回憶去進行細節(jié)描寫,寫出道歉的事由和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的寫作任務明確了“為誰寫”和“為何寫”,運用了自敘的手法,情感真摯,引入閱讀。
寫作情境的設計要遵循一定的邏輯思路
首先,要仔細對照寫作教學目標,梳理出想讓學生掌握的素養(yǎng)表現(xiàn)。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考慮如何將這些素養(yǎng)表現(xiàn)與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建立聯(lián)系。最后,從三個方面豐富完善情境的真實性。這就使得教師一要確立學生的“角色意識”,在情境中賦予學生具體的職業(yè)或人物身份,如讓學生嘗試扮演導游、播音員、目擊者、文學評論家、演說家候選人等角色。二要確定“工作場景”,為角色設置某項具體的工作,如讓作為記者的學生就某一個事件或主題采訪相關人員,讓作為評委的學生在讀書會上對參賽作品進行分析等。三要有“用戶意識”,為活動成果設定明確的用戶。如要求記者把采訪結果寫成一篇新聞報道,把這篇報道投給校刊、校報甚至社會報刊發(fā)表。
需要提醒的是,情境設計要始終為引發(fā)和促進學生的寫作服務,堅持簡約有效的原則,切忌過度開發(fā),如將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情境設計上,“為情境而情境”。近幾年來,全國的高考作文命題、各地市的中考作文命題呈現(xiàn)出明顯的交際語境寫作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立德樹人導向、真實化(擬真化)導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寫作時要靈活設置情境,讓學生的觀點、見解從生活中來、從思考中來、從活動中來。這樣的作文教學才是“為學而教”“為會而教”。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