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
河南省開展了“國培計劃”項目縣建設工作,汝南縣獲得項目縣資格。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國培計劃”春風的吹拂下,我參加了由鄭州師范學院主辦的2022年“國培計劃”項目汝南縣小學數學專業(yè)縣級骨干教師的學習。此次培訓,由汝南縣教育局師訓股侯惠敏老師帶隊,全體參訓教師帶著領導的深切期望和同事的殷切重托,懷著好奇和疑惑,一同走在小學數學教育思考與探索的路上。
“國培”東風拂心靈
由于培訓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鄭州師范學院及時調整學習課程,將集中線下培訓轉為線上培訓,邀請多位教育名家舉辦講座,給我們帶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13天的“國培”課程,26位專家教師從數學核心理念、大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評一致性、專業(yè)技術指導等方面對參訓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這些指導對于一線教師來講猶如航海中的燈塔,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
“國培”講座的每一次聆聽都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其中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我不是以一個教師的身份來審視,而是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反問自己:在這個重新定義成才、重新定義學校和教師角色的時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的文化基礎,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的社會參與能力,學會生活、健康生活的自主發(fā)展本領,我具備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壓力也如大山傾倒而來。
從教20余年,當母親10多年,我繼而深思:作為一名教師,我該如何引領自己的學生、自己的孩子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呢?回想“國培”專家的講座,我想到了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做好自己,做好母親,做好教師。
不忘初心再啟航
反思自己的備課,我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教學設計過于僵化古板,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課堂的開放性也不夠。當聽了專家的課,學習新課標的一些理念后,我再去回顧自己的課程設計,就會有很多感悟,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程上的整體性、統(tǒng)一性、開放性還有不足。如:之前我備課是想到哪兒講到哪兒,以完成知識目標為主要目的,以提高成績?yōu)樽罱K目的;之前我認為只要有一個完整的課程流程,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就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學會新知識,就算完成了一節(jié)完美的課。現(xiàn)在我意識到,這樣的課只能稱為一節(jié)課,離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相差甚遠。
由此,我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出以下改變:一是從真實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二是單元設計的結構化一致性,要整體設計,分步落實;三是提質減負,提高的不只是分數;四是用評價方式引導教學模式的改變;五是對一節(jié)課要帶著學生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做出回答。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一直以來,吳正憲老師都是我的偶像和學習榜樣,她像一束光一樣指引著我。每次拜讀她的書、聆聽她的在線講座,我都會產生做像她那樣的教師的想法。我們要學習名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縮短自我的成長過程。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反思,尋找相關的理論去支持教學,解決課堂中的實際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一條更好的專業(yè)發(fā)展道路,提升自己的職業(yè)幸福感、職業(yè)價值感。我堅信,只要我們本著精益求精、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究,并追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就一定會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有新的發(fā)展。
(作者系汝南縣留盆鎮(zhèn)何莊小學教師)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