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她是一名從業(yè)二十來年的教師。她工作勤勤懇懇、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她業(yè)務精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成為學校精通業(yè)務的行家里手;她樂于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講大氣、講奉獻,是她不懈的追求。
追求卓越,以校為家樂奉獻
王燕在達州通川區(qū)北外中心校工作期間,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學生就是她的孩子。為了堅持“立德樹人、做高品質教育”的育人目標,她把“通川有禮”融入學校文化內心,融入學校德育脈絡,融入學校課程體系,扎根學生課堂陣地。讓孩子們知禮行禮、行動自覺,在一言一行中養(yǎng)成“禮”;讓孩子們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在學習生活中踐行“禮”;讓孩子們與有禮課堂共生共長,在課堂學習中成長。
因為心里裝著學生、服務學生,她經常會耽誤接自己的孩子放學,好幾次,女兒都是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等來媽媽接她放學。女兒也有抱怨,但王燕常常對自己女兒說,媽媽學校的學生,也是媽媽的孩子,媽媽為他們服務,也是一片做媽媽的心啊。
深情滿懷,身先士卒善作為
王燕在通川區(qū)一小擔任副校長期間,緊緊圍繞“家校社協(xié)同共育大成智慧少年”辦學目標,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家校社協(xié)作育人,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工作,她堅持以家長課堂的形式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創(chuàng)建新型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共同體。讓“學生、家長、教師”三個主體共同參與,形成了“三位一體”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實施過程中,她把自己當成勤務員,熱心地為家長們服務。在2021年的愛綠護綠活動中,扛鋤頭、抬樹苗、挖樹坑她都走在前頭,累得滿頭大汗,家長們看到后,紛紛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絕知此事要躬行”一直以來都是她對自己工作的要求。學校承辦的大型賽事活動總是少不了她的身影:“通川有禮”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開學典禮、入隊儀式、慶“六一”、經典誦讀活動等,只要工作需要,即使在假期她都能隨叫隨到,不計個人得失。她在工作中就是這樣堅持態(tài)度不變,責任不減,用真誠、熱情傳遞正能量。
創(chuàng)新方法,立德樹人有特色
王燕在通川區(qū)一小分管學校德育工作期間,始終保持著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樂觀向上,具有較強的敬業(yè)奉獻精神。她積極團結德育處一班人,共同謀劃德育工作,在2020年的“通川有禮”系列活動中,開展了系列有禮教育活動,特別是“通川有禮”現(xiàn)場會,得到了市區(qū)各級領導的一致贊譽。
為確保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她工作周到、細致、熱心,甘于奉獻,用真誠和熱情服務師生。無論是活動前和各級部門的聯(lián)系、活動中的組織參與,還是活動后的總結完善,她都做到了親力親為。2021年4月,她帶四年級的孩子去羅江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參加農事勞動,組織志愿者老師和學生收割油菜。因為氣溫高、人員多,王燕跑前跑后,回來就中暑了,去醫(yī)院輸液治療了三天才好。但她明白這是她的本職工作,她干得踏實努力、無怨無悔。
熱心公益,志愿服務顯擔當
作為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中心學生心理輔導志愿者活動的親身經歷者,王燕明白什么是“志愿付出,快樂奉獻”。
她堅持不懈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先后為4—6年級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每周三至周五下午為有需求的學生做心理輔導。她展開的心理輔導課有10多個主題、60多節(jié)課,心理咨詢的個案達100人次以上,給師生、家長做專題講座達10余次。2022年9月,新冠疫情再次席卷達州,學生居家學習、生活,她在心理輔導中心電話值班,接到一個男生的電話,對方對居家學習的質量十分苦惱。了解這位同學的情況后,她通過專業(yè)的輔導,指導這位同學積極關注當下的成長,把疫情結束后想對老師、同學講的話、做的事記錄在記事本里,在家通過勞動、體育鍛煉減輕疫情對心理的影響。最后,這位同學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好的疏導,輕松地投入到學習中。
偉大來自平凡,高尚來自奉獻。王燕堅守著教書育人的初心、甘于奉獻,深耕著教育沃土,贏得廣大群眾的贊譽和社會的認可。她用自己平凡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教育者對教育本真的堅守和追求,無愧于“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