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史記》等文獻中“所謂”“之謂”“可謂”功能差異考

        2023-03-11 03:36:44張雨濤
        焦作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言者主觀性漢書

        張雨濤

        (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 200000)

        由虛詞“所”“可”“之”構成的“所謂”“之謂”“可謂”三種組合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結構,他們都是古人表達觀點、抒發(fā)見解的一種常用語言手段。對于這三種結構,前人多是單獨針對某個結構的研究,如“之謂”,或者和“謂之”結合起來討論,如黃廣生[1]、丁貞渠[2]、王積德[3]、何樂士[4]等,專門論述了“謂之”和“之謂”的作用及區(qū)別,其中以何樂士先生的《論“謂之”句和“之謂”句》最具代表性,充分歸納兩種結構的句式種類、語法結構以及語用特點。再如“所謂”“謂之”和“之謂”句,近年來的研究多集中于對現(xiàn)代漢語中的“所謂”用法進行研究,如周巧云[5]、呂為光[6]、李勝梅[7]都致力于探討“所謂”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主觀化過程和功能演變,對我們研究古漢語中的“所謂”結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較早還有夏青[8]簡單地討論過古漢語中“之謂”和“所謂”的位置分布和用法差別。

        “之謂”的功能在何樂士文章中總結得十分清楚,多為說話人對某一事件、人物或者觀點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翱芍^”的功能與之相似,據(jù)池昌海的看法,“可謂”的語用功能是對前文中人或事做判斷和總結?!八^”和前兩者也大致相同,其處在句末位置構成“所謂X”結構時,大多是對前文內(nèi)容做出論斷或總結[9]?!爸^”“可謂”“所謂”是具有相同功能的一類結構,都是用于說話人發(fā)表評議、總結觀點的語言方式。前人已有研究表明,在上古漢語早期,《尚書》《詩經(jīng)》等文獻中罕見“謂之”和“之謂”的用例,直到春秋晚期到戰(zhàn)國時的典籍才大量出現(xiàn),由此推測“之謂”等結構是伴隨著諸子爭鳴的需要才產(chǎn)生。同樣,我們考稽典籍,“可謂”和“所謂”在《尚書》《詩經(jīng)》也罕見,而在先秦諸子中出現(xiàn)大量的用例,說明這類詞的分布環(huán)境多為爭辯說理的語境中。前文研究少有將“之謂”“可謂”“所謂”三個結構一同對比研究,它們的功能都有發(fā)表論斷、評判,但在不同的典籍分布上,還有具體分的語用環(huán)境中都有一定的差別,需要進一步加以說明。我們以《史記》為主要考察對象,此外還廣泛參考先秦兩漢的其他文獻,是為了更好突顯這三者的語用功能的差別。

        1.適用語境的褒貶色彩差別

        從語用功能看,“所謂”“之謂”“可謂”處在句末時都是用于表達說話人的主觀論斷,但從文獻的具體使用看,其各自的評論說明的內(nèi)容有情感色彩的不同,其語境的使用存在積極、正向褒義和消極、負面貶義的傾向程度差別。三者中最明顯的是“可謂”,“可謂”出現(xiàn)的語境往往是積極正向的,所評論的對象一般是說話人所贊許、稱頌的事件或人物。根據(jù)統(tǒng)計,《史記》中“可謂”使用63次,而其中40次是與積極、褒揚類的人事相關,比例達到63.5%。如:

        ⑴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shù)。著于竹帛,自以為海內(nèi)無雙,即可謂博聞辯智矣。(《史記·滑稽列傳》)

        ⑵ 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對比其他典籍,《漢書》的情況也和《史記》一致,《漢書》中“可謂”使用了61次,而出現(xiàn)在積極、褒獎類的語境中則有39次,比例達到了63.9%;《左傳》的情況稍微不同,全書使用47處“可謂”,而明顯用于正面贊揚性語境的有15次,比例達到32%,雖然不及《史記》《漢書》,但也占到全部用例的三分之一(《左傳》的“可謂”絕大多數(shù)用例為中性色彩,我們沒有找到明顯的批評、貶義向的使用)。如:

        ⑶ 潁川太守霸,宣布詔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遣,養(yǎng)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興于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漢書·循吏傳》)

        ⑷ 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保ā蹲髠鳌る[公十一年》)

        接下來看“之謂”。相比“可謂”,“之謂”使用在積極、褒獎類語境中的情況就少很多,但總的來看,出現(xiàn)在正面積極類的比例還是要高于負面、消極類的用例,《史記》中“之謂”一共使用了38次,其中明確褒獎、正面類的語境中有8次,而批評、負面性的語境中則使用了1次,正面、褒獎類的使用比例為21%?!稘h書》的情況也類似,全書“之謂”使用56次,褒獎、正面類的使用12次,而負面、批評性的使用了3次,前者的使用比例為21.4%,與《史記》相當?!爸^”在不同文獻中使用的情況有所差異,不可一概而論。在《左傳》《國語》中,《國語》“之謂”在正面、褒揚類的語境里使用8例,負面、消極類的則為2例,前者占到總數(shù)17例的47%。但在《左傳》的情況卻截然相反,總次數(shù)為76例,其在正面、褒揚類的語境中出現(xiàn)了20例,而在負面類的語境中卻有24例,兩者旗鼓相當。但總的來看,“之謂”的使用語境還是更傾向于正面積極的事物,或者褒獎人物,不過相比“可謂”積極類語境的傾向程度要低一些。如:

        ⑸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史記·李將軍列傳》)

        ⑹ 贊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其萬石君、建陵侯、塞侯、張叔之謂與?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漢書·萬石衛(wèi)直周張傳》)

        ⑺ 眾圣輔德,賢能佐職,教化大行,天下和洽,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此之謂也。(《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p>

        最后看“所謂”?!八^”與“可謂”“之謂”的情況頗有不同,通過考察語料發(fā)現(xiàn),“所謂”更傾向于出現(xiàn)在負面、消極的語境中,或者說“所謂”出現(xiàn)于負面、批評語境的比例要高于正面、褒揚的語境,這一點是和前兩者相反的。單以對《史記》《漢書》兩者的調查結果來看,《史記》全文有106處用例,其中19處在負面、批評類的語境,而在正面、贊揚類的語境中為10處,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兩倍?!稘h書》共有111處“所謂”的用例,負面、消極類語境中使用了21例,而肯定、贊揚類的語境中有9例,恰好前者也是后者的2倍。這樣的結果顯然和《史記》《漢書》“可謂”“之謂”的分布情況有很大區(qū)別。一些學者如周巧云、呂為光在研究現(xiàn)代漢語中“所謂”結構時,都將“所謂”區(qū)分為“所謂1”和“所謂2”兩種形式,認為“所謂2”是由表引述義的“所謂1”主觀化發(fā)展而來,以表示對客觀事實的一種負面的、批判的否定態(tài)度。楊剛、匡鵬飛也有述及,古漢語中“所謂”比其他“所+言說詞”形式有更大幾率出現(xiàn)在負面評價的語境中,不過在先秦兩漢時期“所謂”用在評述用例的頻率總體還較低[10]。結合我們對《史記》《漢書》的調查情況,可以推知至晚在漢代語言里,“所謂”就已經(jīng)顯示出較為明顯的用于負面、消極評價的傾向,并逐步發(fā)展到了現(xiàn)代漢語中,處于一種楊剛文章所言的主觀化連續(xù)統(tǒng)中,形成“所謂1”和“所謂2”并列的格局。如:

        ⑻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后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保ā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p>

        ⑼ 斯乃上書曰:“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保ā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p>

        (10) 信再拜賀曰:“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保ā稘h書·韓彭英盧吳傳》)

        (11) 韓安國曰:“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輘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支大于干,脛大于股,不折必披’?!保ā稘h書·竇田灌韓傳》)

        從上文的用例來看,可以推知,至少在《史記》中“可謂”“之謂”“所謂”有不同的語境傾向程度,“可謂”在正面、贊揚類的語境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之謂”次之,“所謂”使用在傾向消極、否定的語境中的可能性更大。它們雖然都作為說話人評價、論斷事物的方式,但依舊有其細微的分布區(qū)別。

        “所謂”等3類結構在語境分布上的差異如表1。

        2.語氣詞分布與主觀性程度差異

        除了語境上有正、負面色彩的差異,我們還注意到,文獻中“所謂”和“之謂”有許多共現(xiàn)使用的用例。通常在這類語境中,“所謂”所在句充當一類話題,這個話題常常是一句諺語、或者他人的名言,“之謂”所在句即引出所要評論的對象或者事件,構成“(NP)+所謂+X,Y+之謂”的格式,這種格式可以視作“X,Y之謂”的變體?!癤,Y之謂”格式自然是一類評述型的句式,帶有言者的主觀認知,但這種認知的主觀性是有整個句式?jīng)Q定的,而如果單看“所謂+X”,則并不具備主觀評價的功能,它只是作為一種客觀事物與被評論者進行類比。不惟“之謂”,文獻中也有出現(xiàn)“所謂”同“可謂”共現(xiàn)的例子,如例句(15),句子的核心情感表達都集中在“可謂”所在句上,而“所謂”句不過是話題式的客觀敘述。

        (12) 君子曰:“《詩》所謂‘白珪之玷,猶可磨也,言之玷,不可為也’,其荀息之謂乎!不負其言?!保ā妒酚洝x世家》)

        (13) 齊子歸,以語王曰:“諺所謂老將和而耄及之者,其趙孟之謂乎!為晉王卿以主諸侯,而儕于隸人,朝不謀夕,棄神人矣?!保ā稘h書·五行志中上》)

        (14)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左傳·宣公二年》)

        (15) 大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躬不說,皇恤我后’者,寧子可謂不恤其后矣。將可乎哉?殆必不可?!保ā断骞迥辍罚?/p>

        以上例句中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所謂”與“之謂”“可謂”兩者在主觀性程度上有差別,前者的主觀性比后兩者要更低。這首先和三者的句法位置有重要關聯(lián),“所謂”不同于“之謂、可謂”,在句首、句中、句末都有分布,而“所謂”位于句首時,其作用就是引介話題,充當背景信息,自然不會帶有任何主觀認知因素。但“所謂”處于句中或句末時,其分布也和“之謂、可謂”有所區(qū)別,顯著的有兩點:其一,“所謂”引的對象有相當高頻率是各類諺語、引文,以《史記》為例,“所謂”帶各類諺、熟語的例子有43處,占到總數(shù)的40.6%,而“可謂”在《史記》的63處用例中,沒有發(fā)現(xiàn)一例后帶諺語、引文的用例。本身引用諺語代替直接評論是一種委婉的作法,能夠使言者的主觀想法更為含蓄,自然降低了主觀性程度。其二,“所謂”常有和“世、古”或者“學士、人”等詞共現(xiàn),如下例句(16)-(21)。在“世所謂、古所謂、學士所謂”等句式中,作者個人的認知評價就被大眾評價給替代了,像例句(16)(17),我們就很難看出作者司馬遷是否也認同管仲、晉文公是賢臣、明君,只有結合后文的敘述才能確定作者自身的情感評價,以眾人口中的觀點代替表達己見。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如果文中要明確是言者自己的話語時,則會使用“吾所謂、余所謂”這樣的形式,以表明X項是說話人直接闡述意見,并非轉述他人的觀點,如例句(20)(21)?!笆浪^、天下所謂”與“吾所謂、余所謂”構成對立,這種現(xiàn)象在“之謂”和“可謂”上是沒有的。我們推測,這可能是“所謂”結構由引述話題功能發(fā)展出主觀評價功能的過程中能所經(jīng)歷的變體形式。

        (16)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史記·管晏列傳》)

        (17) 晉文公,古所謂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約,及即位而行賞,尚忘介子推,況驕主乎?(《史記·晉世家》)

        (18) 昔者虞舜窘于井廩,伊尹負于鼎俎,傅說匿于傅險,呂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飯牛,仲尼畏匡,菜色陳、蔡。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災,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史記·游俠列傳》)

        (19) 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茍而已也故士窮窘而得委命,此豈非人之所謂賢豪間者邪?(《史記·游俠列傳》)

        (20) 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門。何也?不時。吾所謂時者,非時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時?!保ā妒酚洝ろn世家》)

        (21) 太史公曰:“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謬矣。”(《史記·太史公自序》)

        接下來比較“之謂”和“可謂”的主觀性程度。我們認為,“可謂”的主觀性程度應當更深。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們的論述方式上,“之謂”典型的“X,Y之謂也”句式中,“X”一般為諺語或引文,言者對評價對象“Y”的評價內(nèi)容都包含在“X”中,這就形成了一種間接評論,這就和“所謂”相似。無論諺語或是經(jīng)典引文,“X”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并非從言者觀念中產(chǎn)生,導致“之謂”句式在用于評述時往往變得含蓄隱晦?!稘h書》的某些“X,Y之謂也”句中,“X”項不但是諺語、引文,還出現(xiàn)了名人典故,以名人典故來類比評論,同樣是隱晦婉約的處理手法,使得言者的主觀情感傾向得到削弱。如例句(22)(23)。以《史記》《漢書》為例,前者“之謂”句的“X”項為諺語、引文時有12例,后者為37例,分別占到使用總數(shù)的31.8%和66.1%,比例較高。反觀“可謂”情況就不同,上文已述,《史記》中“可謂”句的評論內(nèi)容沒有出現(xiàn)過諺語或者經(jīng)典引文,都是言者直抒胸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且在“Y可謂X”的句式中,“X”的評價內(nèi)容可加入“極、甚、至、大”等程度副詞,與句末語氣詞配合加強情感,這點也是“之謂”和“可謂”所罕見的。如例句(24)(25)。

        (22) 及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長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誅討。周公誅管、蔡,季子鴆叔牙,公之謂矣。(《漢書·王莽傳上》)

        (23) 昔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魯公儀子不菇園葵,公之謂矣。(《王莽傳上》)

        (24) 而堯、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隨而尊之,則亦失所為尊賢之心矣,夫可謂大繆矣。(《史記·李斯列傳》)

        (25)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ā犊鬃邮兰摇罚?/p>

        有意思的是,“所謂”“之謂”和“可謂”三者在與語氣詞的配合使用上也存在很明顯的分布差別,簡要來說,漢代文獻中,“所謂”“之謂”傾向于和“也”搭配使用,而“可謂”則常常同“矣”共現(xiàn),形成“(Y)所謂/之謂+(X)也”和“Y可謂X矣”的格式。以《史記》《漢書》為例,《史記》中“所謂+也”和“之謂+也”分別出現(xiàn)了43例、10例,占到搭配語氣詞使用總數(shù)的97.67%、55.56%,“可謂+矣”使用了42例,出現(xiàn)頻率為76.36%。同樣,《漢書》中“所謂+也”“之謂+也”出現(xiàn)頻率為94.82%、69.23%,“可謂+矣”頻率為85.36%。我們又擴大搜索范圍,調查了《淮南子》《戰(zhàn)國策》和《說苑》三部典籍,調查結果與《史記》《漢書》大致相符,具體數(shù)據(jù)為:《淮南子》“所謂+也”83.36%,“ 之 謂+也”77.27%,“ 可 謂+矣”71.43%;《戰(zhàn)國策》“所謂+也”95.24%,“之謂+也”50%,“可謂+矣”88.89%;《說苑》“所謂+也”94.12%,“之謂+也”89.09%,“可謂+矣”85.71%。不同的句末語氣詞都有其特定的語氣功能,這方面內(nèi)容早有學者做出過研究,郭錫良先生曾對先秦句末語氣詞的單功能做過系統(tǒng)性的分析,近來亦有劉承惠對一些句末語氣詞的功能作出相當詳盡的討論。其中劉承惠指出,語氣詞“也”和“矣”都表示人的言說主觀性,“也”的作用是標記說話人的“指認”語氣,表述的是言者對人或事件的肯定;“矣”的作用是標記“評斷”,表達包括“斷言、推論、評價”等語氣,其表述的是言者的發(fā)言態(tài)度[11]。由此可以看出,“矣”所包含的語氣情感要比“也”更為復雜。轉述劉承惠文章的兩處案例分析如下:

        (26) 公孫皙曰:“受服而退,俟釁而動,可也。”(《左傳·昭公七年》)

        (27) 隨少師有寵。楚斗伯比曰:“可矣。仇有釁,不可失也?!保ā痘腹四辍罚?/p>

        例句(26)“可也”指認“受服而退,俟釁而動”的正當性,例句(27)“可矣”則是論斷對隨國用兵的可行性。據(jù)此我們可以剖析“也”和“矣”在主觀性上的細微區(qū)別,雖然“也”和“矣”都代表言者的主觀情感,但“也”是“指認”,即言者對事件的確定、肯定,是一種明確的態(tài)度,即[+明確性][-模糊性],“矣”是“論斷”,即言者對事件做出評論,但這種評論更多是一種言者的感受,是感性上的知覺體驗,即[-明確性][+模糊性]。劉承惠(2007)討論“矣”的功能分化時提出,“矣”主觀化發(fā)展到極致會產(chǎn)生“感知評價”類的功能,這種功能的形成是從客觀世界的現(xiàn)實延伸到言者推論的假設現(xiàn)象,最后內(nèi)化為言者自身的知覺感受,所著眼的評價點即關注被評對象的“屬性”[12]??匆韵吕?28)—(32):

        (28)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史記·燕召公世家》)

        (29) 鄒陽辭雖不遜,然其比物連類,有足悲者,亦可謂抗直不橈矣,吾是以附之列傳焉。(《魯仲連鄒陽列傳》)

        (30) 蒯成侯周緤操心堅正,身不見疑,上欲有所之,未嘗不垂涕,此有傷心者然,可謂篤厚君子矣。(《傅靳蒯成列傳》)

        (31) 故罪大者罰重,罪小者罰輕。如此,民雖伏罪至死而不怨者,知罪罰之至,自取之也。立法若此,可謂平正之吏矣。(《漢書·袁盎晁錯傳》)

        (32) 夫以區(qū)區(qū)之濟北而與諸侯爭強,是以羔犢之弱而捍虎狼之敵也。守職不橈,可謂誠一矣。(《賈鄒枚路傳》)

        例句中的“仁、抗直不橈、篤厚、平正、誠一”等都是描述內(nèi)在道德品質的“屬性”類詞匯,都是言者基于知覺感受作出的主觀評價,結合上文所闡述的,“可謂”的評價內(nèi)容常出現(xiàn)“極”“至”等極端性程度副詞,這同樣也是基于言者情感內(nèi)化作出的評論。反觀“所謂”“之謂”的評論方式,如下例句(33)(34),例句(33)以經(jīng)典引文來評價人物,這是“之謂”最常見的評論形式,無論經(jīng)典引文、諺語或是典故,它們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外部世界,而且一定程度上被人們廣泛接受,因此可以視為一種客觀存在,所以例句(33)為代表的評論形式可歸結為“以實際論人事”。例句(34)的方式比較少見,評論內(nèi)容“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實際是言者廣武君對自己戰(zhàn)略的概括總結,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事理聯(lián)系,可歸為“以事理論人事”。而上文例句(28)-(32),言者作出的評論內(nèi)容,既沒有依托客觀存在,也沒有明顯事理關聯(lián),都是依據(jù)自我認知所做出的類道德性的評判,可歸結為“以自我論人事”,毫無疑問,這種評判的主觀性程度是最高的。

        (33)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34) 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保ā痘搓幒盍袀鳌罚?/p>

        結合以上幾點,我們對“所謂”“之謂”“可謂”的主觀性程度有了大致的認識,原本用作引述觀點的“所謂”主觀性程度是最低的,而“可謂”由于它的評論方式、分布差異、詞匯結合能力等因素,其主觀性程度是三者中最深的。

        “所謂”等三者在句子表現(xiàn)形式和主觀性程度上的差異如表2。

        表2 “所謂”“之謂”“可謂”的表現(xiàn)形式及主觀程度差異

        3.結語

        我們主要以《史記》為考察文本,探討了在漢代文獻中“所謂”“之謂”“可謂”三種結構之間的差異。首先是三者的使用語境上的差別,“可謂”表現(xiàn)出較強的積極性、正向的語境傾向,“之謂”出現(xiàn)在積極、正向、贊揚語境中的傾向則較弱,“所謂”相反,更傾向于使用在負面、消極、批評的語境中,且這種傾向性一直發(fā)展到了現(xiàn)代漢語中。再者是“所謂”等三者的主觀性程度差異,“所謂”的使用方式復雜,既可以客觀陳述話題,也可以評議話題事件,總體上其主觀性程度最低;“之謂”自然是主要用于評論人物事件,但其評論方式多以引用諺語、經(jīng)典等間接評論為主,不如“可謂”結構直接評論所表達的情感強烈,且“可謂”的評議方式常伴以極性程度副詞、“屬性”類抽象形容詞,即“以自我評議人事”的評判方式,主觀性程度較之“所謂”“之謂”為最深??偟膩砜矗Z言的系統(tǒng)性決定了“所謂”“之謂”“可謂”三類結構,雖然都是說話人用以發(fā)表評議,但在語境的適應性乃至語用功能上依舊呈現(xiàn)許多較大的差別。

        猜你喜歡
        言者主觀性漢書
        蘇東坡讀《漢書》(節(jié)選)
        從互動交際看“怎么說呢”的語義二分性
        古今字研究應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懸梁刺股
        貶抑性“不就是+補足語”形式、語義及語用研究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主觀限量構式“V不了多A”的評敘功能與言據(jù)表達
        語錄
        婦女(2019年3期)2019-04-25 00:11:10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色偷偷|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级| 中日韩字幕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电影|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色大师| 亚洲a∨天堂男人无码| 亚洲精品精品日本日本|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国产西西裸体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av剧情久久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a片软件|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av无吗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91成人黄色蘑菇视频|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2| 亚洲一区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青青草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免费视频|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dvd| 亚洲免费毛片网| 加勒比久久综合久久伊人爱|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亚洲熟妇20| 亚洲中文有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野花社区视频www官网|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网站| 国产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av网站| 四虎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一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