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名
針灸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可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并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我國也將中醫(yī)文化的復興和發(fā)展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針灸學中,經常提到經絡和腧穴。本文就經絡與腧穴進行初步講解,加深大家對針灸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運用在家庭健康護理及疾病預防方面。
經絡
經絡是指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包含了經脈和絡脈。其中,經脈包括了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絡脈包括了十五絡脈、孫絡及浮絡。中醫(yī)經常提及的胃經、脾經、大腸經等歸屬于十二經脈,任脈、督脈則歸屬于奇經八脈,這十四條經脈在臨床應用最廣泛,統(tǒng)稱為十四經脈。經絡比較抽象,既看不見也摸不到,不易被大家理解。在此,可以把經絡比作飛機飛行的航線,雖然看不到,但卻真實存在,保證每一架飛機都能按照既定路徑完成每一次飛行任務。同理,經絡雖然也看不見摸不到,但每一條都規(guī)律地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運行著氣與血。當氣血調和,陰陽平衡的時候,基本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但當氣血失和、陰陽失衡之時,會導致經絡不通,而不通則痛,人體會覺察到經絡的存在,如在某些穴位上出現(xiàn)酸麻脹痛的感覺,或在某條經絡下觸摸到筋結等。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其分布部位、對應臟腑及陰陽屬性進行命名的。首先用手、足將十二經脈分成手六經和足六經;其次循行于肢體內側且屬六臟的為陰經,循行于肢體外側且屬六腑的為陽經,即六條陰經和六條陽經。按照陰陽的消長變化規(guī)律,陰經被劃分為三陰,太陰、厥陰、少陰;陽經被劃分為三陽,即陽明、少陽、太陽。如肺經,因其分部于手部、循行于手內側前部,為手太陰肺經。同理,其余十一條經脈的命名分別為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這十二條經脈的主治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除了每條經脈治療其所屬臟腑的病癥外,也治療經絡所過部位的病癥。
任脈和督脈歸屬于奇經八脈,行走于人體前后正中。督脈行走于脊背部正中,背為陽,“督”為統(tǒng)率、總督之意,故可統(tǒng)率全身陽經經氣,為“陽脈之?!保偠搅鶙l陽經。任脈行走于胸腹部正中,腹為陰,"任"即擔任、妊養(yǎng)的含義,故任脈對全身陰經經氣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可調節(jié)全身陰經經氣,為“陰脈之?!保側瘟鶙l陰經。任督二脈的主治病癥除了治療所過之處的局部及相應臟腑病癥外,還可治療神志病及熱病。
腧穴
腧穴,即常說的“穴位”。“腧”,也就是“輸”,有“轉輸”、“輸注”之意,主要是指經氣輸送的意思?!把ā币辉~,意為孔隙,為經氣所在之處。因此,腧穴即是經氣經轉輸及運送之后停留于此處之意,也稱為穴位。如足三里、涌泉、合谷、關元、命門、神闕穴等被大家所熟知,常用于家庭保健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
那么,這些穴位是如何起到相應的治療作用,其名稱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深刻含義呢?
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每個腧穴的名稱都有其獨特的含義?!肚Ы鹨矸健分兄赋觯骸胺仓T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彪蜓ǖ拿Q是根據其位置和功能、與自然界的現(xiàn)象以及醫(yī)學理論相結合來命名的。了解其名稱含義,可以使我們更進一步理解腧穴的作用及定位。下面對常用腧穴的名稱進行舉例。
(1)關元:養(yǎng)生要穴,是聚氣凝神之處,位于臍下三寸,所謂元陰元陽交匯的地方,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古時“玄”與“元”相通,即關玄,古人保守此穴秘密,有意顛倒其次序,隱藏玄關,而稱“關玄”,即關元。此穴又是小腸經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并經此穴轉輸至皮部。平日按揉或灸該穴,可起到大補元氣的作用。
(2)神闕:長壽大穴,也是溫陽要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的要害穴竅。本穴在臍,為任脈上的陽穴,對應于后背腰部督脈上的命門穴,兩穴前后相連,陰陽相合,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古代修煉者把兩穴稱為“水火之官”。闕為門的意思,神闕意即神門。神為一身主宰,神的門關好、守住了,才能固護“神氣”。日常生活中會見到有些人尤其是歐美的年輕女性為了“美”,在肚臍部位打臍釘,這是很不正確的,破壞了神的門,神無法固護在體內,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后果。因此,要守好神闕,要常對此穴進行艾灸,可起到保健作用。另外,對于急性腹瀉的患者,重灸該穴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涌泉:腎經起始穴,位于足底?!饵S帝內經》有“足少陰腎經根于涌泉”一說。這條經脈就像是泉水,從腳底流淌出來,灌溉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該穴位于身體的最下方,是至陰之靜,而作涌泉之動。平日按揉涌泉穴可以滋補腎陰,治療腎臟疾病。
(4)百會:該穴位于頭頂,兩耳尖連線的中點,人體至高正中之處。中醫(yī)認為,頭為精明之府、百脈之宗,十二經脈匯聚在此,又為諸陽之會。《道藏》中形容百會穴為“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天,即居人身之最上也;百神,即有關全身之神識。且該穴四周的穴位分布有序,有百脈朝宗之勢,猶如地理學中世界屋脊,為陽經之會??梢哉f,該穴是頭部乃至全身保健的重要穴位,常按揉能夠通達全身陰陽脈絡,連貫所有大小經穴,貫通任督二脈,從而調節(jié)人體的陰陽平衡。百會穴在臨床治療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氣。對于脫肛及陰道脫垂等辨證為氣虛下陷的患者,針刺該穴可起到升陽舉陷之效。
(5)合谷:位于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簡便取穴法為以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處,屈指,拇指尖下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合,為匯聚、相交之意?!秲冉洝氛f:“肉之大會為谷”,本穴位于拇食指并攏后肌肉的最高點處,故名合谷。該穴又為大腸經的原穴,可擔當起補充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且主治范圍廣,以治療面口部疾病為主;和其他穴位相配,還可治療婦科、內科等疾??;同時也是人體的止痛要穴,治療牙痛時按揉或針刺該穴,甚至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外,針灸學里還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歌訣可以幫助大家記憶選穴,即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該歌訣出自《針灸大成》,早已在民間廣泛流傳?!鹅`樞·終始》說:“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足取之,病在腰者取之腘”,闡述了根據經絡學說的理論治療疾病時遠端取穴的原則。而四總穴歌即是循經遠取、上病下取的典型案例,意為腹部疾病選取足三里穴,腰背部疾病選取委中穴,頭項部疾病選取列缺穴,面口部疾病選取合谷穴,在臨床中應用非常廣泛。
結束語
總之,針灸學博大精深,想要學好需從經絡的循行規(guī)律及腧穴的命名源頭開始,方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運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