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燕, 趙博, 趙琳, 陳淇
(1.杭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農作物(生態(tài))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4; 2.杭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生物技術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4;3.浙江農林大學 園藝科學學院, 浙江 杭州 311300)
近年來,由于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自動化的迅猛發(fā)展,重金屬污染問題愈發(fā)嚴重。農田土壤金屬污染是農業(yè)生產面臨的最嚴峻挑戰(zhàn)之一,嚴重破壞了耕地資源,導致土壤環(huán)境惡化[1]。由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公報》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土壤中鎘(Cd)點位超標率為7.0%,所有重金屬污染占比最高,說明我國土壤Cd污染問題十分嚴峻。Chen等[2]研究指出,Cd具有高流動性、高毒性和大的流通富集區(qū)等特點,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金屬污染物。因此,污染土壤的修復迫在眉睫,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生物炭是一種富碳材料,由有機材料在氧氣限制或厭氧條件下熱解而成,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結構、生物化學性能穩(wěn)定及吸附能力強等特點。生物炭是近年來應用最廣泛的土壤改良劑之一[3],在土壤污染修復和降低作物重金屬污染風險方面具有巨大潛力[4]。前人研究表明,生物炭固定化Cd的可能機制主要包括靜電作用、離子交換、化學沉淀和表面官能團絡合[5-6],可以大大提高土壤pH和有機碳含量,降低植物對Cd的吸收[7-8]。竹炭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生物質(生物炭)吸附材料,它是以竹材熱解制備而成,可替代木質活性炭。其表面具有特殊的微孔結構、生物特性和較大的比表面積。竹子是一種快速生長的植物,在中國廣泛分布,竹子生物炭資源豐富[9]。然而,目前有關竹炭用于土壤重金屬修復效果研究并不多見,且竹炭對于土壤的改善機制仍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研究。
玉米(ZeamaysL.)作為全世界最主要的經濟和糧食作物,其籽粒中重金屬累積含量需要引起關注。因此,在鎘污染的土壤中,通過施用竹炭來降低玉米中鎘含量來實現糧食安全,也有利于實現農業(yè)的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本研究以美玉(加甜糯)7號為供試作物,通過盆栽試驗研究不同比例竹炭(1%、2%和5%竹炭)對鎘污染土壤中玉米生長、品質及籽粒中鎘累積的影響。對添加不同比例竹炭的土壤理化性質、酶活性進行相關性分析,明確竹炭對鎘污染土壤中玉米生長、品質及土壤酶活的影響機制,以期為竹炭在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學依據。
本研究以美玉(甜加糯)7號為材料,試驗區(qū)位于杭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之江基地的溫室大棚(30°09′19″N,120°05′18″E)。試驗區(qū)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為17.8 ℃,平均相對濕度為70.3%,年降水量為1 454 mm,年日照時數1 765 h。供試土壤采自建德市乾潭鎮(zhèn)王巖村礦山地0~20 cm耕作層的土壤。在采集區(qū)域按“S”型布設5個采樣點,采樣表層0~20 cm土壤,將土壤樣品進行自然風干、混勻,過5 mm土壤篩備用。經測試分析,供試土壤鎘含量為4.15 mg·kg-1,土壤質地為砂壤土,pH為5.23,有機質含量為43.4 g·kg-1,速效磷含量為64.5 mg·kg-1,速效鉀含量為164 mg·kg-1,全氮含量為0.226 g·kg-1、全磷含量為0.74 g·kg-1、全鉀含量為5.83 g·kg-1。供試竹炭購自河南立澤環(huán)??萍脊?,為700 ℃碳化的竹炭,pH值為9.16,有機碳含量為634.15 g·kg-1,全氮含量為7.74 g·kg-1,全磷含量為1.58 g·kg-1,全鉀含量為9.24 g·kg-1,鎘含量為0.03 mg·kg-1。
本試驗開始于2020年7月,共設4個處理:不添加生物炭(CK);施入1%竹炭(T1);施入2%竹炭(T2);施入5%竹炭(T3),每個處理設9個重復。試驗前,栽培盆裝入20 kg風干過篩后的土壤。隨后加入相應添加量的竹炭與土壤充分混勻,共預處理36盆。每盆種植1株。供試肥料為尿素(N 46%)、重過磷酸鈣(P2O546%)和硫酸鉀(K2O 50%)。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與正常生產一致。
1.3.1 樣品采集方法
玉米植株在土壤中播種75 d后收獲,測定玉米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測定玉米根、莖、葉、棒各部分質量。用清水沖洗玉米棒,用干凈的吸水紙將植株根部表面擦干凈,放置于自封袋中,存放于-4 ℃冰箱用于后續(xù)鎘含量及相關品質指標測定。測定植株的株高、穗長、穗粗、穗位高和單穗質量。土壤經自然風干、研磨過篩后,存于-4 ℃冰箱用于后續(xù)土壤理化性質和酶活測定。
1.3.2 植株生長量測定
用卷尺測定玉米株高、穗長和穗位高,用數字游標卡尺測穗粗,用萬分之一天平測單穗質量。
1.3.3 玉米品質測定
參照陳剛等[10]《植物生理學實驗》進行測定,維生素C(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測定。采用改良雙波長法測定淀粉含量。
1.3.4 鎘含量測定
玉米根、莖、籽粒及土壤中鎘含量采用濕法(HNO3-HClO4)消解,原子吸收光度計ICE-3000測定。
1.3.5 土壤酶活測定
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鈉一次氯酸鈉比色法測定,以1 g土24 h后產生的NH3-N量表示;蔗糖酶和纖維素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以1 g土在24 h和72 h后產生的葡萄糖量表示;過氧化氫酶活性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
數據處理分析應用 SPSS 19.0 軟件,計量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為驗證不同量竹炭處理下玉米生長的差異,對上述參數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并采用了最小顯著性差異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P<0.05)進行檢驗。采用Origin9.0對分析結果做圖。
由表1可知,T3處理的玉米株高顯著高于CK,提高了16.5%,但T1、T2和T3處理間未達到顯著差異(P>0.05)。T2和T3處理的玉米穗長均顯著高于CK和T1處理,與CK處理相比,T2和T3處理的穗長顯著提高了33.03%和28.92%,但CK和T1處理無顯著差異。添加竹炭對玉米穗粗、穗位高和單穗質量均有顯著的提升作用,T1,T2和T3處理的穗粗、穗位高和單穗質量均顯著高于CK處理(P<0.05),其中T2處理提升效果最好。與CK處理相比,T2處理穗粗、穗位高和單穗質量提高54.07%、38.18%和43.81%。
表1 不同處理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T3和T2處理的玉米鮮籽粒含水率顯著高于CK和T1處理,分別較CK提高了6.95和11.31百分點,但T1和CK間未達到顯著差異。T2和T3處理的蔗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高于CK和T1處理,其中T2處理的蔗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別較CK提升了3.22和7.35百分點。添加竹炭對玉米對VC含量有顯著的提升效果,T1、T2和T3處理的籽粒中VC含量顯著提高了43.69%、57.74%和48.89%、總體上,添加竹炭對玉米淀粉含量無顯著影響。
表2 不同處理對玉米品質的影響
在苗期T2和T3處理的玉米地上部鎘含量顯著低于CK和T1處理(圖1)。與CK處理相比,T2和T3處理的玉米地上鎘含量分別降低了11.72%和14.48%,但T2和T3處理無顯著差異。在玉米拔節(jié)期和成熟期,T1、T2和T3處理的地上部鎘含量均與CK處理達到顯著差異,其中T3處理的地上部鎘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在拔節(jié)期和成熟期,與CK處理相比,T3處理的地上部鎘含量分別顯著降低了33.81%和44.90%。由此可知,在玉米整個生長期內,添加竹炭能夠有效降低玉米地上部鎘含量,其中T2處理對玉米地上部鎘含量降低效果最為顯著。
同生長期柱上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圖2同。圖1 不同處理對玉米鎘累積的影響
在玉米整個生長期內,T1、T2和T3處理的玉米地下部鎘含量均顯著低于CK處理(圖1)。其中在苗期和拔節(jié)期,T1和T3處理的玉米地下部鎘含量無顯著差異。與CK處理相比,T3處理的玉米地下部鎘含量分別顯著降低了55.04%和41.47%。在玉米成熟期,與CK相比,T1、T2和T3處理的玉米地下部鎘含量分別顯著降低了23.51%、38.50%和44.70%。由此可知,添加竹炭能夠顯著降低玉米地下部鎘含量,且在玉米成熟期,不同竹炭處理對地下部鎘含量的降低效果最為顯著。
玉米籽粒作為重要的可食部分,其重金屬含量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通過添加不同處理的竹炭可知(圖1),T1、T2和T3處理的玉米籽粒鎘含量均顯著低于CK處理,與CK處理相比,T3處理的玉米籽粒鎘含量顯著降低了53.97%。綜上所示,添加竹炭能夠有效降低玉米籽粒中鎘含量,且以T2處理的玉米籽粒含量降低效果最為顯著。
由表3可知,T1、T2和T3處理的玉米葉片凈光合速率與CK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且T2處理的葉片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值,較CK處理提升了23.63%。T1和T2處理的玉米葉片氣孔導度與CK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T3處理與CK處理無顯著差異。與CK處理相比,T1和T2處理的氣孔導度分別上升了14.87%和27.90%。T1、T2和T3處理的玉米葉片葉綠素a和葉綠素b均與CK處理達到顯著差異,與CK相比,T1、T2和T3處理的玉米葉片葉綠素a分別增加了33.18%、39.25%和52.34%,T1、T2和T3處理的玉米葉片葉綠素b分別增加了22.83%、40.16%和37.00%。綜上所述,添加竹炭有利于玉米葉綠素含量增加,進而促進了光合產物向籽粒的運輸,因此,有利于提高玉米品質。
表3 竹炭對玉米生理指標的影響
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內,T1、T2和T3處理的土壤脲酶活性與CK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在苗期,T2處理的脲酶活性達到最大值(圖2)。與CK處理相比,T2處理的脲酶活性提升了78.20%。在拔節(jié)期,T1、T2和T3處理的土壤脲酶活性之間無顯著差異。在成熟期,T1和T2處理的土壤酶尿活性均顯著高于T1處理,但T2和T3處理的土壤脲酶活性之間無顯著差異。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內,T1、T2和T3處理的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與CK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但T2和T3處理的過氧化物酶活性之間無顯著差異(圖2)。T2處理的過氧化氫酶活性達到最大值。與CK處理相比,不同生育期T2處理的脲酶活性分別提升了223.96%、83.28%和67.04%。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內,T1、T2和T3處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與CK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在苗期和成熟期,T1和T3處理的蔗糖酶活性之間無顯著差異(圖2)。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內,T1、T2和T3處理的土壤纖維素酶活性與CK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T1和T3處理的纖維素酶活性之間無顯著差異。在拔節(jié)期,T2處理的纖維素酶活性達到最大值。與CK處理相比,T2處理的纖維素酶活性提升了42.92%(圖2)。
圖2 不同處理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研究表明,添加適量的生物炭可以促進植物生長[11]。T2處理明顯有利于玉米株高、穗長、穗粗、穗位高和單穗質量提升。然而,有研究發(fā)現,在高pH或很高的施用量下,生物炭的堿性會導致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的降低,從而抑制植物生長和減產。例如在大豆田間試驗中,施加15 t·hm-2的火山灰會降低大豆的產量[12]。李昌見等[13]報道40 t·hm-2的生物炭施用使番茄增產51.6%,而60 t·hm-2生物炭的施用量僅增產49.6%,說明過高的生物炭施加量可能會降低番茄產量。在本試驗中5%的竹炭施用量對促進玉米生長的效果低于2%的竹炭施用量,但并未抑制玉米生長,說明在該范圍施用量下不會導致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的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與竹炭的復雜孔隙能夠有效固定土壤中的鎘[14],進而減少了鎘對玉米的脅迫作用。此外,本研究表明向土壤施入2%和5%的竹炭顯著增加了玉米鮮籽粒含水率、蔗糖、可溶糖和VC含量,這可能是因為施入生物炭增加了葉綠素含量,進而促進了光合產物向籽粒的運輸,有利于提高植株對營養(yǎng)元素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了玉米品質。
酶活性是衡量土壤質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植物生長起重要作用[15]。本研究表明,CK處理的玉米地土壤中脲酶、過氧化氫酶、蔗糖酶和纖維素酶活性均顯著降低,而添加竹炭后能夠有效提升各種酶活性,從而有效降低了鎘對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生物炭通過自身較強的吸附性能和多孔結構,可以吸附酶促反應底物,為土壤酶提供更多的結合位點,進而提高土壤酶活性[16]。Tu等[17]研究表明,1%生物炭能夠明顯提高脲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而5%生物炭則使酶活性降低。王豪吉等[18]的研究表明,與1%生物炭相比,3%生物炭顯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本研究中,施用竹炭對土壤酶活性起到了促進作用,其中2%竹炭處理的土壤酶活性提高效果最為顯著。
添加竹炭有助于玉米生長,提高了玉米葉綠素a、b含量,有利于光合產物向籽粒的運輸,提高植株對營養(yǎng)元素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了玉米籽粒中蔗糖、可溶性糖和VC含量。
添加竹炭顯著提高了土壤中脲酶、過氧化氫酶、蔗糖酶和纖維素酶的活性,能夠起到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
添加竹炭能夠固定土壤中的鎘,抑制了玉米對鎘的吸收。其中,2%竹炭處理中玉米地上部、地下部和籽粒中鎘含量降低效果顯著。綜上所述,施用2%竹炭對玉米生長及土壤改良的效果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