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長明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內(nèi)容涉及建筑、服飾、習(xí)俗、美食、中醫(yī)藥、諺語、燈謎、詩詞、書畫等多個學(xué)科門類,書中人物有七百多個,如官宦、士人、俠客、市井小民、道姑、和尚、戲子等。其中的諸多小人物在小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的存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也展示了人性的復(fù)雜和多樣。焦大和劉姥姥就是其中的兩個典型代表。
焦大,寧國府中的老仆人。在小說第七回“焦大醉罵”的情節(jié)描寫中,我們從尤氏的嘴里得知,焦大曾從死人堆里背出了寧國公,死里逃生。沒飯吃時,他寧愿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偷來的東西給主子吃;沒水喝時,他寧愿自己喝馬尿也要把好不容易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喝。可以說,他和寧國公老太爺是出生入死的鐵哥們兒,他是有恩于寧國公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焦大的舍命相救,就沒有后來的寧國公及其寧國府的繁華,所以賈府上下對他都是敬而遠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看不起,以致被有勢利的管家賴二支使,派他半夜三更去送人,這才有了焦大的醉罵。
從焦大醉罵的內(nèi)容中我們不難看出:管家賴二處事不公,讓一個年齡大的老仆干累活兒,其他偷閑的小廝卻在旁邊站著;寧府上下不知感恩,對有功有恩的老仆不知尊重;子孫后代不肖,“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yè)”,哪里想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叔子的養(yǎng)小叔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焦大,罵大總管賴二,罵主子賈蓉、賈珍、賈敬,說明他敢于反抗不公平的待遇,敢于向一切丑惡行徑叫板,是一個勇敢的斗士,一個無懼無畏的英雄。小說通過焦大酣暢淋漓的醉罵情節(jié),無情地揭露了寧國府的荒淫無道,進而揭批了封建大家族的丑惡現(xiàn)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預(yù)示著賈府必將走向衰落的趨勢,為后面賈府被抄家埋下了伏筆。
劉姥姥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因為生活所迫,她七拐八繞與王夫人、王熙鳳娘家攀上親戚后得以有機會進榮國府討生活。小說通過劉姥姥四進榮國府,給我們展現(xiàn)了榮國府從最初的繁華到最終的衰敗的整個過程。
一進榮國府,初識鳳姐。劉姥姥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信條指導(dǎo)下,終于攀上了賈府這門遠親。小說在這一情節(jié)中給我們展現(xiàn)了榮國府的龐大、豪華、闊綽:劉姥姥不敢從大門進,只繞到后街后門找陪房周瑞家的引薦,足見賈府之大;就連仆人周瑞家的都有使喚丫頭,都能置田產(chǎn)買地,足見他們的富有;又從王熙鳳出場,錯把平兒當鳳姐,自鳴鐘響了之后,小丫頭們齊亂跑,平兒、周瑞家的忙起身,急忙走了,人未露面,排場之大,人馬之多,權(quán)力之大,威嚴之盛,可見一斑,足見其雍容華貴;一出手便是二十兩銀子,更顯闊綽富足。這一進,讓劉姥姥初次見識了賈府的繁華,嘗到了攀上富家親戚給她帶來的甜頭。
二進榮國府,暢游大觀園。這時的劉姥姥已從一個遠房的窮親戚搖身一變,成了賈府的座上賓,她已然融入了榮國府上下各色人等之中。上至賈母,再至王夫人、鳳姐、寶玉、黛玉、妙玉等,下至平兒等丫鬟、仆人,無不覺得劉姥姥有趣。吃家宴,游大觀園,行酒令,醉臥怡紅院,鋪排奢侈的飯菜酒席,富麗堂皇的家具擺設(shè),令她目瞪口呆,眼花繚亂。她的到來,加之滿嘴的村野俗語、幽默詼諧的表演、形象生動的故事,無不給賈府帶來歡樂,帶來生機,所以才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這時的賈府正處于鼎盛時期,大觀園里一派祥和之氣,所有人都衣食無憂,歡娛之聲此起彼伏,劉姥姥的到來,更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野趣。這一進,透過劉姥姥的視角,給我們展現(xiàn)了賈府主子們的享樂與奢侈,也在這種繁華的背后隱藏著日后的衰敗與沒落。
三進榮國府,探望鳳姐。這時賈府已面臨家破人亡,老祖宗賈母去世,賈府被抄,一片衰敗景象。劉姥姥得知消息以后到獄神廟探望鳳姐。這位昔日容光煥發(fā)、潑辣強悍、春風得意的鳳姐已經(jīng)病得皮包骨頭,神情恍惚,不得不在彌留之際將自己的骨肉—獨生女兒巧姐托付給這個村野窮老婆子。這一進,讓我們看到了窮苦勞動者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也給賈府上下人等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
四進榮國府,解救巧姐。雖然高鶚在小說后四十回中敘寫巧姐被劉姥姥帶到鄉(xiāng)下老家避難,但根據(jù)第五回巧姐的判曲,“留馀慶,留馀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并結(jié)合前八十回諸多線索,我們可以推斷出,是劉姥姥解救了巧姐,之后巧姐與她的外孫板兒結(jié)成了夫妻,過上了平淡而幸福的平民生活。由于鳳姐對劉姥姥那僅有的一點兒善念,為她的骨肉留下了后路,讓世人懂得積德行善必有福報,也令賈府眾人百感交集。
焦大和劉姥姥都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勞動人民,在小說中都屬于小人物,他們身上既有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存在諸多缺點的一面。
作為忠實的老仆人,焦大能在戰(zhàn)場上冒死救出主人,他寧愿讓自己忍饑挨餓,也要照顧好主子,讓主子不受苦。作為正直的老仆人,他眼里揉不進沙子,看不慣賈府后代子孫們的荒淫無度,看不慣勢利管家的欺軟怕硬、處事不公。作為有功的老仆人,他眼看著賈府子孫的敗家行徑,內(nèi)心也很著急,整天借酒度日,經(jīng)常喝得醉醺醺的,成為眾人厭惡的人。
而同為普通人的劉姥姥則是一個頭腦十分清醒的鄉(xiāng)村老婆婆。她為了改善自家貧困拮據(jù)的生活窘?jīng)r,深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哲學(xué),能扯開面皮尋機走進賈府,并借助自己的機巧,插科打諢,迅速地融入他們的生活之中。小說第四十回寫鳳姐和鴛鴦捉弄劉姥姥:
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弊约簠s鼓著腮不語。
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叫“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劉姥姥這種夸張的做派,為了討好、迎合主子們的口味,不做作,不矯情,淳樸、善良、樂觀、本色,正是底層勞動者為生活寬宏處世的表現(xiàn)。同時,她又是一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在小說第三十九回中,她二進榮國府,帶來了頭茬的瓜菜,以示對上次進府招待的感激:
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這個吃個野意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
在第一一三回中,她三進榮國府,前來奔賈母的喪,看望鳳姐,鳳姐將自己唯一的骨肉巧姐托付于她。在第一一九回中,她四進榮國府,又在巧姐即將賣與外藩、眾人一籌莫展時毅然挺身而出,救出巧姐:
這有什么難的呢,一個人也不叫他們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慌履銈儾蛔?,你們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來……
這一切無不反映出劉姥姥的精明干練、知恩感恩,也不失一個底層勞動者的善良、純樸本色。
焦大和劉姥姥同為社會最底層人,一個忠勇正直、粗俗狂妄、倚老賣老、居功自傲、消極頹廢,被眾人厭棄;一個土里土氣、樂觀豁達、裝傻賣乖、天真爛漫、重情重義,深受眾人喜愛。通過焦大和劉姥姥這兩個小人物的命運,我們可以看到《紅樓夢》中所展示的社會的復(fù)雜性以及人性的多樣性。他們的存在也使得小說更加豐富和立體,也讓我們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焦大對主子的忠誠,使他在日后賈府的生活中處于一種高高在上的地位,賈府上下人等都對他敬而遠之。也正因為他的感恩之心,才會對賈府后代的糜爛生活深惡痛絕,才會整天借酒澆愁,才會產(chǎn)生不滿,酒后大罵他們的不肖。然而,作為救主老仆的焦大,雖然有過輝煌的歷史,卻沒有守住他自己應(yīng)有的地位和待遇。他的口無遮攔給他帶來了屈辱和毒打,他的不自量力只能落得被發(fā)配到荒遠之地。焦大的命運是許多小人物的命運,他們曾經(jīng)風光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得無足輕重,甚至被遺忘。
焦大的存在提醒讀者,社會變化無常,曾經(jīng)的榮華富貴可能轉(zhuǎn)瞬即逝。焦大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既要有忠誠正直的一面,凡事要有擔當,能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勇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敢于向一切不正確的言行說不,又要保持清醒頭腦,分清是非曲直,準確定位自己的價值,不能始終躺在已有的功勞簿上有恃無恐,為所欲為。面對紛繁復(fù)雜的世界,我們要學(xué)會理性思考人生,合理規(guī)劃生活,準確把握當下,努力提升個人能力,不自欺,不言棄,不自滿,不氣餒,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盡心盡力改變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
劉姥姥是一個貧苦的鄉(xiāng)村老婦人,她前往賈府尋求幫助,雖然遭受了冷眼和嘲笑,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她目睹了榮國府的繁華、奢侈,直至最后的衰敗。她是以一個丑角的身份出現(xiàn)在賈府眾人面前的。透過她的視角,我們看到了諸多人物的真實面孔:賈母的慈祥和善,鳳姐的八面玲瓏,平兒的有情有義,寶玉的懵懂多情,黛玉的風雅矯情……
劉姥姥是小說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像個丑角,沒有多少文化,也沒經(jīng)過多少世面,但她能在艱難的生活中主動出擊,尋找出路,有著生存的大智慧。小說通過她四進榮國府,串起了一條線:費盡周章、七拐八拐地攀親戚討生活,拿到二十兩銀子;受到恩賜之后不忘回報,拿些頭茬的瓜菜蹭個熟臉,再次拉近與賈府的關(guān)系;三進榮國府,目睹賈府衰敗,賈母已逝,鳳姐病重;最后勇救巧姐,以報當年救濟之恩。這些無不反映出劉姥姥的生存處世之道,她的高情商、大智慧。她本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信念,有一線生機就積極爭取,達成目的之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她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游刃有余地應(yīng)對各種人際關(guān)系,而且又真誠地“拍馬屁”,讓人很受用。劉姥姥知恩圖報,不忘本,不忘情,一有機會就挺身而出,顯示出人性中的善良與純樸。
劉姥姥是封建社會受苦受難的貧苦人,代表著底層勞動者生活的困苦與無助,然而她是一個活得很通透的人。她大智若愚,窮困潦倒時,她能放下臉面去賈府求助,雖丟了面子,卻換來了一家人的生活保障;賈府衰敗了,她盡心盡力解救巧姐于危難之中。她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她以自己一生的生活閱歷告訴我們,該怎樣去面對生活的磨難,在艱難困苦的境地不要絕望,不要聽天由命,而是要主動尋找機會;在受到禮遇時不要飄飄然而忘乎所以,要懂得把控自己。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保持樂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生活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一個人的人生不可能過得一帆風順,行云流水,只有經(jīng)歷了歲月的沖刷和大風大浪的淘洗,嘗到了人間的百味,體會了世事的無常,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都要放低姿態(tài),平和心態(tài),懂得取舍,知道感恩,堅守做人的底線,始終保持初心,努力做一個外圓內(nèi)方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