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典
詩人如同高高懸掛在天邊的明月,似是可望而不可即。但只走近一步,我們卻驀然發(fā)現(xiàn),那“明月”竟近在眉睫。
人人都可以寫詩,但鮮有人能成為詩人。那么何為詩人?詩人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文學(xué)概念上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有機整體。
走近詩人,走近詩人的思想與感悟。我們感嘆詩人能夠?qū)懗雠c眾不同的詩句,卻總是拘泥于文筆的精妙,忽視了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堅守,漠視了李白“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志向,輕視了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的理想。面對詩人的思想與感悟,我們?nèi)舨荒軓闹邪l(fā)掘自己的夢想,探索自己的價值,將會是何等的遺憾?詩人用一生告訴我們,要擁抱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追求,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
走近詩人,走近詩人的情懷與追求。人生哪能沒有挫折與失意,重要的是要在磨難之中沉淀自己,堅定自己的情懷與追求。杜甫雖知自己“百年多病獨登臺”,卻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蘇軾雖知自己“渺滄海之一粟”,卻能有“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曠達灑脫;木心見證了世俗丑惡,才有了《從前慢》對人間真善美的渴望;艾青越過了重重黑暗,才有了《太陽》對美好光明的熱愛。人生有了裂縫,才能照進陽光,詩人在裂縫中生出了價值之花,結(jié)出了價值之果。
走近詩人,走近詩人的價值與遠方。詩人不是一種身份,也不是一種職業(yè),究竟詩人的價值何在?對于這個問題,海子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答案,顧城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為答案,他們的人生短暫而充滿戲劇性,他們的詩歌深深地激發(fā)了一代人對自由、對生命的思考?!霸鹿膺€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這是對詩人價值的傳承與延續(xù),體現(xiàn)了詩人鮮衣怒馬、步履不歇、畢生所追的山與海。
人生價值是亙古不變的山,詩和遠方是永不停息的海,正值青年的我們要走近詩人獨特的價值與意義,感悟自我價值,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一番征途過后,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丘壑萬千,心中有繁花似錦。
走近詩人,走近心中的山與海。
【內(nèi)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第一中學(xué)】
◆點評
本文開頭以明月作喻,交代了寫作對象——詩人,接著從詩人的思想、情懷、價值三方面進行了闡述。文中多處詩句的引用,體現(xiàn)了作者豐厚的閱讀積累。標題新穎,將“價值”與“遠方”比作“山”與“?!?,既增添了文采,又別出心裁。全文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生動且富有哲理,古今事例的運用使作文內(nèi)容充實,論證充分。文末緊扣標題,呼吁青年走近詩人,感悟詩人的價值,做到“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丘壑萬千,心中有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