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如一幅迷人的畫,勾勒出多少真情動人的故事;童年如一首歡快的歌,承載了多少純潔美好的夢想。對魯迅而言,不管是在百草園,還是在三味書屋,又或許是在與長媽媽相處的日子里,都給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閱讀下面這兩篇與“童年”有關的文章,不知是否讓你也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冰河記憶
◎韓進勇
村邊有坑塘水溝,再遠一點兒就是一條大河。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無冰?!倍旌芾洌路鸷苈犜?,該結冰就結冰,該封河就封河。小雪的日子里,凍凍化化,河面上有冰有水。然而大雪的節(jié)氣一到,所有的水坑溝河便會全都封得嚴嚴實實。天越來越冷,冰就越來越厚?!叭潘木疟献摺保驮谝荒曜罾涞臅r節(jié),我們最興奮最火爆的時光到來了。村外那些大大小小的冰面,成了老天爺賜給我們的歡樂場。
冰車是男孩子們的最愛。沒有像樣的木板,就連鐵釘鉛絲也是農家的稀罕物,揳入鐵針做成冰釬的兩根木棍,有時會從樹上現砍現用。雖然土氣、簡陋,卻是我們心愛的寶貝。冰車板上盤腿坐定,挺胸抬頭,雙臂揮動冰釬,用力戳向冰面,順勢向后一撐,冰車就會向前滑行。一下、兩下、三下,雙臂起起落落,節(jié)奏可快可慢,幅度可大可小。“咔咔”地戳冰,“唰唰”地滑行,寒冬里飛揚起我們的快樂和風光。三個五個、七個八個,伙伴們玩在一處,追趕碰撞、翻車叫罵,甚至打斗,一時之間吵吵嚷嚷,亂亂哄哄。我家住在村頭,出門不遠就上了冰面。白天玩得不過癮,在有月亮的晚上,就獨自來到冰上。冰面顯得寬敞開闊,無阻無攔。來來回回地直滑,一圈兒一圈兒地繞行,怎么滑怎么流暢,怎么滑怎么自由。星月之下,一片寂靜,嗖嗖地,只有我滑行帶起的風聲。
耍皮猴兒,又叫耍陀螺,是我們日常的游戲,不過,在冰上耍更好玩兒,也更起勁兒。光滑的冰面上輕輕一抽,皮猴兒就會被甩出很遠,然后長久地旋轉不停,仿佛定在了那里。一根手指粗的柳條兒,拴上一條母親納鞋的線繩,便成了我們的鞭子。不過,這樣的鞭子很不應手,使不上勁兒,那線繩兒充當的鞭梢,甩不了幾下就開綻了。二平的爸爸是車把式,他的鞭子就像樣多了。截一段趕車淘汰的鞭桿兒,系上正宗牛皮鞭梢,拿在手里好用又體面。記得我曾拿玻璃球和他換過一桿鞭子。彩色的、橘子瓣兒的玻璃球,記不清是七八個,還是十多個球換一條鞭子,反正是滿滿一把。冰面上,兩個人、一對皮猴兒、兩把鞭子,我們常常對抽對甩。兩個皮猴就在我們的抽打之下,這邊那邊地來回交叉跑動。
最顯本事和膽量的還是擦光滑兒。冰面上奮力地助跑,然后突然停止,身體由著慣性往前滑行。跑得越快,沖得越猛,滑得就越遠。大一點兒的孩子總是嫌水坑小溝里展不開手腳,常常跑到遠處的大河上去。那里水深冰厚又透明光滑,愿跑多長就跑多長,能滑多遠就滑多遠。十個八個,甚至一二十個人“一”字排開,統(tǒng)一行動。助跑,滑行,有先有后地一個接一個,冰面上就形成了一條流暢的滑行隊伍。滑得熟了,就能生出一些花樣兒來。比如時而蹲下,時而站起,蹲蹲起起,輕松自如。這樣跑跑滑滑十幾趟、幾十趟下來,伙伴們都大汗淋漓,一個個把棉帽甩在腳下,頭頂上冒著騰騰的熱氣。
一年又一年,仿佛就這么滑著滑著,我們就長大了。不知道哪一回我們告別了冰河,滑出了童年。后來,我離開了故鄉(xiāng),離開了鄉(xiāng)親和伙伴。有時我也會問自己:我們小時候的冬天真那么冷,冰真那么厚嗎?
(選自《散文選刊·下半月》2021年第6期,有刪改)
◆思考
1.作者在第二段中引用了兩句諺語,目的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描繪了三幅動人的冰河畫面,請根據畫面內容,各擬寫一個小標題。
3.自選角度品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園子里的童年
◎李秀萍
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和《后花園》,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家鄉(xiāng)毗鄰蕭紅的家鄉(xiāng),她的童年生活對我來說非常熟稔,尤其是她的后花園生活。
我曾到魯迅的家鄉(xiāng)參觀魯迅故居,看到百草園時有點驚訝,現實中的百草園遠沒有文章里的百草園那么大。在蕭紅故居看蕭紅家的后花園也不大,也許在小孩子的眼中,再小的世界也會被丈量得很大很大。
至于小孩為什么喜歡在園子里玩,我以為園子是最方便接近自然、獲得常識、認識神性的小世界,和小孩未被世俗熏染的天性是契合的。而且,在東北的苦寒之地,夏季的園子是最熱鬧最多姿多彩的地方了,不在這里玩又能在哪里玩呢?
當我四五歲在園子里玩時,已是蕭紅出生60多年之后了。悠長的歲月中,有變的事物和不變的事物,人要出生、長大、衰老和死亡,房屋的結構和材料也不斷變化,舊的推翻,新的建立,然而園子沒有變。蕭紅家的園子里有黃瓜、倭瓜、茄子、辣椒、玉米等,還有爬山虎、向日葵、大菽茨、胭粉豆,以及櫻桃樹,我家的園子里也有黃瓜、辣椒,爬山虎猴子似的越過柵欄爬上房墻、窗戶,向室內窺探,向日葵士兵似的挺直了腰桿駐守在園子的邊邊角角。蕭紅家的園子里,蝴蝶飛,蜻蜓飛,螳螂跳,螞蚱跳,我家的園子也是欣欣向榮,小青蛙、癩蛤蟆、蛐蛐、蟈蟈都來光臨過。不管時光怎樣流逝,園子都是生生不息的。
園子里的玩法各種各樣,蕭紅是那樣玩的,我卻是這樣玩的。說也奇怪,沒學過書本中的植物知識,卻認識滿園的植物,知道哪個能吃,哪個不能吃,哪個是成熟的,哪個是未成熟的。嫌西紅柿紅得太慢,我摘下幾個來,放在裝棉絮的箱子里捂著,捂著捂著就忘了。哪天翻箱倒柜,忽然發(fā)現西紅柿已經捂得通紅通紅的,煞是可愛,就像洗衣服清理衣兜時突然翻出不少錢來,有點意外,又有點驚喜。
園子里有菇娘、草珠子,這些是小女孩比較喜歡的。菇娘果是一種茄科漿果,未成熟時是綠色的,外面罩著一層綠外套。把外套扒開,輕揉果實,待果實柔軟了,把外套和果實之間的連接點順勢拔掉,把里面的籽擠出來,變成薄皮氣囊,然后放在嘴里,在牙齒和舌頭的輔助下,菇娘發(fā)出了清脆的聲音——這都是技術活,得練些時日。到了秋天,菇娘成熟了,黃得晶瑩剔透,酸甜可口。草珠子,顧名思義,就是從草上結出來的一種珠子。灰色小珠子,珍珠般大小圓潤,中間有孔隙。我就地取材,把珠子用線串連起來,做成手串,做成項鏈。人類對美的追求創(chuàng)造常常是無師自通的。
蝴蝶、蜻蜓在菜花上翩躚飛舞,顏色各異。有的蝴蝶翅子毛絨絨的,像一面錦緞,雍容華貴。蜻蜓纖長的體態(tài)很優(yōu)美,翅子薄紗一般,朦朦朧朧地在陽光下閃著光。我追來追去,從來捉不到一只蝴蝶或蜻蜓。
我就像是長在了園子里,玩累了會在園子里睡著,大人并不理會。至于那樹上的櫻桃、李子、海棠果,從酸澀的小果階段到酸甜的大果階段,各種滋味我都嘗了個遍。
小時候并不懂得刻意欣賞大自然的美,因為自然就在生活的背景里,就在呼吸的空氣里,就在成長的記憶里。自然的每個領域都有其驚艷之處,即使是小小的園子。
如今,爸爸、媽媽、舅舅早已搬離原來住的地方,進入城市。童年的園子還在那里,不知會成為哪個孩子的樂園。舅舅家的草甸子和那條河流不知還是不是從前的模樣。離開土地太久了,我記憶中的園子從生活的背景變成了生命的遠景。我答應8歲的兒子,暑假一定帶他到鄉(xiāng)村生活一段時間,看看那廣闊的田野、靜寂的河流、平整的田壟、豐茂的莊稼,讓他親手把種子埋進土里,看著小苗破土而出,感受生命的喜悅和莊嚴。我要讓他童年的記憶里也留下關于土地的印象。
(選自《光明日報》2020年7月17日,有刪改)
◆思考
1.選文中,童年的園子給作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選文主要回憶了作者在園子里的童年生活,為什么前兩段還要略寫蕭紅的后花園和魯迅的百草園呢?
3.請從感官角度品析文中畫線句子。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