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羅沈斌 本刊記者 祝萍
“我曾經一度走不出那種悲痛,我埋怨、懷疑身邊所有的人,但是經過這兩年的時間,我感受到了社工對我們的付出,讓我們這群人有尊嚴、有信心回歸生活,我真心想對你們說聲謝謝,你們不是親人甚是親人?!本裾系K患者吳姐拉著重慶市忠縣義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劉翠華的手深情地感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近年來,重慶忠縣堅持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全面發(fā)展,以“一盤棋”思維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唱好參與、擔當、服務“三部曲”,不斷推動社會組織融入城市基層治理。
忠縣社會組織以圍繞激發(fā)黨建活力為目標,將黨建工作與服務工作緊密結合,發(fā)揮黨建引領優(yōu)勢,將黨建文化融入社會組織制度、員工行為和經營管理之中,找準黨建工作與社會組織發(fā)展的融合點,全面提升社工服務水平。
劉翠華所在的義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于2017年2月,現有專兼職社工28名,黨員4名,通過政府購買、專業(yè)支撐、資源鏈接等方式,用好黨建陣地、搭好活動平臺、做好專業(yè)服務,全面提升社會組織工作質效,如今已成為重慶忠縣社會組織有效服務基層的一張金名片。平日里,義龍社工中心黨支部依托縣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積極參加黨建活動,過好組織生活,教育引領服務對象、居民學黨史、知黨情、聽黨話、跟黨走。先后與忠州街道黨工委、永豐鎮(zhèn)黨委共同開展黨組織聯建“文化進萬家”活動,將疫情防控、社區(qū)自治、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黨的二十大精神編成文藝節(jié)目送到群眾中去,深受社區(qū)群眾喜愛。
2022 年,義龍社工中心黨支部還組織香山、北門、香語社區(qū)居民開展“同心慶七一喜迎二十大”主題黨日活動和健康教育活動,吸引了600余人參與。義龍社工中心黨支部帶領社工先后完成了忠縣磨盤村“志智雙扶”社會工作服務和團市委“青春導航,助力成長”大課堂項目,被重慶市委宣傳部等13 個部門推選為“最佳志愿服務組織”,中心黨支部書記劉翠華同志被市婦聯等4個部門評為重慶市首屆“巴渝大姐”,十字街社區(qū)黨支部黨員李紅靈同志當選為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代表。
忠縣切實加強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提升社工的專業(yè)性,以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更好地開展各項服務工作,中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yǎng)、人才激勵等機制。比如,義龍社工中心有專職社工10 名,均是助理社會工作師及以上資質,在老年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等專業(yè)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疫情防控期間,群防群控重任在肩,社工人才成為基層一線的“生力軍”?!皥允貚徫皇俏业谋韭殻瑳]有什么值得夸獎的,相信有大家的努力堅持,這次難關一定可以過去!”95 后社工干部羅夢思,每天都在重復排查數據、檢驗物資、走訪商戶、宣傳政策等工作,只要接到任務,她總是第一時間沖鋒在前,用心完成每項工作。去年疫情發(fā)生后,她的手機就成了熱線電話,每天接打、回復電話和短信數百條,等到忙完已是次日凌晨,她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不夠用。
義龍社工中心鏈接重慶市忠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在北門社區(qū)教育教學點、部分企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開辦月嫂、養(yǎng)老護理、健康照護、縫紉、通用素質培訓班7 個,合格人數達256 人,就業(yè)183 人,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累計參與專業(yè)培訓20 余次,其中2 人被重慶市農民工辦評為優(yōu)秀家政員工。
“社會工作者是一支黨性覺悟高、行動落實快、成效收獲好的城市基層治理力量,能夠采取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服務方式,托起困難群眾穩(wěn)穩(wěn)的幸福?!敝貞c市忠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忠縣社會組織圍繞‘亮明黨員身份、亮出服務承諾,爭當優(yōu)秀共產黨員、爭當服務先鋒’的‘雙亮雙爭’活動,組織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鄉(xiāng)村振興、社區(qū)自治等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重慶市忠縣義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志愿者參與社區(qū)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活動(忠縣縣委組織部 供圖)
義龍社工中心以關愛“三留守”人員為主線,不斷完善“老人日間托養(yǎng)中心”配套功能建設和服務,抓好留守婦女“橘子姐”家政品牌培訓,通過“四級三社”聯動,引領更多的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參與公益,融入社區(qū)自治。十字街社區(qū)社會工作室“為你而來,為愛而行”助力精神障礙患者社區(qū)康復項目,構建“生理+心理+社會綜合治療”服務體系,為精神障礙群體開展生活技能訓練、服藥訓練、預防復發(fā)訓練、同伴支持等康復服務。
石寶鎮(zhèn)印山社區(qū)社會工作室打造“成長加速度”項目,聚焦兒童自身優(yōu)勢,挖掘兒童潛在能力,擴大兒童支持力度,同時立足文化特色,構建“一中心一重點一平臺”(兒童為中心、家庭為重點、社工站為平臺)的服務體系,通過開展“抗逆力提升計劃”“家庭營造計劃”“童治同享計劃”三大板塊的服務,提升兒童抗逆力,營造更適合兒童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服務好不好,服務對象說了算。特殊困難群體代表謝叔說:“非常感謝黨委、政府對我們的關心,社工和志愿者們一直想盡辦法讓我們開心、快樂,并時時刻刻想著我們、關心我們?!?/p>
近年來,忠縣社會組織聚焦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踐行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深入基層、扎根基層,主動服務、用心服務、持續(xù)服務,全力解決特殊困難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