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瑩瑩 胡亞娟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倡導讓兒童在大自然、大社會中直接去經歷,直接去體驗,直接去收獲,在親歷中獲取經驗與成長。教師要和幼兒共同經歷生活過程,深入審視幼兒一日生活的價值,和幼兒一起觀察、分析、探究、反思,促進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本文以大班生活課程“抬床記”為例,談談如何親歷生活過程、促進共同成長。
為了擴大幼兒的游戲空間,我園對活動室進行了全面整修,打通寢室和活動室,將原先的固定床換成可疊摞放置的小床,五六張床疊在一起。每天午睡前和起床后,教師和保育員都需要抬床。在一次飯后散步回來,帥帥跑過來,和我一起抬起了床,并說:“老師,我來幫忙吧!”小雨也過來說:“我也想幫老師抬床?!苯又?,夢欣和曦曦又走了過來:“小床本來就是我們睡的,應該由我們自己抬?!?/p>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鄙钍菍氋F的教育資源,更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學做合一”,強調在“做”中獲取經驗和知識。《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庇變阂獏⑴c抬床,這是一次很好的生活教育契機,也是師幼踐行“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的機會。
抬床開始了,大家一擁而上,都想參與,對抬床充滿熱情。在第一次討論中,幼兒自主分工形成了一份抬床值日生分工表,將抬床活動添進每日的值日生工作中去。根據值日生分工表,每天安排6 人參與抬床。但是,班里有41 名幼兒,還有11 名幼兒沒有安排參與。這時,文文建議將剩下的人再分配到各個小組中去。為了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我特意劃定備選區(qū)域,注明剩余的幼兒名單,既鼓勵幼兒主動承擔責任,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又充分考慮其適應期和鍛煉期,照顧到有特殊情況的幼兒,如力氣不夠的或因身體因素無法抬床等。
經過幾次嘗試,幼兒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他們通過圖畫的方式表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洋洋說:“我和冬冬力氣太小,床太重了。”航航說:“我們的腿要再長些就好了?!比蝗徽f:“我和軒軒抬床,可是軒軒的個子太矮了,夠不著?!碧裉裾f:“我害怕我的手被壓到,我怕疼!”文文說:“我和小藝一起抬床,每次都要舉得特別高,就要舉不動了。”我梳理出幼兒在抬床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如方法不對、力氣不大、個頭不夠等。為此,我組織“如何抬床”討論活動,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表征的方式,將自己抬床的方法畫出來。然后,幼兒通過模仿、嘗試、觀察、討論、交流等方式,逐漸掌握正確的方法。例如,兩個人抬床更能把握平衡,如果抬床的人太多,會造成床的側翻?;顒幼詈?,我還創(chuàng)作了兒歌《抬床歌》:“兩人抬床正合適,一人一邊試一試。床兒落下要對準,床腿相對很合適?!庇變阂贿叧x兒歌,一邊練習,很快掌握了抬床的方法。
抬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浩軒說:“必須把腳放在旁邊,不然會被壓到?!倍喽嗾f:“墊一個東西就可以防止壓手?!毙棱f:“頭和手放在中間很危險,要放在旁邊?!币灰徽f:“推床要小心,不然會被床夾住的?!睍秸f:“我有一天和琦琦抬床就壓到手了。”書淮說:“不要把床當成玩具,床倒下了會很危險。”為了避免抬床中受傷,我和幼兒一起設置了安全標志,如黃色表示警示、紅色表示禁止。
盡管幼兒學會了抬床,但是床太高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清清說:“這個床比我們高多了?!蔽奈恼f:“這個床比我跳起來還高呢?!焙坪普f:“量一下就知道有多高了?!毙缾傉f:“測量要用尺子量,老師那里有尺子?!闭f完,欣悅拿來班里的木尺,有模有樣地量了起來。小宇說:“我家有卷尺,可以用來量?!毖笱笳f:“我可以用手量,我看見我阿婆就是這樣量的?!睘榱藥椭變毫私鉁y量方法,我?guī)砹死L本《我家漂亮的尺子》,豐富幼兒關于測量的經驗。
為了測量5 張床的高度,小雨帶來了卷尺,玥玥則打算用繩子測量。幼兒一邊量,一邊記錄。這時,豪豪提出了新的方法:“只要測出一張床的高度,加一加就好了?!贝蠹矣X得豪豪說得有道理,就讓豪豪試試看。豪豪開始通過豎式計算5 張床的高度。他加到第5 個“22”的時候,被難住了。在大家陷入困境時,我提出用計算器進行計算。豪豪說:“我會加,我來操作?!闭f著,他計算出5 張床加在一起的高度是110厘米。這個結果馬上被曦曦否決了。欣怡說:“我們來驗證一下,再量一次看看到底誰說得對!”小雨擠了過來,一邊量,一邊說:“是112,下面有輪子?!庇變簻y量出5 張床的高度約112 厘米、6 張床的高度約135厘米、4 張床的高度約90 厘米。4 四張床的高度比大家的個子都矮一些,大家一致認為,4 張床能抬起來,進行疊摞和平放。
為滿足幼兒抬床需求,我將床重新疊放,4 張一摞,共有10 摞4 張床。分好后的第一天,幼兒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芊芊說:“床怎么這么多,小醫(yī)院的柜子都拉不開了。”涵涵說:“是呀,科學區(qū)也很擁擠?!毙棱f:“是的,不好玩了,位置全被占了?!痹瓉?,寢室有兩個區(qū)域,新的床位設置使空間變得擁擠,影響游戲開展。另外,一些午睡床需要從教室拖至寢室,容易撞到柜子、桌椅,甚至幼兒。床在搬動過程中,會經過美工區(qū)、建構區(qū)、科學區(qū)等區(qū)域,容易損壞這里的作品、材料。在多次集中討論后,有的幼兒提議,午睡床可以放在活動室。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那么,在日?;顒訒r間,床到底應該放在活動室的哪個位置呢?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自己的想法,最終選擇把午睡床放在窗邊的游戲區(qū)域附近。他們的理由是這里寬敞,是圖書區(qū),材料易整理,不容易毀壞。幼兒還第一次嘗試畫規(guī)劃圖,按規(guī)劃圖設置床位。不過,第二天的游戲活動剛開始,有的幼兒就紛紛告狀。欣怡說:“材料不好拿?!鲍h玥說:“顏料水弄濕了衣服?!蔽奈恼f:“床擋住了通道。”朵朵說:“坐在那邊太擁擠了。”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美工區(qū)。接著,大家嘗試第二次規(guī)劃、第三次規(guī)劃。在多次規(guī)劃、布局、調整中,幼兒對空間方位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幼兒的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正是在生活課程中不斷形成和發(fā)展的。生活是一種參與、一種體驗、一種實踐,課程要追尋幼兒的體驗和感受,讓他們從中尋找發(fā)現(xiàn),獲取成長。教師要關注幼兒真實的生活,蹲下來仔細傾聽,細心觀察,分析回應幼兒問題和需求,和幼兒一起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