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琦
欣逢周老師新著《羅浮山中草藥圖鑒》面世,我先睹為快。裝幀精美、近700種植物、悉心的文字描述、漂亮的照片,書頁散發(fā)出濃濃墨香,令我沉醉。于是我約周老師到辦公室把茶詳談,聽周老師娓娓道來他的故事,平淡中透著力量、執(zhí)著與堅韌、平凡中盡顯責任、情懷與擔當。
從教30余載初心依舊
周天來老師生于1965年,彼時正值國家經(jīng)濟困難,吃苦自不必說。六歲失怙,母親獨自拉扯兄弟四人,實屬不易。窮人家孩子懂事早,周老師從小讀書就極為刻苦,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時代高考不中,因家貧而無法復讀。于是1984年7月,剛剛19歲的他在惠州博羅縣義和中心小學做了一名民辦教師。義和中心小學設有小學和初中,師資卻不足。周老師同時教授小學語文和初中植物學,兼負責少先隊工作。從那時起,他就與植物結下不解之緣。
課余,他學習不輟,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惠陽師范??茖W校函授班。在那個年代,考學、跳出農(nóng)門、吃上商品糧是多少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事。在惠陽師專函授學習期間,周老師廢寢忘食、焚膏繼晷,一頭扎進植物知識的海洋,貪婪地吸吮著營養(yǎng),后以全年級第二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打下了扎實的植物學專業(yè)基礎。
1987年,周老師調(diào)入義和中學,后又屢次調(diào)動,從羅陽附城中學(博羅中專附屬學校)到羅陽一中,再到羅陽二中,每一處、每一步,他都走出了堅實的腳印。期間,縣教育局希望周老師擔任學校領導職務,他卻因難舍一線教學、難舍學生而自動放棄。淡薄名利,唯愛杏壇,對于一名老師來說,難能可貴。
辛勤耕耘,贏得碩果累累。經(jīng)年以來,周老師在國家核心期刊《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達20余篇,同時被聘為中國林學會高級會員,這對于一名初中生物學老師而言實屬不易。
初中的《生物學》不屬中考范圍,在考試指揮教學的當下,能夠讓學生愛上這個學科需要一番真功夫。課堂上,周老師從不照本宣科,而是處處從生活入手。他仿佛有那么一種魔力,讓學生笑聲不斷,課堂氣氛極其活躍。風趣、幽默,是學生給予他最多的評價。
周老師的授課通透明了,舉例生動易懂。在講到“細胞膜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內(nèi)容時,周老師說:“這就好像一個實驗班,學習好的同學進來,不好的同學出去?!边@樣的課程,怎么會不讓人心生留戀?回想自己當年學《植物學》、《動物學》痛苦的樣子,真是羨慕周老師的學生們。倘若有孩子在周老師言傳身教下,對生物學感興趣,將來從事相關專業(yè)也未可知。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同學流鼻血,周老師把學生叫到講臺上,捏住學生的腳后跟,不到20秒就止血了,學生們深感佩服。可惜,《生物學》課程到初中二年級就結束了,孩子們都舍不得離開周老師,甚至很多男生難過地哭了。
如今,周老師已經(jīng)從教近四十載,桃李滿天下。除了教學工作,對于年輕教師的成長,周老師總是不遺余力地“傳幫帶”,不管是本校的,還是外校上門請教的,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很多年輕老師在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教學成績喜人。
愛上植物就要進行到底
大自然是一個寶庫,也只停留在我們的嘴上,很多植物,我們都見過,但多半叫不上名字,至于用途,就更說不上來。
自1993年始,周天來老師開始從事植物分類科研工作。植物分類工作枯燥而乏味,需要反復查閱資料,不斷對比、勘誤,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有搜索引擎可以隨時查詢相關資料,殊不知網(wǎng)絡上很多信息不靠譜,難免以訛傳訛。
2004年,有媒體報道說在博羅縣泰美鎮(zhèn)羅村發(fā)現(xiàn)了松柏樹。出于職業(yè)敏感,周老師很好奇,因為從來沒有聽說過一種樹叫“松柏樹”,后來他去現(xiàn)場,拍了照片回來,經(jīng)過反復查證才發(fā)現(xiàn)是瀕危珍稀植物“水松”,他如獲至寶,高興得幾乎跳起來。
從此他一發(fā)不可收拾,開一部車,帶一架相機,走遍了全博羅。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拍下來,拿去中山大學找植物學家請教。山山水水、田間地頭,到處都留下了周老師的足跡。有人覺得好玩兒,感覺天天游山逛水的日子不錯,跟著周老師前去,結果去了兩三回就覺得索然無味,再也不肯去了。這些年,周老師拍攝的照片,摞起來有1米多高。其間的孤獨、苦楚,只有他自己清楚。
野外考察調(diào)研,危險不離左右。在羅浮山考察時,一條近1米長的竹葉青蛇從周老師眼前容了過去,同行的人嚇得半死;野外的蚊子,又大又兇,隨手一抓,能抓住十幾只;山螞蝗從樹上掉下來,粘在皮膚上就會吸血,令人防不勝防;為了找拍攝角度,一塊兒石頭被周老師踩空,他直接掉到山溝里;有些禾本科的植物葉片很鋒利,稍不留意,就會讓人掛彩……
2017年,周老師在博羅縣泰美鎮(zhèn)象頭山考察,被紅火蟻咬了,因為過敏,他呼吸都變得有點困難。開車奔到最近的一家診所,醫(yī)生馬上給他用藥,卻死活不肯收錢。那位醫(yī)生說:“我認識您,您是周天來老師。您這么辛苦為了我們博羅人民,我怎么能收您的藥費呢?”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來,周老師在博羅縣本土發(fā)現(xiàn)的名貴植物有野生金線蓮、野生鐵皮石斛、桫欏、穗花杉、紅冬蛇菰、格木等。
周老師一直強調(diào)不能傷害大自然,20多年前,他就帶領學生和學生家長在羅浮山懸掛人工鳥巢。野外考察間隙,看到不法分子偷偷架設的捕鳥網(wǎng),他都會把網(wǎng)拆下來。對于某些破壞生態(tài)的現(xiàn)象,他總是扼腕嘆息。
扎實的工作,淳樸的為人,為周老師贏得了聲望,很多人碰到植物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周老師。羅浮山酥醪觀的一棵羅漢松,樹齡800多年,受病蟲害侵擾,岌岌可危,周老師自帶藥品前去維護,妙手回春;沖虛觀的桂花、米蘭,也在周老師的精心護理下恢復了生機。羅浮山的很多古樹,一旦生了病,周老師比誰都心急,馬上跑去處理。農(nóng)民兄弟有了什么問題,也會去找周老師,而他總是有求必應。
表里如一做一個大寫的“人”
周天來老師連續(xù)做過三屆博羅縣政協(xié)委員,也是提案量最多的委員之一。 出于社會責任,他不止一次向政府部門提建議,陳述如何保護博羅縣的生態(tài),時刻想著如何做到植物的開發(fā)與保護并舉。
在談及羅浮山和象頭山的生態(tài)保護,周老師說:“羅浮山是旅游區(qū),生態(tài)難免會遭到人為損害,象頭山作為國家的自然保護區(qū),其物種豐富程度比羅浮山更甚,價值更大。”周老師在博羅縣觀音閣鎮(zhèn)馬鞍山發(fā)現(xiàn)的還魂草,還上了央視。
教學之余,周老師還擔負了很多社會工作,比如博羅縣中草藥種植協(xié)會名譽顧問、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羅浮山野外教學實習基地指導老師、廣東省葛洪中醫(yī)藥研究院特邀專家、博羅縣中草藥協(xié)會理事等。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周老師收集民間中草藥的古方和驗方,并經(jīng)常向老中醫(yī)請教。有人得了皮膚病,周老師會告訴人家用什么藥草煲好以后沖涼。有同事掉頭發(fā),周老師采回藥草讓那位同事的頭發(fā)重新生長。周老師開玩笑說:“我不是醫(yī)生,但是某些外敷、涂抹的藥草還是可以指導別人用一下。”
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博羅縣當?shù)睾芏嗳藢χ参飳W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推動中草藥進校園活動中,周老師也是不遺余力,向老師和學生們講述中草藥知識。2021年,由周老師主持編寫的惠州市第一本中醫(yī)藥特色校本教材《博羅百草》在試用后廣受好評,中山大學藥學院楊得坡教授欣然為書作序。2022年,周老師在《博羅百草》的基礎上,繼續(xù)加以豐富和修訂,編寫了《羅浮百草韻》。我也看到了周老師親授課程后,兩個學校的孩子們撰寫并結集的文章合集《羅浮百草韻——學生作品專輯》,文筆雖稚嫩,但孩子們對中草藥的濃厚興趣躍然紙間,對周老師的贊譽也是不吝筆墨。
周老師已經(jīng)評了副高級職稱,我總勸他不要太操勞,可他卻總也閑不住,比以前還要忙,人也比以前清瘦些。在周老師指導下,博羅縣很多學校開辟了中草藥植物園。他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講授了兩百多場公益課程,受眾從幼兒園的孩子到研究生,從社會群眾到各種企業(yè)組織和公益團體?!洞鬄硡^(qū)時報》、《香港商報網(wǎng)》、《惠州日報》、《惠州文明網(wǎng)》等多家媒體都對周老師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周老師把所有對羅浮山的愛、對博羅生態(tài)的愛、對植物學的愛,全部都融入了自己的著作和教學中。拳拳赤子之心,天地可鑒。他以“一燈燃百燈,百燈燃燈千千萬”的公益之心和公益之行,讓更多人愛上了植物學、愛上了中草藥,也更加熱愛生活的這一片土地,更加關注自然界的生態(tài)。
時代列車狂飆向前,我們的身心均與大自然漸行漸遠。所幸有周天來老師這樣的行者,踏遍博羅的山山水水,走遍農(nóng)家的田間地頭,孜孜以求,踽踽前行,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帶我們一睹植物王國的風采與美麗。
感謝周天來老師,是為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