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艷文 丁廣成 張劍 馬克奇 羅青竹
肝癌牙齦轉移較罕見,國內(nèi)外都少有報道,預后較差,本文報道1例以牙齦腫物為首發(fā)癥狀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明確診斷后給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聯(lián)合卡瑞利珠單抗及阿帕替尼治療,效果較好。
病人女,74歲,因發(fā)現(xiàn)牙齦腫物1月余,在外院行穿刺活檢,病理提示炎癥,但腫塊逐漸增大,遂于2021年1月4日就診于我院。入院查體:右上頜15牙位處可見3 cm × 2 cm × 1 cm腫物(見圖1A),15缺失,14、16Ⅱ度松動。腫物表面見黃色假膜覆蓋,表面光滑,質地中等,觸之出血。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頭頸部CT(見圖2A)示:右上側牙床骨質破壞,惡性占位可能性大。腹部增強CT示:肝右葉可見一最大直徑為11.2 cm的巨大占位,不均勻強化,考慮肝惡性腫瘤可能性大。胸部CT未見異常。肝穿刺活檢,病理示:肝板排列紊亂,肝血竇擴張,部分肝細胞異常,刷片可見核異質細胞,呈結節(jié)樣增生,可見毛細血管網(wǎng)(見圖3)。免疫組化顯示:CK8/18(+),GS(+),CK7(+),CD34(血管+),Ki-67(50%),CA-19-9(-),CEA(-),網(wǎng)狀纖維(-)。局麻下取牙齦部分組織送病理活檢提示:癌細胞呈不規(guī)則梁狀、索狀排列,期間為毛細血管網(wǎng),腫瘤細胞大,多形性,核仁明顯,可見嗜酸性核仁,核分裂象可見,胞漿豐富(見圖4)。免疫組化標記物GS(谷氨酰胺合酶)陽性,提示轉移性肝細胞癌。結合病史、影像學檢查、病理、免疫組化等,病人最終診斷為肝細胞肝癌Ⅳ期伴牙齦轉移瘤,已失去手術機會,我們對其肝臟病灶行SBRT, 總劑量36 Gy分6次,治療過程順利,對病人牙齦轉移瘤行SBRT總劑量30 Gy分6次,治療過程順利,在SBRT治療第2天給予卡瑞利珠單抗200 mg靜脈注射,并口服阿帕替尼(500 mg,1次/d),期間病人出現(xiàn)乏力癥狀,但可耐受,其余無特殊不適。治療后7個月隨訪,肉眼觀察牙齦腫物已消失(見圖1B),表面與周圍正常牙齦組織大致相同,無潰瘍、出血等,復查頭頸部CT(見圖2B)示腫物明顯縮小,現(xiàn)仍使用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阿帕替尼全身治療。
注:A:治療前;B:治療7個月后
注:A:治療前;B:治療7個月后
注:A:HE×100;B:GS(+)(SP×100)
注:A:HE×200;B:GS(+)(SP×100);C:CK7(+)(SP×200);D:CD34(+)(SP×100)
根據(jù)2020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HCC已成為世界第六大腫瘤[1],而大多數(shù)HCC被發(fā)現(xiàn)時已有肝內(nèi)轉移或遠處轉移。HCC最常見的肝外轉移部位為肺,其次是淋巴結、骨和腎上腺等[3-4],HCC牙齦轉移實屬罕見[3-5]。HCC轉移至牙齦的病理生理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數(shù)認為是由侵襲肝動脈或門靜脈分支的血行途徑轉移至口腔,但本例病人經(jīng)CT排除肺轉移,我們考慮癌細胞可能通過一種可繞過肺循環(huán)的椎靜脈叢(vertebral venous plexus,VVP)轉移至口腔,VVP包括椎體內(nèi)靜脈叢(有前部和后部)、椎體外靜脈叢(有前部和后部)和基底靜脈,沿脊柱貫穿整個軀干,它是一個薄壁的、無瓣膜的靜脈網(wǎng)絡,和其他靜脈之間相互聯(lián)系,可使血流雙向流動,到達各組織[5]。
HCC病人大多由肝硬化發(fā)展而來。有研究表明,肝硬化病人發(fā)生牙周炎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6]。由于口腔常處于慢性炎癥狀態(tài),惡性腫瘤細胞易滯留在慢性發(fā)炎的牙齦豐富的毛細血管網(wǎng)絡中,而炎癥會促進新生毛細血管的生成,增生的毛細血管基底膜支離破碎易滲漏,從而種植在口腔中。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上牙齦轉移較下牙齦發(fā)生率高(63.3 % 比 36.7 %),這可能與牙齦供血的動脈解剖學特點有關[7]。
肝癌牙齦轉移應與化膿性肉芽腫、纖維性牙齦瘤等良性疾病鑒別,還應與其他部位轉移瘤相鑒別。本例病人有乙肝病史,牙齦腫物組織病理結果與肝穿刺病理活檢結果相似,且結合影像和免疫組化排除其他可能來源,GS(+)提示肝細胞來源,從而確診轉移性肝細胞癌。肝癌牙齦轉移預后極差,診斷牙齦轉移后的平均生存時間僅為5.2個月[4]。肝癌牙齦轉移治療方法有手術、經(jīng)動脈化療栓塞、化療、放療等方法[8]。有研究證明,放療、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及抗血管生成藥物三者互為協(xié)同作用[9-10],本例病人給予SBRT聯(lián)合卡瑞利珠單抗及阿帕替尼(三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顯著。
此病例提示,對于牙齦不明腫物,病理檢查是需要的,以免誤診延誤病情,另外三聯(lián)療法或許是治療肝癌牙齦轉移的一種有效方法,可有效消除腫瘤,保留口腔功能,可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且毒性可耐受,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