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雷 李偉林陳永青 洪小兵 朱光輝 張君利 徐凱麗
臺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筆者臨床運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較為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自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飲阻肺證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4.78±6.54)歲。對照組男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64.63±7.40)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西醫(yī)診斷標準:氣促、喘息、胸悶、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痰色或痰黏度改變,伴或不伴發(fā)熱等。中醫(yī)痰飲阻肺證辨證標準:胸悶,氣喘,咳嗽,咳白黏痰,口淡,脘痞,納呆,便溏,舌質偏淡、苔白膩,脈滑。
對照組予以基礎干預:吸氧、抗炎、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痙平喘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湯劑:葶藶子、茯苓、丹參各20g,法半夏8g,桑白皮15g,膽南星12g,白芥子、杏仁、大棗各10g,生牡蠣30g,甘草6g。每天1劑,2次/天。兩組療程均為14天。
3.1 觀察指標:①證候積分:臨床癥狀為咳嗽、咯痰量、痰液性質、氣促、胸悶、發(fā)熱、肺部啰音、食欲等。相關中醫(yī)癥狀、體征分為4級,根據(jù)輕重程度各計0、2、4、6分。記錄治療前后各單項癥狀、體征積分。②痰量觀察:分發(fā)痰液收集杯,收集24小時的痰液,記錄治療前后的痰液量。③治療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④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0%≤證候積分減少<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2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00%;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1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72.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3 兩組證候積分、痰量和炎性因子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證候積分、痰量和炎性因子比較(±s)
表1 兩組證候積分、痰量和炎性因子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證候積分(分)25.32±7.08 5.42±2.68*#24.65±6.43 10.22±4.34*痰量(mL)32.98±13.87 8.34±5.25*#33.14±15.13 12.16±6.74*IL-8(ng/L)24.12±4.28 9.56±1.26*#23.98±4.12 17.02±2.54*TNF-α(ng/L)34.02±4.26 14.96±2.23*#34.10±4.48 22.13±3.7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肺系疾病的后期轉歸,屬于中醫(yī)學“肺脹”范疇。其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急性加重期則表現(xiàn)為痰飲、瘀血、火熱之標實證。肺脹多因久病肺虛,痰飲水濕內(nèi)生,形成伏邪。每遇外邪引動,而致肺不斂降,肺氣脹滿,肺氣不利,是為急性期。此時祛痰利水濕為其治療原則,并需兼顧瘀、熱、火等狀。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方中,葶藶子、桑白皮瀉肺祛痰平喘;大棗補益肺脾,減緩葶藶子之烈性;法半夏、膽南星、茯苓健脾燥濕化痰;白芥子祛痰止咳平喘;生牡蠣軟堅散結;杏仁止咳平喘;丹參活血化瘀;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調(diào)和諸藥。觀察結果顯示,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方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僅能夠清除氣道內(nèi)黏液、通過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達而降低氣道黏液的高分泌狀態(tài),而且能改善臨床癥狀,加速近期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向遠期目標靠近,值得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