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滿菊
對于多數(shù)小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漢語的拼讀方式。雖然英語的拼讀方式與漢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區(qū)別也較為明顯。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利用拼讀教學法進行詞匯教學時,要幫助學生去感受、理解漢語拼讀與英語拼讀之間的差別,改變部分學生將漢語拼音與英語拼讀混淆的局面,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而且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普遍比較小,如果從小能夠掌握自然拼讀法,對于他們之后英語學科的學習自然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自然會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
自然拼讀法是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以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律,建立字母以及字母組合和發(fā)音的感知,讓學生在更加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和理解英語字母組合之間的奧妙所在,掌握英語的拼讀規(guī)律,從而達到看到單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拼的學習目的。
所謂自然拼讀教學,指的是在初步接觸英語學習之時,首先去理解英語字母之間的內(nèi)在發(fā)音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探究發(fā)音與拼寫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進而逐步實現(xiàn)自主進行英語學習的目的。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初步接觸不認識的英語單詞時,第一時間利用自然拼讀教學規(guī)律去嘗試自主拼讀,進而快速掌握該詞匯的拼寫,是一種快速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多是枯燥乏味的,而自然拼讀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在特有的學習體驗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自主探索興趣,進而為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1]
從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熟練掌握了拼音的發(fā)音與拼讀規(guī)律后,在遇到陌生的漢字時也能夠快速利用拼音去認識這個漢字。由此可見,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自主拼寫的能力。[2]因此,在小學英語的詞匯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巧妙地利用自然拼讀教學去改變學生機械化背誦英語詞匯的局面,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拼讀規(guī)律,最終養(yǎng)成見到英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寫的能力。不僅如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自然拼讀教學,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單詞拼寫的節(jié)奏與規(guī)律。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詞匯就猶如萬丈高樓的地基一般,如果沒有豐富的詞匯量,是無法支撐學生日后遇到的各種閱讀理解以及英語寫作學習。[3]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會學生熟練掌握自拼讀規(guī)律顯得尤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拼讀教學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進行更改、變動,進而更有針對性地去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教授字母知識、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音素意識,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拼讀能力。
與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未成熟。因此,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方式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會逐漸使學生喪失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而拼讀游戲的運用,則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拼讀興趣,提高學生對詞匯的記憶。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整理出一份詞匯表,并要求學生根據(jù)詞匯表進行“接龍游戲”式的拼讀,并在同一輪游戲中每一個學生拼讀的內(nèi)容都不可以重復。在游戲結束后,教師要對整個游戲過程進行系統(tǒng)總結,并引導學生去了解、熟悉他們拼讀單詞的相關規(guī)律。通過這樣一個游戲過程,學生能夠深化對詞匯的掌握程度。
例如,我們在講解《Colours》教學時,就可以向?qū)W生展示一下本章節(jié)所需要掌握的與顏色相關的詞匯,如“blue、red、green、yellow”等。然后組織學生根據(jù)我們手中的色卡進行詞匯的拼讀游戲。例如,當我舉出藍色的色卡時,學生就要高聲回答“This is blue,b-l-u-e”;當我舉出紅色的色卡時,學生就要高聲回答“This is red,r-e-d”;當我舉出綠色的色卡時,學生就高聲回答“This is green,g-r-e-e-n”,以此類推。在這些詞匯的教學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green”一詞中的“gr”發(fā)音較難,教師需要反復進行領讀與糾正。通過這樣一個拼讀游戲,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自然拼讀的樂趣。除了上述簡單的拼讀游戲外,為了提高游戲的趣味性與難度,我們還可以利用學生已知的單詞去拼讀未知的詞匯,并猜測新詞匯的含義。如“red apple”是 由“red”與“apple”組合而成,是紅蘋果的意思;“blue sky”是由“blue”與“sky”組合而成,是藍天的意思。由此可見,游戲教學在自然拼讀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更可促進學生去理解單詞與單詞之間組合的奧妙。
在當前的詞匯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對較低,但總結其原因,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他們沒有認真去學習相關知識,而是無法準確理解這些詞匯的具體含義。因此,我們在詞匯教學時,不能一味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化記憶,而是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靈活記憶。情境教學,便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所謂情境教學,指的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設定一個具體的學習情境,并引導學生在該情境中完成學習。[4]在自然拼讀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特定的拼讀情境,并引導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詞匯的學習。創(chuàng)設詞匯拼讀情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詞匯含義的理解程度,還能刺激學生在情境中靈活使用該詞匯,大大提升了詞匯教學成效。
例如,我們在講解“bare”和“bear”這兩個詞匯時,許多學生就容易混淆,“bare”和“bear”發(fā)音一樣,拼寫的規(guī)律基本也相同,但是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lián)系,含義更是天壤之別?!癰are”為裸體的、裸露的,而“bear”則指的是熊。因此,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區(qū)分“bare”和“bear”單詞時,我們就可以利用視頻為學生設計這樣一個情境:“A bear walks on a desolate lonely,bare ice field,it is hungry and thirsty and don’t know where to go.”通過這樣一個學習情境:“一只熊孤獨地走在裸露的土地之上,又餓又渴,又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學生很快就能夠明白這兩個詞語在含義上的區(qū)別。
除了引導學生區(qū)分詞匯外,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拼讀情境去引導學生找出單詞間的規(guī)律。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對詞匯的拼讀進行歸納總結。如“am、at、bag、cap、blackboard、leg、pencil、help、is、city、swim”。很快,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am、at、bag、cap、blackboard”它 們 都發(fā)“a”的短音;“l(fā)eg、pencil、help”它們都發(fā)“e”的短音;“is、city、swim”都發(fā)“i”的短音。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處于一個拼讀情境中,更主動地去參與其中發(fā)現(xiàn)單詞間的規(guī)律,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能力。
受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背景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態(tài)度都有所區(qū)別,因此如果我們采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進行詞匯教學,那么學生之間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我們在進行教學之前,就應該先去了解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了解這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他們實際的學習能力等,并根據(jù)這些調(diào)查結果對學生采用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通常情況下,在自然拼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個小組中都要求有英語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需要有學習能力弱且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對學生合作分組后,每一組都要選出一個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該組的組長去組織學生進行自然拼讀學習。在自然拼讀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講解每一個詞匯的拼讀方法,而后由各組的組長帶領組員去學習和消化拼讀的內(nèi)容,直至每個組員都能較好地完成這一任務為止。[5]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自然拼讀教學,教師不僅能夠有效顧及到班級中每個層次的學生,還能在保證學生整體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推動學生去理解合作共贏的重要性。
例如,我們在講解《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時,就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為每一個小組安排一個組長。在這些基礎工作完成后,我們便可以向?qū)W生展示本章節(jié)所需要學習的詞匯,如favourite、season、spring、fall、summer、winter等。然后,要求每一組利用自然拼讀的方式去學習這些單詞,并在課堂上將這些成果進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spring的 讀 音[spr??]與fall的 讀 音[f?:l]較難,而favourite的拼寫較難,需要學生在合作探究時作為重點進行學習。因受到年齡的限制,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高,因此當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與鼓勵,并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從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嚴重滯后了學生的發(fā)展。而自然拼讀教學法更多是要求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參與其中。[6]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效果,小學英語教師在利用自然拼讀進行詞匯教學時,要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得課堂更充實更多元化,更好地促進學生拓展性思維的形成。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學習內(nèi)容,去多元化挖掘同一類別的詞匯,或者去探究同一類別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而去掌握自然拼讀規(guī)律。
例如,我們在講解《My family》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時,除了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的詞匯“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grandfather、grandmother”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更多關于家庭稱呼的英語單詞,如叔叔“uncle”、阿姨“aunt”等。甚至可以引導學生去對比“younger brother”“younger sister”“grandfather ”“grandmother”與“brother、sister、father、mother”之間發(fā)音與含義的區(qū)別,通過已知的音標去嘗試性地拼讀未知的單詞。通過豐富教學內(nèi)容,能夠引導學生在自然拼讀學習中更好地改變單一的學習模式,找到詞匯學習的樂趣,更能在此過程中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自然拼讀法,熟練掌握自然拼讀法。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學會使用自然拼讀教學方式,并靈活高效地運用于詞匯教學中,進而在激發(fā)學生對小學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利用拼讀教學可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下,能夠逐步充實自身的英語基礎詞匯,實現(xiàn)自身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