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娜
思辨課堂是將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融入一系列的問題中,組織學生對課堂問題展開思考、分辨,通過自主及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觀念為主的學科,構建思辨課堂能深化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學習體驗,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態(tài)度及創(chuàng)新精神。問題的提出能給學生提供分析事物、辨別事物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推進思辨課堂的構建。在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時,教師應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設置,設計出具有思辨價值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及合作思辨,構建起思想政治認知體系。
一、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構建的價值分析
(一)推進思想政治“三新”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處于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等“三新”改革階段。為了適應這一變革,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應以“三新”改革為基礎,推進課堂教學的整體改革。思辨課堂的構建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思考作為核心教學內(nèi)容。思辨課堂上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及合作思考辨析的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挖掘課堂中的問題,通過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契合了新高考以人為本的改革思想,符合了新課標所提倡的多維度教學,并能帶領學生共同探究新教材中的生活素材,順應新教材注重知識產(chǎn)出過程的改革特點。
(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變化
新的教學形勢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的構建便樹立了以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多維度、多層面、系統(tǒng)化的思考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變化。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的構建中教師不是直接向學生講述學科知識,而是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對思政內(nèi)容展開全面性、深刻性地思考分析。在思辨課堂,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學生的各項思維品質能夠得到綜合性的發(fā)展提升。思辨課堂的構建能有效推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變化,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時代新人。
(三)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主要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建立在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上。思辨課堂的構建給學生提供了全面深刻體驗獲取知識過程的機會,使學生能在深度思考中感悟思想政治學科內(nèi)容,體驗運用課堂知識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在思辨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深入思考和親身體驗,改變自身的認知,增強對政治的認同感,并掌握科學分析問題的方法,增強自身的法治意識。學生能在參與社會問題的思考分析中提升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意識,整體促進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由此可見,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的構建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思政課堂的育人功能。
二、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的特點
(一)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思考,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針對課堂重點設置不同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深入思考,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重點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心理,鼓勵學生挖掘課堂上的問題,多方探究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能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打造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主要場所。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會遵循思辨課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特點,正確指導學生的思路,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
(二)以問題為課堂依托
問題引導下高中思辨課堂的構建需要以問題為依托,將課堂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引入到課堂中,組織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思辨課堂中教師應以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是貫穿整個課堂的線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鍛煉多種思維,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收獲新的思想政治學科知識,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問題導向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構建思辨課堂的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行為,充分發(fā)揮思辨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以思辨為教學核心
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的構建需要以學生的思辨能力為教學核心。思辨課堂上教師不再以口頭講述作為主要的教學途徑,而是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辨析,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深入分析破解課堂問題,內(nèi)化課堂重點。在思辨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引導,確保思辨方向正確,并拓展學生的思路。同時,教師還應指明學生在思辨中的不足,以促進其思辨能力的提升??傊?,在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上,教師應將學生的思辨行為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引導學生借助現(xiàn)有的認知體系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發(fā)揮思辨課堂的育人價值。
三、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構建的具體策略
(一)設置課前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辨并預習
預習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前期準備階段,也是高中生開展自主探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方式,學生往往只是簡單地瀏覽教材,沒有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自主探究。這種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沒有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無法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而在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構建中,教師可以借助課前提問引導及深化學生的預習行為,鼓勵學生在預習階段展開思考辨析,提升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課前預習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進行調查,結合新課主要內(nèi)容,設置難度適宜的預習問題。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中應將課堂的重要知識點融入問題中,促使學生在思考和辨析問題的過程中能涉及主要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點展開多方探究。借助課前提問,教師能引導學生在預習階段展開思辨,深化學生的預習行為,提升課前預習的效果。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一課為例,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辯證唯物觀認為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這是否說明世界上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永恒發(fā)展的?”圍繞這個話題學生需要自主探究“發(fā)展”的定義和“發(fā)展觀”的內(nèi)涵,深入思考如何利用發(fā)展觀看待問題,并結合收獲的內(nèi)容對問題展開推理分析??傊瑔栴}引導下的課前預習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預習效果的提升。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勇敢質疑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課堂的構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堂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態(tài)度。當前高中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養(yǎng)成了被動性的學習心態(tài),其學習行為主要依賴教師的安排,因此,學生很少質疑課堂內(nèi)容,導致學生的思辨能力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在構建思辨課堂過程中重視學生質疑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勇敢地質疑,為自身的思辨行為做好鋪墊。課堂情境是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及思維方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課堂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干預,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勇敢質疑并全身心地投入解惑答疑中。在構建思辨課堂上教師應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開端,以學生的質疑為自主學習的起點,引導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展開思辨。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一課為例,在課堂開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問題“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是否認可這個觀點?”借助這個問題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該問題進行思辨,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在問題的引導下對課堂內(nèi)容展開深度探究。這樣的問題情境能以激發(fā)質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展開思辨,推進思辨課堂的構建。
(三)布置精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縝密思維
縝密的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強化學生思維嚴密性的必備條件。在思辨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縝密思維的鍛煉,健全及細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在構建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時,教師應借助問題的設置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其中,寬泛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對廣闊的思想政治內(nèi)容進行思考辨析,從而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而精細的問題則能鍛煉學生對問題細節(jié)的思考分析,提升學生的縝密思維??傊?,在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上,教師應深人分析課堂內(nèi)容,抓住思想政治內(nèi)容的重點,從細節(jié)入手布置精細化的問題,引導學生于細微處展開思考辨析,促使學生以縝密的思維細致剖析課堂問題,凸顯思辨課堂構建的價值。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正確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從當前復蘇的漢服文化入手引入這樣的問題“當前漢服文化在婚慶攝影領域掀起了一波傳統(tǒng)文化熱潮,你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這個問題從精細的文化角度入手,提升了學生思考辨析的精細程度,給學生提供了縝密思考辨析的機會,從而提升了學生思維的縝密度,推進了思辨課堂的構建。
(四)融入開放問題,拓展學生思維廣度
思維廣度決定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影響著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高中生的思維長期處于局限的狀態(tài),學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融入自己的見解,拓展對課堂問題的思考維度。這種狀況下學生無法深刻體會獲取知識的過程,導致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而在思辨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思維廣度,拓展學生的思考領域,幫助學生打破定式思維的局限性,拓寬學生思考辨析的角度。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構建中教師應以開放性的問題取代封閉性的提問,避免禁錮學生的思維廣度,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這樣學生可以從多個維度對問題展開思考辨析,融入自己多樣化的觀點,對問題展開多方推理及分辨,不斷拓展思維的廣度,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價值與價值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融入這樣的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請具體說說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基于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分別從社會公民、子女、學生、朋友、高考生等多個角度全面分析自己應具備的價值觀,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提升思辨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引入生活問題,延伸學生思維深度
思維深度不僅包含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內(nèi)化程度,還包含學生對所內(nèi)化知識的應用程度。當前高中生對思想政治課堂的思考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分析層面,致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知處于淺層認知階段,種學習狀況下學生很難摸索出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在思辨課堂的建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重視學生思維深度的發(fā)展,引導學生向著學科的本質進行深度思考。教師需要在課堂中不斷延伸學生的思維深度,推進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深度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現(xiàn)實生活問題,組織學生對生活問題展開思考分辨,借助所學知識對生活問題進行定性。在思考辨析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深度思考思想政治理論的應用,借助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從而延伸學生的思維深度。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入這一生活問題“慶祝圣誕節(jié)在我國已經(jīng)成為比較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對此你應該提出怎樣的建議?”慶祝圣誕節(jié)是很多學生都曾遇到過的生活現(xiàn)象,結合課堂所學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經(jīng)歷,學生可以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度地思考辨析并提出相關的問題解決方案,延伸自身的思維深度。
(六)設計辯論問題,強化學生思辨能力
唯物辯證論提出矛盾能夠促進事物的發(fā)展。具有辯論價值的問題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留給人們不斷設想并驗證設想的機會,促進人們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建構中教師需要借助具有辯論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以正反兩方對峙的方式對問題展開思考辨析,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學生對課堂問題展開全面深入的探究思考。在具有辯論價值的問題分析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對立的兩組。每組學生需要對所持的觀點展開合作探究。合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收獲不同的見解與觀點,形成新的認知。在問題的辯論過程中,雙方的互動爭辯能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度,觸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新觀點,健全學生分析問題的廣度與深度,整體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推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創(chuàng)新應用。因此,問題引導下的思辨課堂建構中教師要重視具有辯論價值問題的設計,給學生提供廣闊的互動思考空間,使學生在激烈的學習氛圍中對問題展開綜合性的思辨,進而升華思辨課堂的效果,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改革中,高中思政教師應樹立人本化的教學思想,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構建思辨課堂的過程中,基于學生的認知狀況,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設計多樣化的課堂問題。通過從多個維度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完善學生思考辨析問題的方式,整體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推進思辨課堂的構建。問題引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通過思辨課堂的建構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