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航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完成作文。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某校一位焦姓老師想出在課后用微信發(fā)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他都發(fā)了紅包。此舉一出,他的課不僅沒一個學生逃課,而且課堂氣氛活躍。此事傳出,該校老師和學生表示認可,覺得這個做法有新意。媒體報道后,引發(fā)爭議,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為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
對以上這件事,你怎么看?請就焦老師、學生或家長的表現,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闡述自己的看法。
金錢進入課堂,以物質誘惑來刺激學生學習,與其說是金錢對求知的激勵,不如說,是讓學習走向消極被動的體現。
誠然,物質激勵會使人更加積極。商鞅頒布法令:平民可憑墾荒和軍功加官進爵。于是,秦軍成了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劉邦鄭重許諾:誰打下的地盤歸誰所有。于是諸將前赴后繼地亡命于沙場??蓪τ趯W習來說,功利性的鼓勵也是最好的手段嗎?當然不是。因為最好的學習心態(tài)恰好是遠離功利,但凡在科研方面有大成就的人,其學習和研究的動力都發(fā)自內心,與外界的風云如何變幻并無太大關系。
讓我們與這位“紅包”老師一同回顧人類的文明史。對科學的癡迷讓孟德爾苦耕八年,終于在豌豆里發(fā)現了遺傳的秘密;對真相的堅持讓司馬遷甘受宮刑,終于用《史記》成就了一家之言。他們受到的物質激勵在哪里?聞雞起舞使祖逖終成一代名將,持節(jié)北海將蘇武煉成民族脊梁。他們得到的紅包鼓勵在哪里?山高路遠,瀚海闌干,讓玄奘不遠萬里的是求取真理的信仰;怒浪滔天,狂風低吼,讓鑒真百折不撓的是弘揚佛法的熱忱。他們不懼艱險、舍生忘死地奔向目標的時候,所受到的物質誘惑又在哪里?在人類踏過愚昧、奔向文明的萬里征途上,諸如此類的例子舉不勝舉:為黑人爭取民權而被刺殺的馬丁·路德·金、在極端的貧窮中探求藝術至境的梵·高、在敵人的屠刀下沉迷于幾何演算的阿基米德、從炸毀的房子里鉆出來后狂喊“我成功了”的諾貝爾、把諾貝爾獎牌扔給孩子做玩具的居里夫人……這些先賢的面前可曾有過名利的鼓勵與誘惑?非也,唯有奉獻的熱情和追求知識與正義的心光在催促著他們前進!
所以,以“紅包”獎勵來誘使學生上課,說到底是學生不再渴求知識而知識也不能吸引學生的悲哀。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正是讀書的快樂,讓陋巷里的顏回廢寢忘食;宋濂為求學,“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正是對知識的渴求,讓負篋曳屣的宋濂冒雪前行??墒?,在今天的課堂上,求知的快樂卻被紅包所替,讀書的幸福竟為金錢所代。倘若孔老夫子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或許會有人問,失去了紅包鼓勵,聽課的學生變少該怎么辦?對于這個問題,應該反思的首先是這位焦老師,自己的授課方式是否過于枯燥乏味?其次應該反思的是學生,在求學階段,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最后應該反思的是上級部門,現行的課程是否符合社會需要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評點:張興山
文章第二段先承認對方觀點中合理的部分:“誠然……”然后順勢抓住其致命的弱點予以反駁:“可對于學習來說,功利性的鼓勵也是最好的手段嗎?”這種先讓步再反駁的論證方式成功地轉守為攻,以駁代辯,使論證更加主動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