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指導行動。政績觀,作為對領導干部在從政任職期間所做工作、取得成績的看法、認識和態(tài)度,對于領導干部如何從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梢哉f,樹立和踐行什么樣的政績觀,怎樣看待和正確認識政績,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個領導干部身上的根本體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這次主題教育,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思想、見行動,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政績觀、事業(yè)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yǎng)成,提振銳意進取、擔當有為的精氣神?!?/p>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特別強調(diào)主題教育中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與我們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的政績觀錯位緊密相連的,總書記的講話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當下,有的黨員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工作干事總是想著急功近利、貪大求快,總是盤算自己的“小九九”,只抓經(jīng)濟增長光鮮亮麗的“顯績”,不關注民生保障、生態(tài)環(huán)保等難出成果的“隱績”,重短期利益輕長期發(fā)展、重數(shù)字增長輕發(fā)展質(zhì)量、重上級評價輕群眾認可、重關系門路輕踏實實干等。這種“政績”,不僅無法促進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長遠發(fā)展,還造成了嚴重浪費,著實損害了黨的形象。
政績觀為什么會出錯,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難在何處?分析開來,大致有以下情形:
難在不唯上不唯書。上級的指示、文件是總的要求和原則,具體到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如何貫徹執(zhí)行,一定有一個結(jié)合實際的過程。是鸚鵡學舌、上下一般粗,還是謀定而后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反映著一個領導干部的能力水平,折射出其政績觀的對與錯。老一輩革命家、政治家陳云,把自己一生的從政經(jīng)驗概括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陳云多次強調(diào),干工作做事情要懂得變通,不要恪守教條和上級指示,要有自己的想法,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解決問題。同時,也要虛心聽取意見,通過反復的比較來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犯錯誤。與陳云倡導的“十五字箴言”相反,時下“唯上”“唯書”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他們一切唯上級領導馬首是瞻,表現(xiàn)出隨時緊跟的姿態(tài),實際上是表態(tài)多調(diào)門高、行動少落實差。一些領導干部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貫徹文件,認認真真走形式、虛虛假假抓落實,這些舉措和行為,致使上級的決策部署落空,讓基層負擔加重,廣大干部疲于奔命,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難在不唯私不唯己。為公還是為私、利己還是利他,反映著人的境界,寄托著人的理想。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為實現(xiàn)“天下為公”,終生跟天下為私的人作斗爭。他曾經(jīng)說過:“共和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為了國家為了民眾,孫中山致力于革命事業(yè),越挫越勇,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直至生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為官之道時,多次引用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往今來,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為官者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心無百姓莫為“官”。他要求黨員干部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覺打掉心里的小算盤。“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習近平總書記將范仲淹的名言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那就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時刻為人民著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緊緊聯(lián)結(jié)在一起。
難在不唯錢不唯色。金錢與美色,是橫亙在黨員領導干部從政之路上的兩大“妖魔”,領導干部政績觀出問題、犯錯誤,很多時候是在“糖衣炮彈”面前打了敗仗,沒有能夠經(jīng)得住金錢與美色的誘惑。原河北省委“第一秘”李真在悔過書中寫道,與其等到將來變了天、共產(chǎn)黨垮了臺,自己兩手空空,不如趁在位時多撈些錢,沒想到我進來了,共產(chǎn)黨的領導還是堅如磐石。有位正廳級領導干部為了討得情婦歡心,多次讓單位財務處長做假賬,為情婦開的公司謀取不正當利益,結(jié)果與情婦構(gòu)成共同貪污犯罪,落了個“移交司法處理”的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往今來,當官發(fā)財兩條道,當官不要發(fā)財,發(fā)財不要當官。“要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任何時候都要穩(wěn)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fā)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干。”
樹立和踐行正確價值觀,加強思想修養(yǎng),改造主觀世界,對黨員領導干部而言是一生的課題,必須久久為功、終生修為。要著重從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學好思想強黨性。政績觀出錯,根子是思想出了問題。思想出了問題,要用思想的方法、通過學習教育、提升覺悟加以解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首要任務就是認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打牢共產(chǎn)黨人立身從政的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不僅包含著中共治國理政的重大理論和方略,也貫穿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的要求。我們要在學思踐悟中經(jīng)受思想淬煉、精神洗禮,錘煉忠誠干凈擔當?shù)恼纹犯?,真正做這一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踐行者。通過學習這一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努力把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深刻領悟,轉(zhuǎn)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真心愛黨、時刻憂黨、堅定護黨、全力興黨。
第二,站穩(wěn)立場為人民?!罢?、正也”,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心正為上。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追求和情操,時刻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自覺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出公心,才能謀得好的政績,也才能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實現(xiàn)個人事業(yè)追求緊密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時間、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yè)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我們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yè)、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yè)、教育、社保、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第三,實事求是不搖擺。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歷史證明,凡是堅持實事求是,黨的事業(yè)就順利發(fā)展;凡是背離實事求是,黨的事業(yè)就遭受挫折。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實事求是的精神都不能丟,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敢于堅持真理,求真務實。背離實事求是,領導干部就會如“墻頭草”,左右搖擺,立場不堅定,就可能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堅持實事求是,肯定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和阻力,需要有敢擔風險、知難而上的勇氣。要敢于講真話、道實情,不裝點門面,不粉飾太平,不和稀泥,不做老好人。要勇于修正錯誤,當作出的決策、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客觀實際時,要敢于否定自我,敢于承認錯誤,敢于推翻既定的方案計劃,及時采取措施糾正錯誤,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第四,守住底線善終生。《增廣賢文》中“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誘惑,要守住自己做事做人的底線,否則就會得不償失、人財兩亡。底線是事物質(zhì)變的分界線、做人做事的警戒線,不可踩、更不可越。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我們要堅守政治底線,自覺加強政治修養(yǎng),切實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鑒別的敏銳性、政治忠誠的可靠性。要堅守法律底線,“做人以德為本,做事以民為先,做官以法為上”,把對黨紀國法的敬畏,真正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按律而行、遵章辦事,始終做到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范圍內(nèi)履行職責、開展工作。要堅守紀律底線,嚴格遵守黨的六大紀律,在原則性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重大事項堅持集體討論,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決策。要堅守道德底線,帶頭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德服人、以德立威,塑造新時代文明新風。
人民政協(xié)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的人民政協(xié)舞臺廣闊,使命重大。我們要努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懂政協(xié)、會協(xié)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guī)矩、重品行”的政協(xié)領導干部,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