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華
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可以重新選擇,可以將那些毫無關聯(lián)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從而獲得全新的過去,還可以不斷地更換自己的組合,以求獲得不一樣的經歷。獨自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在日落時讓嘴角露出一點微笑。他孤獨的形象似乎值得同情,然而誰又能體會到他此刻的美妙旅程?他正坐在回憶的馬車里,他的生活重新開始了,而且這一次的生活是他自己精心挑選的。
(姜媛熹摘自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在細雨中呼喊》一書)
☉陸春祥
漢代學者趙岐,注《孟子》說:“凡物圓則行,方則止?!?/p>
圓是一種幾何圖形,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它的另一端點的軌跡,就叫作圓。
但是,幾何學上的圓,在哲學中卻被賦予了其他內容。
圓通,只有先圓,才有可能通。圓是通的大前提,通是圓的良好結果,因為沒有障礙,所以,圓穩(wěn)步前行,哪里都是道,哪里都有路,一路前行,直到它自己停下來。
趙岐解圓說“方則止”。確實是這樣,圓行,方止,但用現(xiàn)代科學解釋,就不太準確了。因為,圓這個幾何圖形,還有個無限的概念,圓是“正無限多邊形”。也就是說,當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時,它的形狀、周長、面積,就越接近圓。再通俗地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圓,任何圓,都是不圓滿的、有缺陷的。
從圓的缺陷角度,再回看哲學意義上的圓,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圓通、圓滿、圓轉,所有的圓,都是相對的,都是有缺陷的。
難怪,世事總是那么復雜而繽紛,人事總是那么艱難而滄桑。
(永 康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太平里的廣記》一書)
☉孺子羊
教育學家夏丏尊先生翻譯過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夏先生以挖池塘比喻教育,在《愛的教育》的譯者序言里說:“教育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于池之所以為池的要素——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爾 亞摘自《演講與口才·學生讀本》2022年第10期)
☉〔意〕伊塔洛·卡爾維諾
◎畢艷紅 譯
我永遠不會對一個悲觀厭世的人說:“生活是如此美好,期待你能看到?!?/p>
我會說,生活充滿麻煩,布滿荊棘。只要你向前走,就始終會有麻煩,你擁有的任何快樂體驗都有可能帶給你新的麻煩。
這就是生活,在連綿不斷的問題與麻煩中,撞得頭破血流。但在某一時間,你會找到有價值的東西,也許就在明天,在你最為沮喪的那天。
我不會試圖給他唱《玫瑰人生》。人生不是玫瑰,但正因如此才構成我們生活的要素。遇到諸多問題的人會更多地體驗生活,他會比一個完全冷漠或者萬事順利的人更多地享受生活。
(平林月摘自譯林出版社《我生于美洲》一書,視覺中國供圖)